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蓝”交织“生态绿”,山东加力海洋生态治理
山东半岛被蔚蓝色的大海紧紧拥抱,拥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与陆地面积相当。近年来,山东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蓝”和“生态绿”正在山东交织出新的美丽图景。
治愈海洋“创伤”
冬日暖阳中,登上烟台八角湾后沙广场的观景台,眼前万米金沙滩浪柔沙细、鸥鸟翔集,远处碧海蓝天连成一线。
“后沙旺地儿荒,十里不见几个庄,黄沙从秋刮到春,提来咸水洗衣裳……”这首在烟台民间流传的俗谣,道出这里过去的荒凉;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八角湾又出现入海河流水质恶化、海岸线受海浪侵蚀、海域生物种类和数量下降等问题。
“我们近年来持续开展‘控源、清海、净滩、覆绿、修复’行动,对海滨7条雨水排海管道进行提升改造,对辖区内的入海排污口开展排查溯源、分类整治、长效监管。”烟台市生态环境局黄渤海新区分局副局长王永军告诉记者,如今这里水质大大改善,还新增林地面积70万平方米,因地制宜建设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
在荣成的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工作人员借助5G+全景监控系统,对海洋水质、营养成分和养殖品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牧场10万亩海区年固碳量可达42.5万吨,实实在在改善了海洋生态。”爱伦湾海洋牧场运营部经理卞大鹏说。
近年来,山东通过构筑物拆除、退围还海、退养还滩、生态改造等措施,治理互花米草9000余公顷,修复滨海湿地1.1万公顷,整治修复岸线42.9公里。2023年,山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6%,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
守护“蓝色家园”
清晨,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中心一号平台上的员工陆续起床洗漱,生活污水随管道流入平台一层的污水处理装置,迎来“重生”之旅。
“平台日常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多道工序,达到直排入海标准。”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海一采油管理区经理马贺说,胜利油田实施固废、危废海陆一体专业化回收转运处置,实现了“油不落海、气不上天、水不外排”。
山东紧盯海水养殖、船舶港口等关键领域,持续开展海水养殖尾水监测抽查、“船舶碧海蓝天”执法检查、渔港环境整治成效核查等工作,同时加强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完善海洋垃圾常态化清理机制,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稳定。
沙蚕、蛤蜊、钩虾、螃蟹……记者在位于青岛附近海域的专业溢油应急处置指挥船“海巡0512”轮上看到,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用箱式采泥器采集到多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多数是清洁水体的‘指示种类’。它们的现身,说明附近海域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崔文连说。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为何可以在海事部门的专业应急船上开展?这与各方通力协作密不可分。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海事局签订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织海上污染防治监管、海洋环境应急监测、突发应急指挥,守护“蓝色家园”。
共享人海和谐
在山东日照,长约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如同一条翠绿丝带蜿蜒向前。绿道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动一棵黑松、不动一块礁石、不动一片沙滩,并实施绿化补植和改造提升。如今,这条绿道已成为市民散步骑行的首选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市民和游客在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游玩。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生态“含绿量”提升了发展“含金量”。多年前,青岛即墨区小岛湾北岸以传统渔业养殖为主,生态与产业发展受限。2019年起,当地先后投资约17.4亿元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滨海步行道、海上观光平台等设施。
如今的小岛湾,聚集了50余家“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和90余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构筑起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助力经略海洋走深走实。
面向未来,山东正系统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山东省提出,到2027年,青岛崂山湾、东营市黄河口、日照海州湾等19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海湾达到美丽海湾建设要求;到“十五五”末,全省约60%的海湾(湾区)将建成“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记者张武岳、袁敏)
(来源:新华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