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考生第一志愿“报多少录多少”,且慢点赞
满足报考学生的第一志愿,正成为一些高校吸引学生报考、提高“专业满意度”的新招。
据媒体报道,为满足学生报考“热门专业”的需要,有的大学在招生时,根据学生报考情况,及时调整专业招生计划,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填报。
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呼吁大学采取这种做法,缓解考生和家长报考大学、选择专业的焦虑。但不得不指出,该做法可能加剧学校和考生盲目追逐热门,什么专业热门考生就报考什么专业,学校就举办、扩招这一专业。
这会导致所谓的“热门专业”因招生规模过大,迅速变为冷门。而且,也会影响到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以及学校整体持续健康发展。高校招生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但不能迎合考生对热门的追逐。是否举办某一专业、确定专业招生规模,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论证。提高学生专业满意度,则要深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从大学办学看,这种操作是只重招生,不重培养。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某专业原定招生400人,一下子扩招到1000人,学校有相应的师资、课程资源保障培养质量吗?同一专业招收这么多学生,今后就业怎么办?
然而,在对热门的盲目追逐中,不少考生和家长放弃了理性、冷静的思考。他们认为,只要能进热门专业,未来就会有好的出路。学生都想上的热门专业,大学就应该多办、多招,那些没有学生愿意报考的冷门专业,就应停招、停办。
说到底,这是用“流量思维”选专业,大家一窝蜂填报,在选择专业时,并没有对自我个性、兴趣、能力的分析,也缺乏对高校办学质量、特色的了解。而有的高校为赢得“招生竞争”,就做出“确保第一志愿,绝不调剂”的承诺。
当前的高考录取政策,由于高校实行按计划录取,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某一专业,却由于计划原因不被第一志愿录取的情况比较普遍,对此,不少考生和家长都有抱怨,并质疑有的冷门专业就是靠这种办法招到学生。
但是,解决这一问题,不是根据学生报考情况,随意增加招生计划。专业招收多少人,必须从保障质量出发。提高学生对录取专业的满意度,并促进学校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应该深化招生改革。具体而言,要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允许学生报考(申请)若干所大学,拿到若干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录取的学校、专业、奖助学金等情况进行确认选择。当前的问题是,考生只能拿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对于高校而言,则应该通过提高办学质量,以及教育回报率来吸引学生报考,而不能只在招生手段上做文章。不顾办学条件,“满足”考生报考热门的需求,一味扩大热门专业招生,会让高校和学生都掉进“热门陷阱”,这会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制造更严重的结构性就业难。 □熊丙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