全周期服务科创企业,广东金融机构这样“作答”
南都·湾财社科技金融深调研小组从科创企业案例入手,深挖珠三角金融机构科技金融创新实践。同时,调研组也前往了长三角区域,参考借鉴当地科技金融模式经验。
系列深调研发现,各地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政策引导下,从各自在业务实践中发现的科技企业融资难点问题出发,结合各金融机构的优势和资源,在建立科创企业评价模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加强多元金融协同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较多探索。
评 估 机 制 创 新
构建科创企业多维评价体系 不再以业绩为首要评价因素
科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通常面临缺乏抵押物的问题,难以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探索金融赋能科创企业评估机制创新对于提高科创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门槛、加强风险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形成专属评估机制,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科创企业的价值和潜力,解决“贷给谁”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金融机构更有效地识别和管理与科创企业相关的风险,并支持金融机构快速跟进科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关键节点提供关键融资支持。
调研中,多家珠三角在地银行从构建针对科创企业的多维评价体系入手。例如,有银行以“未来还款能力”为核心,重构科创企业“六力”评价体系,即“股东力、融资力、产业力、企业力、创新力、稳定力”,该行还采取“股权投资、政府奖补、研发投入、合同、收入、可偿资金、有效净资产、财务综合”等八种模式测算授信额度,改变“看报表,重押品”的传统信贷模式,来解决科创企业融资“识别难、准入难、估值难”的痛点难点。
在构建科创企业专属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银行机构还会不断进行迭代升级,其中,引入更多类型的数据信息形成量化模型和形成自动化模型是主要方向。例如有银行不断迭代升级科创企业“多维评价体系”,整合科技型企业技术流、投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信息,形成量化评价模型;有银行构建“科技雷达”评价体系,通过五力模型数字化探查各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重视量化评价企业的人才价值、团队价值、股权价值;有银行推出“技术流”授信服务评价体系,覆盖企业产学研、对接资本市场、高管团队、行业地位等多个维度,选用事实类指标,通过模型自动打分评级。
也有银行探索赋分制评估。例如有银行推出投贷联动积分卡产品,不再以历史业绩表现及增信条件作为首要评价因素,而是对企业各项科创指标进行赋分。视得分给予企业1000万-3000万元授信额度,从评估企业财务“三张报表”到评估企业创新要素“第四张报表”,从而破解科技企业轻资产、高投入、亏损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有银行主要从行业资质、经营能力、债务自偿能力、筹资能力、技术水平、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引入科技型企业成长评分机制,针对科创企业自身特点对授信评价体系进行了优化。
此外,还有银行针对本地具体产业探索专属信贷评价体系。例如生物医药行业是典型资本密集型行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有银行针对金融服务生物医药产业面临“难看懂、难评价、难落地”等共同难点,近年来通过总分联动的专业研究,制定创新药信贷评价体系等,帮助有需要的
服 务 产 品 创 新
开发场景化融资产品 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
在系列调研中发现,当前多家银行都在探索满足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的产品创新。例如,某银行针对初创企业,推出“人才贷”,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中短期授信支持;推出“兴速贷-保证增信专属”和“科技贷”,通过线上业务和政府风险池合作,优化初创企业的融资流程。对于成长和成熟期的科技企业,该行提供了灵活的融资解决方案,包括“兴速贷-优质科创企业专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投联贷”等,旨在通过灵活的期限和担保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适宜的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加速发展。其他银行针对初创科技型企业推出的金融服务产品还有“科学家创业e贷”“科创人才贷”等。
也有一类银行探索开发适合科创企业的场景化融资产品。如某银行既有满足企业小额、短期流动资金融资需求的“科技E贷”“专精特新E贷”等线上化科技信用贷款产品,也有满足企业大额、中长期综合融资需求的“科信贷”“科技投联贷”“制造业升级厂房建设贷”“科创票据”等场景化融资产品。还有银行针对企业订单生产过程中用电用气用水等场景,推出“电费证”“焦煤证”等产品,支撑企业更好生产订单、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有银行注意到,大量广东科技型企业是专注于产业链某一领域和环节的中小企业。于是,依托科创企业所在的供应链,该行以特色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并撮合科技型企业业务订单、扩大科技型企业产品销售,推动产业链稳链固链。针对企业有订单缺资金的情况,该行推出了“供货通、应收通、订单通、销售通”的“四通”供应链金融数智化服务模式,实现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企业有资金缺订单的情况,该行搭建供应链平台,充分利用银行在供应链领域多年探索积累的客户资源,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订单。
协 同 创 新
内部协同与外部联动齐发力 推动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搭建
虽然当前众多银行都在探索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模式,但结合科技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和当前金融机构实际来看,多元机构联动是推动科技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在其中,银行机构可作为推动协同服务的重要环节,发挥优势,促进协同创新。
调研发现,一类银行机构为集团公司成员,因此可寻求“内部协同”,利用集团优势构建多元金融协同服务模式。例如,有银行依托保险集团优势,构建“银行信贷+险资投资+保险保障”服务模式,与集团内成员单位共同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有银行依托集团优势,利用集团驻湾区企业投资资源,与外部投资机构、基金管理人、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深化投贷联动,强化对企增信。也有银行结合科创企业特性,依托集团协同优势深耕重点产业链,如通过政银合作、集团协同、私募股权联动等。
一类银行机构则主动“向外”寻求与各类机构协作。例如,有银行以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的深度融合为目标,不断强化外部协同,联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园区、投资机构、律所、协会、服务机构等伙伴资源,以“政策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人才链”五链为核心,持续搭建科技型企业成长的“雨林生态”。在开放共赢的合作框架下,该行通过银企对接系列活动,不断塑造和加强其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客户基础、渠道网络及品牌建设。也有银行与政府部门、投资机构等合作,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常态化对接协作机制,作为支持单位积极参与当地“一月一链·一起益企”系列活动暨专精特新企业投融资路演活动等。
他山之石
长三角科技金融创新实践: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
2024年11月底,南都调研组带着如何探索科技金融新机制的相关问题,前往长三角区域展开一系列走访调研。此次调研行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主要地区。在系列调研中发现,长三角各地科创产业发展各具特点,各地金融管理部门、地方金融机构围绕本地产业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试验科技金融新模式,在投贷联动双向互动、适应性改变科创信贷评估思路、为创业企业发展转型关键阶段提供及时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创新探索。
从科创产业基础来看,长三角各地产业结构和创新优势较具差异性。其中,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金融、服务业发达,虽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不高,但其在科研院所、金融环境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江苏则是长三角区域中的产业创新“领头羊”:其在《2024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指标都居长三角城市首位。
浙江省和安徽省的科创产业发展也各具特色。其中,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各项细分指标上较为均衡,且本地商业银行积极布局科技金融,相关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商业银行前列。安徽省虽在科创产业整体指标数据上尚不及沪、苏、浙,但近年来伴随“合肥模式”的兴起,安徽的国资产投、产业资本等十分活跃,也为科技金融支持创新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了一批典型案例。
调研发现,长三角区域内商业银行在科技金融方面探索和实践相当活跃,不少银行已主动跳出“看砖头”“看过去经营业绩”的传统思维,以专营、专业、“类投行”等新模式响应科创企业的金融需求。调研中有银行介绍,该行在相关部门指导下,与位于杭州的之江实验室合作,共同研究制定《科创企业认定与评价指南》,联合中资管金融科技研究院编制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科创金融专营组织评价规范》标准。
调研中,多家科创企业和金融机构也表示,由于科技金融涉及投、贷、担、保、租等多类金融机构,且仍面临不少机制障碍需要推动破除,因此,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行业的指导和支持必不可少。
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着力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和科技信贷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问题。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牵头创新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该计划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市场逻辑,创新以金融服务优先权为基础的跨周期风险收益动态平衡解决方案,从机制上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银企双方在此计划下可自愿平等协商签署“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长期限的稳定的融资支持,银行也能够长期参与分享企业成长收益,提高积极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