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李西廷:好产品是开发出来的!要凭实力“直道超车”
每年营收的10%左右用于研发,全球设有十二大研发中心,多个国际领先的研发专业实验室,共有4900名研发工程师(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1358件(截至2024年9月30日)……这些数字不仅彰显了迈瑞医疗的技术实力,更是其工程师文化和创新精神的有力证明。作为全球医疗器械与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迈瑞医疗以其鲜明的特色和价值,在全球市场上确立了其领导地位。
好产品是开发出来的,不是生产出来的
“好产品是开发出来的,不是生产出来的!”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对记者直言,这句话是迈瑞对研发真谛的深刻理解。他回忆起30年前,在某县级医院时,当时的手术室条件十分简陋,不过是在树下搭设的简易床铺上铺点东西进行手术,医生可能在没有监护仪、麻醉仪和呼吸机等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而如今,这些设备已成为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其中大部分由迈瑞公司提供。
从官方资料获悉,迈瑞产品覆盖中国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公司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市场前三的地位。
李西廷表示,迈瑞之所以能在这30多年间稳步发展,关键在于掌握了核心技术。“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公司可能会面临知识产权的纠纷,这对于要求高度稳定性的医疗产业来说,是致命的。”李西廷说。
目前公司拥有超过1万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50%~60%,国际专利占比也达到了30%~40%,这些专利展现了迈瑞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影响力,也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支撑。迈瑞产品的竞争力也逐步得到了全球高端客户的认可,在2023年51Newsweek(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全球TOP100家医院中,迈瑞已覆盖80家,证明了公司有能力在全球市场与国际一线医疗器械企业同台竞技。
实际上,据相关报道,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8.43亿元,占营收比重为9.64%。2018年落户A股至今,迈瑞医疗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77亿元。经年累月掷出真金白银,对研发创新的笃志钻研,终究迎来了国际化、高端化以及新产品的增长亮点。
创新策略有了新转变,从竞争到需求的创新路径
在迈瑞医疗,工程师文化不仅仅是技术与专利的代名词,它更是一种将创新融入日常、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生命力的实践。迈瑞医疗高级副总裁、研发负责人李新胜表示,迈瑞医疗的创新策略和方法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公司的研发更多是竞争导向的,即跟随行业竞争对手的步伐,解决产品“有和无”的问题。但现在,迈瑞医疗的创新转向了客户导向和临床导向,这意味着创新的起点是临床需求。迈瑞的工程师们不是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而是与医生并肩作战,将病房中的需求转化为产品创新的动力。这种以临床需求为驱动的创新路径,结合迈瑞医疗强大的工程实现能力,使得公司能够快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并在应用中不断优化。
李新胜强调,无论是哪种技术创新,其核心目标都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升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这是医院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二是提升医患满意度,通过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怀和看护患者,从而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迈瑞医疗所有技术创新方向都是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努力的。”
数智化时代,要实现“直道超车”
今年4月,李西廷提到“中国医疗器械的数智化时代,将从2024年开启”。而数智化是否会是医疗企业弯道超车的机遇,引发关注。然而,李西廷却持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实现“弯道超车”几无可能,唯有“直道超车”才是正道。
李西廷表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实现了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然而,若止步不前,则将面临低价竞争和恶性竞争的泥潭。幸运的是,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危机,并开始追求创新。“创新是核心,而数智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能力进行数智化创新,通常只有那些规模较大、设备齐全、客户群体广泛的企业才能涉足这一领域。对于规模较小、设备不完整的企业来说,进行数智化转型可能并不现实。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特定专业领域进行创新,比如开发新的检测方法、标志物、仪器和形态。”
“迈瑞之所以能够超车,是因为其仪器的准确性、可靠性、敏感性和灵敏性都已经达到了高标准,并且可以通过添加新技术来实现超越。”李西廷表示,“我认为‘弯道超车’这个词多少带有一些投机的意味,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凭借实力和努力在直道上超车。”
采写:南都记者黄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