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科考船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访问香港
9月24日,“深海一号”科考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停靠香港尖沙咀海运码头,首次访问香港。香港科技大学为“深海一号”和“蛟龙号”举办欢迎仪式,庆祝“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西太平洋,完成了我国首个由国家支持的国际深海科研考察航次。
南都、N视频记者从香港科大获悉,这个由科大参与领导的“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有多国科学家参与,旨在了解该海域的深海典型生态、物种多样性及矿产资源,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 大科学计划之一。
多名内地及香港特区政府官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中小学生代表与不同界别人士,今早在尖沙咀海运码头, 迎接“深海一号”和“蛟龙号”抵港。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全国人大常委兼立法会议员李慧琼、香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中国银行(香港)副总裁兼风险总监徐海峰等嘉宾出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大洋事务管理局的代表,以及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高级官员,一同出席欢迎仪式,并登船参观及听取科研人员汇报科研考察成果。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代表香港热烈欢迎深海一号携蛟龙号首次访港,他说:“在香港特区各界积极准备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这一次访问不仅标志着国家在载人深潜科考技术的重大进步,也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海洋科研发展及生态保育的关心和支持。”
他希望香港社会各界好好把握是次机会,深入了解海洋科学的发展,从而启发更多香港年青人投身于深海研究,及积极参与国际深海大科学计划,为实践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自然资源部大洋事务管理局局长邬长斌祝贺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取得圆满成功,向所有参航科考队员以及船舶装备保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说,该航次吸引了世界五大洲的科学家共同参与,外籍科学家首次搭载“蛟龙号”探索西太平洋,这是中国会同世界各国在深海领域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生动实践。
他指出,本航次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我们对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水平,还为全球海洋科学研究贡献了重要的科学数据,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开展“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的信心。
香港科大校长叶玉如表示,近年,内地开放了不少国家级大型科研项目予本地科学家参与,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和经验。科大非常荣幸可参与由国家主导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并负责协调和组织国际科学家团队。这不但有助推动香港参与深海研究和国际事务,亦可进一步提升我们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未来数天,科大会为“蛟龙号”访港举办一系列学术与科普活动,除了展示国家在深海科考方面的实力,亦期望能增强市民对海洋科研与保育的认识,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国际科研考察队伍中,有11名科研人员由香港科大海洋科学系及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以及本次“蛟龙号”访港筹委会主席钱培元负责筹组,成员包括三名香港科学家,以及来自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墨西哥、哥伦比亚、孟加拉和尼日利亚等8个国家的科学家。此外还有来自中国内地海洋研究机构的7名科研人员。
国际科研考察队在45天的航程中,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主要聚焦研究深海典型生态环境。航次主要任务包括观察及拍摄典型海山山坡到山顶的海底生物分布,采集生物、水体、地质样本和环境参数数据,并测试潜水器各项功能。而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则是首次搭载海外科学家下潜,到深海采集生物及生态样本,并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研究,推动深海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研究。
香港科大将于今明两天,先后于香港科学馆与香港中银大厦举办科普讲座、学术研讨会与圆桌论坛,以连系社会各界,共同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肖遥 发自香港
图片来源:香港科技大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