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事记:“回归后的25年,是澳门历史上最辉煌的25年”
澳门回归祖国25载,莲花宝地日日新。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孤苦亡告,眷怀祖国”的游子终于回到母亲怀抱。那是刷新中华民族历史的高光时刻——澳门翻开“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历史新页。
25年,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天地愈加广阔;25年,澳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25年来,澳门如重获新生般焕发生机,成为名副其实的“莲花宝地”。让我们翻开时光相册,一睹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成长印记。
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澳门,虽小却大,既古朴又摩登。400多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议事亭前地(来源:央视新闻)
澳门历史城区保留着葡萄牙和中国风格的古老街道、住宅、宗教和公共建筑,见证了东西方美学、文化以及建筑的交融。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地,这片城区以其独特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闻名。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昔日圣保禄大教堂的遗迹展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妈阁庙作为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当地海上文化的重要代表。议事亭前地以其波浪形石板路和周围的欧式建筑,成为文化活动和公共生活的中心。郑家大屋是一座大型传统中式豪宅,是晚清时期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大炮台作为澳门重要的历史防御遗址,如今成为俯瞰澳门城市景观的最佳地点之一。
家在澳门的大熊猫“开心家族”
在澳门石排湾郊野公园里,生活着大熊猫一家,四名家庭成员分别是“开开”“心心”和它们的孩子“健健”“康康”。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府赠送澳门的两只大熊猫“开开”和“心心”,乘专机从老家成都来到澳门。次年,它们的双胞胎宝宝“健健”和“康康”在这里出生,是澳门土生土长的第一对大熊猫宝宝。
2024年11月20日,在澳门大熊猫馆,大熊猫“开开”吃竹子(来源:新华社)
大熊猫一家给澳门同胞带来很多欢乐。“开心家族”不仅是澳门市民的“开心果”,也成为连接起澳门和祖国内地的情感纽带。
澳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
澳门的城市特色,除了历史街区,还有遍布全城的美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日凌晨宣布,澳门正式成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成为继成都、顺德之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蛋挞、鱼蛋、牛杂、猪扒包……这些澳门美食总有一款戳中你的“味蕾”。
另外,澳门还是全球人均米其林餐厅最多的城市,平均每1.3万人就拥有一家米其林餐厅。澳门餐饮行业总收益从25年前的14.9亿(澳门元,下同)上升至146.7亿,大幅增长近900%,从业人员数量也翻了3倍。
2024年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第二十四届澳门美食节烹调食物(来源:新华视界)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40多年前,一位香港有识之士提出建设一座跨海大桥连接香港、澳门和广东的设想,但彼时财力有限,桥梁建造技术落后。改革开放以波澜壮阔之势,给中国带来沧桑巨变。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工程技术进步,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经过粤港澳三地多轮协商讨论,2003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成立,大桥正式开始筹备建设。这也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团队踏遍十几个国家的跨海工程现场,反复论证修改几百本设计研究方案。”时任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技术负责人、此后担任大桥总工程师的苏权科这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建设团队面对复杂恶劣的海洋条件,攻克一个个世界桥隧建造史上的难题,2017年7月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10月,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中国结”造型桥塔(来源:新华社)
港珠澳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的重量。开通6年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境车辆累计超1276万辆次,旅客数量超过6230万人次,这相当于澳门总人口的90多倍。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为横琴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三年多来,朝着促澳多元和琴澳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合作区推动“四新”产业加快发展、澳人澳企快速增长、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建立,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正逐步显现。
今年3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标志着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迈出关键一步。横琴口岸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新模式,人员车辆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高,最快只需20秒就可通关。
这是2024年11月26日拍摄的横琴口岸(无人机照片)(来源:新华社)
如今,琴澳两地正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书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
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和现代金融产业等“四新”产业正在横琴茁壮成长。今年前三季度,合作区“四新”产业增加值216.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7.8%,提前完成合作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截至今年10月,澳企总数达6521户,较合作区成立时增长40.6%;今年前三季度澳资产业增加值26.29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3.2倍。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2023年5月21日16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
该卫星作为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国内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将显著提高我国空间磁测技术水平。该项目由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开展,探测数据由双方共享,开辟了内地同澳门在航天等创新科技领域开展合作的新路径,拓展了以内地为基础、澳门为窗口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广泛合作交流的新空间,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和航天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2023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来源:新华社)
今年11月,澳区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在接受中新网“港澳会客厅”栏目采访时表示,澳门回归后的25年是澳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政治上,澳门完成了从殖民管理到“一国两制”的成功转变;经济上,从默默无闻的小城跃升为世界领先的经济体;文化上,澳门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教育领域,从回归初期仅5.5%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到2021年这一比例已超过30%,高等院校也从1所增至10所。他强调,这25年的巨变不仅体现在发展成就上,更体现在澳门人身份认同、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显著提升上。吴志良指出,澳门如今具备更好的条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极目新闻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网、人民日报、央视网、广州日报、CCTV4、国际在线等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