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亿儿童面临气候变化风险,仅微量多边气候融资提供支撑
全球近一半儿童(约10 亿)正承受极高的气候变化风险,从热浪、干旱、飓风、洪水,到空气污染和传染性疾病,再到能源紧缺等难题。在国家转型战略规划中,儿童群体往往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全球多边气候融资只有不到2.4%用于儿童权益保护。
在此背景下,12月11日,“减缓气候变化对儿童影响,绘制国际发展合作路线图”专题会议在京举行。本次专题会议探讨气候变化对儿童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在气候变化和儿童权益保障方面的实践经验,讨论如何将儿童的利益置于气候行动的核心位置。
本次专题会议首次结合“气候”与“儿童”主题,由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支持,为第五届中国与国际发展论坛下系列活动。据介绍,“中国与国际发展论坛”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于2020年创办,此前已成功举办四届。
12月17日,人们在澳大利亚彭里斯的海滩休闲。 澳大利亚部分地区近日遭遇高温天气。 新华社/欧新
目前无法明确各国为响应儿童需求投入的气候资金占比
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亿儿童面临极高的气候变化风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办事处水、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和可持续环境区域顾问西尔维娅.加亚(Silvia Gaya)在论坛上介绍一组数据:东亚和太平洋地区65%儿童面临至少四种气候变化冲击,过去五十年,新生儿面临的洪水风险,与五六十年前出生的祖辈相比增加11倍,1.2亿儿童可能面临沿海洪水;2.1亿儿童受旋风等极端天气影响,4.2亿的儿童高度暴露于空气污染;1.4亿儿童面临水资源短缺。
与现实中庞大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全球多边气候融资仅有不到2.4%响应儿童需求,支持儿童应对气候风险。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佳敏,在论坛上分析各国在儿童气候适应领域的投入。她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三个国家均已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强调儿童作为脆弱群体,应给予更多气候资金与技术支持。
一般而言,各国在气候领域投入的援助资金情况,可通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的统计和测量工具“里约标签”来查看。但由于里约标签没有纳入儿童相关指标,无法直接比较各国在儿童保护上投入的气候资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毕曼达(Amanda Bissex)在会上呼吁,希望未来各国增加这一领域的投资。她介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致力于进一步深化私营和公共部门对儿童相关气候融资的参与,包括撬动资金,并扩大南南合作参与的范围。
建议制定气候国际发展合作政策时纳入儿童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南南合作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发展中国家之间通过技术、资金等合作方式,实现共同发展、解决共同问题而展开的合作。发展中国家往往直接面临气候变化影响,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儿童,容易受水灾、干旱等极端气候威胁。
随着气候变化议题深入人心,南南合作逐渐涌现出不少与儿童相关的项目,包括为脆弱地区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源和技术,帮助改善儿童的生活条件,提供清洁饮水设施、耐旱农业技术、灾后恢复支持等。
徐佳敏介绍,中国的气候与儿童国际发展合作参与部委较多,生态环境部协调气候变化国际发展合作,水利部负责水电与清洁能源合作,气象局推动灾害预警与气候适应能力建设;卫健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积极参与,通过医疗援助、低碳乡村建设等推动儿童友好的气候合作……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李永红在会议上介绍,中心支持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实施的非洲光带项目,为5万户非洲贫困家庭解决用电照明问题,与东盟国家开展了低碳学校合作,教育儿童如何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未来将根据非洲国家实际需求开发与增进儿童福祉相关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未来还将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开展儿童适应气候变化项目。
分析已有的诸多实践后,徐佳敏提出未来展望:首先,在效果评估方面,立项阶段可以将环境、社会、治理,以及脆弱人群权益等综合影响指标纳入预期目标考量。项目后评估阶段,可关注对生态环境、技术转移程度以及对妇幼民生权益的影响。
其次,在制定气候国际发展合作政策时,纳入儿童权益考量,资源优先重点国别、区域,比如气候脆弱国家,以及粮食危机、人道危机严峻,儿童成长易受严重影响的国别。
最后,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金,如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试点评估其中用于儿童保护的部分。分配资金时,优先选择受援国有需求、中方有优势和援助基础的领域。例如,许多受援国存在缺电问题,可通过清洁能源援助,为儿童提供电力和热力供应。
采写:南都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