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造极!河南中秋晚会再现国风王炸。网友:在哪能看重播?
河南卫视的《2024中秋奇妙游》晚会又整出新活了!这回他们把舞台搬进了博物馆,把文物和表演结合在一起,简直是脑洞大开。不过说实话,这种创意是不是有点儿过头了?
博物馆里的"奇妙夜"
这次晚会可真是下了血本啊!听说光是预告片就火得不行,观看量直接冲到了千万级。河南卫视这是要搞大事情啊!他们把舞台设在了博物馆里,这操作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话说回来,这么玩儿真的合适吗?博物馆里那些珍贵的文物可经不起折腾啊!
晚会一开场就是一个大手笔,《四神云气图》舞蹈表演直接把西汉壁画搬上了舞台。那场面,啧啧,简直就是把古代画卷给整活了。舞者们穿梭在巨大的投影中,仿佛真的置身于两千年前的宫殿。这效果,说实话,还挺震撼的。不过我就纳闷了,这么高科技的玩意儿,跟传统文化搭配,会不会有点儿违和感啊?
接着来了个《胡俑狂欢夜》,这节目名字起得就挺有意思。唐朝那会儿胡人来长安,现在变成了胡俑在博物馆里狂欢,这创意也是没谁了。舞者们穿着复原的唐代服饰,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又唱又跳,搞得跟真的胡人来了似的。这画面是挺好看,但总觉得怪怪的,好像在博物馆里开派对一样,有点儿不太尊重文物的感觉。
文物活起来,观众乐翻天
《秦时明月》这个节目更是绝了,直接把兵马俑搬到了舞台上。那场面,啧啧,简直就像兵马俑复活了一样。舞者们穿着盔甲,手持武器,在舞台上走来走去,跟真的秦朝士兵似的。这创意是挺新颖的,但我就担心,会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娱乐化历史啊?毕竟兵马俑可是严肃的文物,这么搞会不会有点儿不尊重?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创新确实挺吸引人的。网上有不少网友都说看得惊呆了,感觉像是穿越回古代一样。有人评论说:"这哪是看晚会啊,简直就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确实,这种方式比干巴巴地讲历史有意思多了。但是,会不会有人觉得这样太过娱乐化,反而忽视了文物的严肃性呢?
国风热潮下的创新尝试
这次晚会可以说是赶上了国风文化的热潮。近几年国风文化可是火得不得了,从音乐到服装,再到影视剧,国风元素简直是无处不在。河南卫视这次可以说是抓住了这股风,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表演结合得是相当巧妙。
不过,这种结合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觉得这是创新,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好方法。但也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过于娱乐化,反而丢失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毕竟,文化传承不是简单地穿个古装、跳个舞就行了的。
还有人觉得,这种方式虽然吸引眼球,但是否真的能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还是个问题。有评论说:"看着是挺好看的,但看完之后,除了记住几个花哨的画面,还能记住什么呢?"这话说的,还真有点儿道理。
电视晚会的新玩法
说实话,现在这年头,谁还看电视啊?大家都抱着手机刷短视频呢。河南卫视这波操作,明显是想把电视晚会搞出新花样。把舞台搬进博物馆,用高科技手段还原历史场景,这招确实挺高明的。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不少人质疑。有人说:"这哪里是晚会啊,简直就是在拍大片。"确实,这种制作水平,都快赶上电影了。但问题是,晚会还是晚会吗?会不会本末倒置,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视觉盛宴,而忽视了中秋团圆的本意呢?
还有人担心,这种高投入的制作方式,会不会形成一种新的攀比风气?以后是不是每个台都得这么搞,才能吸引观众?那些没有那么多资源的地方台怎么办?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说到底,这次晚会最大的亮点,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邀月》、《沐月》、《圆月》这三部短片,就是用最新的影像技术,把中国传统的中秋意境呈现出来。效果确实挺惊艳的,但总觉得少了点儿人情味儿。
回想起五年前的中秋晚会,好像更多的是家长里短、团圆欢聚的感觉。现在这么搞,是不是有点儿偏离中秋节的本意了?毕竟中秋节最重要的,不就是家人团聚吗?
不过话说回来,时代在变,晚会的形式也得跟着变。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喜欢这种视觉冲击力强的表演。但是,怎么在吸引年轻人的同时,又不丢失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确实是个难题。
总的来说,这次河南卫视的中秋晚会,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晚会模式。它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传播中的无限可能。但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文化传承方式的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这个问题,恐怕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讨论。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