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余华英终审被判死刑,正义虽迟代价仍值
重审终审判处余华英死刑,将所有罪行“打捞无遗”,最大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司法的权威性
法槌落地,死刑,仍是死刑。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二审开庭。法庭宣判,驳回余华英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尽管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但余华英并不想死。今年10月,重审一审被判死刑的时候,她便当庭表示要上诉。如今二审驳回其上诉,维持一审判决,死刑就是终审判决。从法律程序上讲,虽说还有呈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一环,但以余华英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大可能出现颠覆性的结果。
其实,如果不是二审庭审后,检察机关提出发现余华英有漏罪未处理,建议发回重审,恐怕早在去年底,法庭便会给余华英亮出“红牌”。经历了重审的一审、二审程序,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贩子又苟延残喘了长达一年之久。正义的到来虽有些晚,但付出这个代价仍是值得的。
通过重审,不仅之前的11名受害者,新增的6名受害者也得以参加诉讼过程。这些年来,17名被拐卖的不幸儿童,还有他们背后的无辜家庭,统统沦为余华英及其同伙犯罪活动的“牺牲品”。一纸期盼已久的极刑判决,是对所有受害者的心灵抚慰,有利于他们修复骨肉分离、亲人分隔所留下的深深伤痕,及早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轨道。
对于被告人余华英,同样是收获死刑的判决,但重审判决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更加清楚、准确和完整,更能以“铁证如山”的压力压势,将其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重审终审判处余华英死刑,将所有罪行“打捞无遗”,最大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司法的权威性,既是对罪大恶极者的严惩不贷,也是对所有潜在不法之徒的强烈震慑,释放出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维护社会正义的鲜明讯号。
跳出个案以观之,启动重审也体现了程序正义。每一个程序都严格落实,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因为细节的打磨,因为程序的坚守,让这起案件成为不可撼动的铁案。从2022年7月,余华英因涉嫌拐卖儿童罪被刑事拘留,到今天重审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人们见证了正义的法槌郑重落地。公众围观这起案件的全过程,共同感受了诉讼的演进,也经历了法治的洗礼,从而成就了一堂热度不降的社会法治课。
正义不容邪恶。拐卖妇女儿童不仅挑战了法律红线,更挑衅了伦理道德底线,必须重刑论处、以儆效尤。重审终审判处余华英死刑,用正义的法槌宣告最严厉惩罚,让罪行深重的人贩子付出最为惨重的违法代价,也给了受害者及其家庭,还有广大公众最大的宽慰。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杨宜桐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