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行者跨越700年的感叹:帮各国修桥的中国,还记得在一座廊桥上镌刻马可·波罗
▲行走在路上的维娜。图据意大利意中交流协会
今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公元1271年,他从地中海到太平洋,穿越欧亚大陆,用自己的双脚,架起了一座连通东西方的桥梁,让东方文明与西方世界得以相互凝视,彼此倾听。他所“搭建”的这座桥梁,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续写着丝路之上绵延不绝的故事。
今年,在意大利国内,民众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去重温这位先行者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笔墨,而意大利的行者们则用自己的方式向他致敬。来自意大利的徒步旅行者维娜·卡马洛塔,以及两位骑行者阿尔贝托·菲奥林和迪诺·法基内蒂,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他们都怀着同样的目的——成为新时代的“马可·波罗”,在700年后,再次通过他们的旅程,让这两个拥有璀璨历史的文明古国,重逢!
以马可·波罗为名:
意大利从年初开始掀起“中国热”
“马可·波罗无疑是世界公民,纪念马可·波罗意味着强调与东方,特别是与中国一直以来存在的对话关系。” ——威尼斯莫切尼戈宫博物馆馆长基娅拉·斯夸尔奇纳
历时2年4个月,穿越了14个国家,徒步跋涉超过2.2万公里,75岁的意大利行者维娜·卡马洛塔终于在今年8月29日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她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马可·波罗曾让西方认识了东方,今年是他逝世700周年。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所有的意大利人都开始谈论马可·波罗。”
每年1月举办的威尼斯狂欢节,是全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狂欢节之一,而2024年狂欢节的主题是“向东方,马可·波罗的非凡旅程”。在狂欢节最后一天,一场汉服巡游表演在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压轴登场。22名来自中意两国的表演者身着精美汉服参加巡游,吸引众多当地居民和游客观看。
今年2月,由威尼斯市政府和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意大利国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未知之地:马可·波罗的奇幻之旅”水上灯光秀在威尼斯举行。灯光秀每天上演两场,借助喷泉、灯光、投影和演员表演讲述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活动吸引了大量威尼斯本地居民和外国游客前往观赏。
3月8日,以“马可·波罗:艺术与发现”为主题的艺术展,在意大利北部都灵市的意大利国际艺术博物馆开展。展览汇集了中意两国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创作的绘画、版画、雕塑、摄影等作品。
4月5日,由意大利威尼斯总督府、威尼斯市政博物馆基金会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马可·波罗的世界:一位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的旅行”开展,共展出来自中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近50家文化研究机构的约300件展品。
10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意众议院女王厅,举行了“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意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研讨会,探讨两国在文化、历史和现代合作中的共同点。威尼斯莫切尼戈宫博物馆馆长基娅拉·斯夸尔奇纳在接受采访时说:“马可·波罗无疑是世界公民,纪念马可·波罗意味着强调与东方,特别是与中国一直以来存在的对话关系。”
75岁行者重走丝绸之路:
每一步都在改变我对世界的看法
“自己最大的收获之一便是摆脱了由于缺乏直接了解而产生的某些偏见。” ——75岁的意大利行者维娜·卡马洛塔
维娜的这一路,经过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伊朗、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最后抵达中国。维娜回忆,这一路她的心态也在不断变化,“出发前,我对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有着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然而,在我的旅途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遇到热情好客的人,他们非常尊敬他人,尤其是对老年人。”
12月中旬,已经回到意大利家中的维娜,接受了《意大利大都市》报的采访。她说:“我返回家乡,进行冬歇休整,然后在明年开春,重新开始行走。我将从结束这次旅程的地点——中国西安再次出发,因为在严冬时节翻越山脉是不可能的。”她计划将中国江苏作为她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年徒步旅程的终点。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曾对苏州有过详尽的描述:“苏州是一颇名贵之大城……恃工商为活。产丝甚饶,以织金锦及其他织物。其城甚大,周围有六十哩,人烟稠密,至不知其数。”
▲维娜在新疆。图据意大利意中交流协会
中国制丝之技已流传近千年,苏州的丝绸也曾通过古丝绸之路惊艳西方,但直到通过马可·波罗的讲述,才让西方世界看到了丝绸产地的繁盛模样。“因此,只有在探访过这座曾作为意大利商人聚居地的古城之后,我才会圆满结束在这个国度上的漫长旅程。”维娜说。
她在接受《意大利大都市》报采访时还表示,这趟旅程中的“每一步都在改变我对世界的看法”。在返回意大利的航班上,维娜整理着自己一路的思绪,并写下:“我真正明白了这次旅行是如何改变我的世界观的。我到过的每一个地方,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我在丝绸之路上走过的每一步,都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这种旅行的魅力,不只是去了哪些地方那么简单,更在于它在我内心引发的变化。”
她告诉《意大利大都市》报记者,自己最大的收获之一便是摆脱了由于缺乏直接了解而产生的某些偏见。
成都安顺廊桥上的慨叹:
这个民族能在繁华深处保留历史的记忆
“我想他曾经也一定站在这个桥上,远眺整个城市。” ——75岁的意大利行者维娜·卡马洛塔
维娜徒步的全程以《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路线为引导,试图还原当年马可·波罗足迹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回溯整个旅途,她说最令自己感到激动的一站是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她在这个以熊猫而闻名的城市里,找到了马可·波罗的足迹。
今年10月,维娜游历到成都,当走在马可·波罗书中所提到的位于成都锦江上的安顺廊桥时,维娜拿着手机,不停拍照,她在桥上久久驻足,眺望着锦江夜景。
▲维娜站在安顺廊桥上远眺。图据红星新闻
“我想他曾经也一定站在这个桥上,远眺整个城市。”维娜幽幽地望着江水自言自语,就像全然融入了700年前马可·波罗的魂魄中。
在看到刻在桥上的马可·波罗像和名字时,75岁的维娜显得有些激动。她抚摸着马可·波罗的名字和画像,对同行的人说,一路走来,在丝路沿线的国家中,她看到许多公路和大桥都是由中国参与修建的,让她感到非常震撼。在成都,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国外修了那么多大桥的中国,还记得在一座廊桥上镌刻马可·波罗!这让她说不出的感动:这个民族可以用现代化连通东西,也能在繁华深处保留着历史的记忆。
当天,维娜还乘船夜游锦江,锦江上一名扮成李白的工作人员为维娜讲解了马可·波罗和成都的故事。维娜兴奋地表示,她也读过李白的诗,没想到能在今天见到“李白”。
马可·波罗记载下的经历,沉淀成一座时空的桥梁,将尘封的岁月与后世相连。维娜说:“比起那些我见过的美丽地方,更令我感动的是我在路上遇到的人。他们,才是我这趟旅行中最珍贵、最独一无二的宝藏。”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表达的那样,这段绵延万里,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上,最美的风景,一直都是人。
北京卢沟桥上完成夙愿:
2名骑行者看到“世界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普通人,是旅行者,我们想成为威尼斯和北京之间的桥梁。” ——64岁的意大利骑行者阿尔贝托·菲奥林
维娜不知道的是,在她开始徒步丝路后两年,今年4月25日,在意大利威尼斯,64岁的阿尔贝托·菲奥林与67岁的迪诺·法基内蒂开始了他们自行车上的“马可·波罗”旅程。
▲菲奥林和法基内蒂。图据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
阿尔贝托和迪诺来自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自行车骑行协会,他们把这趟旅程称为“Marco Polo a Pedali”即“自行车上的马可·波罗”。“我们怀着向马可·波罗致敬的心情,开启了这趟旅程。马可·波罗是第一个在东西方之间搭起桥梁的人。”阿尔贝托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8月1日,经过近4个月的骑行,他们抵达北京。跨越6400英里(约1万公里),用时98天,两人的线路同样跨越了丝绸之路上的十多个国家,穿越了沙漠和城市。菲奥林说,这趟旅程中,对他们最重要的一站是北京市永定河上的卢沟桥,“马可·波罗在书中称这座桥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在西方,它也被称作‘马可·波罗桥’,能够亲眼看到这座桥,对我们这趟旅程来说非常重要,也是旅程中印象最深的记忆。”
▲两位意大利骑行者在卢沟桥。受访者供图
虽然方式不同,但与维娜一样,这趟自行车旅途中,让菲奥林和法基内蒂触动最深的也是路上的人。一路上,他们收获了许多陌生人的善意和帮助。入境中国之后,他们在骑行途中总会遇见陌生人善意的笑脸:司机们开车缓缓靠近,并从车窗内递来水、苹果或者切好的甜瓜;自行车坏掉后,酒店工作人员热情帮忙……每个普通的中国人,成为他们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
菲奥林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普通人,是旅行者,我们想成为威尼斯和北京之间的桥梁。”
如今,有更多的中外行者正继续追寻着马可·波罗的脚步,踏着马可·波罗搭建的桥梁,重启丝路旅程。他们的脚步,再次成为最好的“桥梁”,让广袤的世界变得愈加紧密。
红星新闻记者 沈杏怡
编辑潘莉 责编 冯玲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