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科技金融新路径 专家建言献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再一次强调科技金融重要意义,明确金融机构发力方向。为助力书写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多位行业专家,通过五问,探寻科技与金融创新融合发展之道。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需要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增加金融供给,特别是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方面。此外,还应提升银企之间的信息透明度,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培养科技金融领域复合型人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高质量开放的市场环境。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金融服务提出新要求,未来科技金融发展需注意哪些内容?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需加强科技金融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
科技金融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的投入下取得一定进展。然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仍有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发力:
一是信息不对称: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影响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通信息孤岛,提升银企之间的信息透明度。
二是金融产品同质化: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未能有效解决科技企业实际需求。需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三是融资渠道不畅:尽管有多种融资渠道,但科技企业特别是科技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大融资困难。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加金融供给,特别是在风险投资和信贷担保方面。
四是跨部门协作不足:各相关部门在支持科技金融发展中的协作不够紧密,政策执行和资源整合存在障碍。需要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
五是人才短缺:科技金融领域复合型人才缺乏,影响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需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人才交流机制。
六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均:在政策执行中,支持力度和效果不均衡,特别是在一些“卡脖子”领域,需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变革。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有效用于支持科创的资金占比有待提高
支持科技创新和科创事业,金融是极为重要的手段。没有金融的支持,科技创新和科创事业将举步维艰。问题就在于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科技创新具有风险相对较大的特点,通常前期投入巨大,一旦失败,投入很可能付诸东流。
因此,要有能够有效承担风险的金融支持体系。然而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以间接融资为主,即主要以银行信贷支持为主。银行吸收的是存款人的资金,将其大量投入高风险的科技创新,让存款人承担很大的风险,显然是不合适的。但科创事业在发展初期又最为需要资金投入,正如当下的口号“投早投小”,其中“投早”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完善和加强金融支持方面,近年来虽有诸多推进,但仍存在不足。这是包括京津冀、长三角在内都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国金融体系庞大,但从结构上看,能有效用于支持科创事业发展的资金占比仍有待提高。
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调整金融体系与科创事业的匹配度。从承担风险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直接融资途径:其一是风投和创投,因其具有较好的风险承受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创事业的天然盟友;其二是股票市场,风投和创投往往以企业上市为目标,一旦上市便能获得良好收益。
所以,股票市场的发展尤为重要。但一个时期以来股票市场较为低迷,近期在政策强力推动下才有起色。所以,股票市场和风投、创投的发展,是未来科创金融发展的重点。
此外,政府基金投入和银行支持对于推动科创事业发展也是必须的,但目前这两方面的支持仍需改善。政府支持虽在前端和早期发挥了引领作用,但市场化程度较低,可能需要关注投入过度和重复投入等问题,以避免一哄而上,导致产能过剩的现象出现。
2
如何平衡“科创价值发现”和“创新风险”的关系?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科技企业评估模型
在银行业中形成一套围绕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评估标准,并平衡“科创价值发现”和“创新风险”之间的关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专门的评估模型,主要涉及:无形资产评估,科技型企业往往拥有大量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等。银行应开发专门的评估工具,准确评估这些无形资产价值、未来成长潜力。传统评估模型通常关注企业历史财务表现,而科技型企业的未来成长潜力更为重要。银行应引入大数据分析、市场趋势预测等方法,评估企业未来发展潜力。
二是优化风控体系,重点包括:多维度风险评估,结合企业的研发投入、市场表现、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风险评估标准和信贷政策。
三是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重点包括:与科技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模式和技术特点,以便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提升银企之间信息透明度。
四是金融政策与监管部门的作用,重点包括:金融监管部门应出台针对科技金融的专项政策,鼓励银行创新评估模型和风控体系。建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分担银行在支持科技型企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加强跨部门协调,确保金融政策与科技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合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3
如何加快促进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科创企业上市标准应更灵活多元包容
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角色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新兴技术的初始发展中至关重要,为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项目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治理优化和市场导向,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当前,金融管理部门强调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要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对于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企业而言,发行上市制度需要设置更为灵活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上市;强化优化信息披露要求,在保全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取充分、透明的信息;能够简化发行上市流程,提高审核效率和透明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购重组制度也需要简化流程,提高审核效率,以激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形成产业协同,提升竞争力。股权激励制度需要完善和创新,提供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等多种选择和多样化方案,更好激励创新型人才,提供多样化的股权激励方案,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及时评估股权激励效果,定期对激励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激励效果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此外,市场环境和市场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企业得到资本市场有效支持的关键,只有形成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坚持零容忍监管和高质量开放,资本市场才能形成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聪明资本,进而积极有效支持具有新质生产力或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这将给我国科创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将直接利好科技创新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将直接拉动投资,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等关键领域,对相关行业形成直接利好。资金的注入将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这对于高科技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更为重要的是,特别国债将聚焦于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对于重点行业因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推动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可以通过特别国债安排来解决资金来源。这将有力支撑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行业的发展。
5
今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您如何看待这一文件的意义?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有助于促进内部投贷联动发展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工作,通过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开展内部投贷联动业务,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第一,有助于促进内部投贷联动发展。内部投贷联动协同效率较高,风险偏好容易统一,通过内部投贷联动,将更好地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融资服务,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科技金融发展。
第二,对大型商业银行而言,通过内部投贷联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服务更多科技型企业,长期看将有效改善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获得多元化的收入,减缓净息差收窄的压力,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第三,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将充分发挥大型商业银行资金资本雄厚、客户资源丰富、产品体系完善等优势,促进资金加速向新质生产力流动,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