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产业园区,36个科技成果……聚焦未来产业,这场活动“双向奔赴”
“我们园区从载体、中试、配套到服务,各类创新要素一应俱全,可以为氢能领域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目前融资已进行到哪一阶段?是否有新的融资计划呢?” …… 12月17日,兴隆湖畔的天府数智谷热火朝天——“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成都市未来产业新赛道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这里举行。
▲活动现场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此次活动聚焦氢能、工业软件、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新赛道领域,同步举行9场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活动,为产业园区、高校院所、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精准对接搭建交流平台,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双向奔赴”。
现场,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宣讲了科技创新政策,成都银行介绍了积分贷科技金融产品,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等9个产业园区进行了推介,36个科技成果进行了项目路演与对接。
创新主体齐聚
科技成果对接热火朝天
中午12点,虽早已过了原计划的结束时间,新材料分会场内参会代表们依然聚精会神地聆听专家对项目的点评与建议,并在活动结束后与自己意向对接的伙伴迅速建立联系,敲定接下来详细对接事宜。
这是各方创新主体借助活动搭台主动寻求合作的一个缩影。在这9场创新要素齐聚的对接会上,找技术、找市场、找资金、找载体……各方实现了高效精准对接。
“从2019年开始,公司就开始逐步布局人工智能以及自动化检测等领域。”四川赛狄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公关负责人张雁苹谈到,“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可以对接到更多的机会,了解行业专家的见解,第一时间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做规划和提升,同时和其他参会方进行深入的链接,为未来产业的成果转化赋能。”
在张雁苹看来,成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及科研配套,未来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近几年的营商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和提升,作为企业端,更加能体会到政府的温暖和惠企政策实实在在的落地。
▲活动现场
“我们已经在实验室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目前正处于产业化的前期。希望借助活动平台,与企业、园区、创投机构、专家等各方资源高效对接,加快成果转化进程。”来自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卢锡立副研究员介绍,在夏和生教授的带领下,团队通过技术攻关,计划利用废弃垃圾沼气同时制备碳纳米管和氢气。据介绍,碳纳米管是国际材料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在航空航天、电子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卢锡立表示:“碳纳米管和氢能都是前沿产业领域,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城市未来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属于多学科交叉领域,成都目前在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前沿赛道有良好的基础,也希望通过加强技术对接与交流,实现多方共赢,今天的活动恰好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
更令卢锡立眼前一亮的是,活动还汇聚了园区载体等要素:“现场四川新津经济开发区的推介让我们对园区的政策、资源、服务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我们校企合作的企业也在新津,让我们对下一步成果的落地充满了信心。”
作为今天参会的创投机构代表,四川天府新区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张琦杰与参会的园区和企业积极进行了对接。据介绍,公司主要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对部分早期项目及经中试验证后的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项目进行投资。
在张琦杰看来,产业园区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类似于桥梁,科技项目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过程中,需要园区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客户支撑、人才支撑以及金融方面的服务。因此,公司在与园区进行合作时,更加关注园区在某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入驻数量是否足够多、在税收方面能否对企业形成较大的吸引力等多个方面。
聚焦未来产业
为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必答题,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此次9场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活动聚焦的未来产业新赛道领域,也与成都未来产业布局与发展“不谋而合”。
▲活动现场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高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前形成的《成都市“十四五”前沿技术及未来产业选择分析报告》提出,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及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等15个产业领域,是成都可重点发展布局未来产业领域。今年,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又研究形成《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新赛道布局研究报告》,从39项国内外关注热点领域中筛选出先进核技术应用、光子集成、细胞及基因治疗、固态电池、高端仪器设备5个重点新赛道。
“我们编制了赛道全景总览、专利技术导航、区域热力分布、成都基础条件‘4张图谱’,系统解答‘当前形成了哪些潜力新赛道、成都应重点布局哪些新赛道、新赛道怎么发力突破’,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关键时期前瞻布局提供先行参考。”该负责人说道。
▲活动现场
作为此次活动的项目点评专家,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硕导唐春对活动中未来产业领域的选择十分认可,她表示:“这些产业都是围绕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来的,是成都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就像氢能和新材料产业,与成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需求完美契合。”唐春认为,园区应重视打通产业链招商,形成具有特色产业的园区,“比如氢能园区,若能在氢气的制储输用方面,完善关键材料、器件装备及制造等环节布局,聚焦特色产业链,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那产业发展肯定会更好。”
作为高校教师,唐春表示:“科研工作得面向市场,这次活动为科研人员和园区、企业搭建了桥梁。比如活动中园区的推介,科研人员能通过这些现场推介知道成果在哪落地,像我们化工领域的成果就可以和相关化工园区对接。”
在谈到成都未来产业竞争力时,唐春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成都在新材料、氢能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比如氢能领域,从区位上看,成都位于成渝氢走廊;资源上,水、风、光、氢等资源十分丰富;科教方面,汇聚了大量人才资源,这些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欧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