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黑底白字”招牌装了又拆,浪费公帑不心疼吗?
商铺招牌整治中的管理者与经营者的权责边界,也可以被视为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近日,沧州市新华区沧州站附近一条街道店铺统一安装了“黑底白字”招牌,被网友吐槽看着瘆人。据报道,这些“黑底白字”招牌目前已被连夜拆除,当地正准备安装新招牌,有三种颜色供商家选择。有商户告诉记者,招牌更换“没人找我们收钱”。
又见“统一招牌”,又是引发吐槽,紧接着又连夜拆除……类似的事件近年来多次在不同地方出现,只是这次的“统一风格”招来了更多的吐槽。
如此统一的黑白招牌是谁设计的?属地街道办的答复是“不清楚”。其实,审视整件事,还有太多的“不清楚”,比如之前的招牌为何要拆?黑白招牌是谁拆的?谁来为这两次拆除、两次安装买单?拆旧换新有没有与商户沟通协商?
这些“不清楚”,都该有清楚的回答。因为关注此事的公众不是在看荒诞剧,而是在关注涉及多方利益的城市公共治理问题,相关方面理应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给出合理解答。
近年来,因为城市精细管理的需求,各地对户外广告、店铺招牌的管理愈加重视,尤其是机场、车站、景区等窗口地区的商铺招牌,主管部门花了不少力气整治,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范。如《沧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设置招牌应当符合城市容貌标准和招牌设置技术规范;《沧州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与门店牌匾(标识)设置控制通则》中,更详细规定了相邻门面牌匾(标识)顶部、底部边线必须协调统一;同一建筑物牌匾(标识)的规格、形式、位置应统一,高度应一致……
为了公共安全或是追求某种和谐,对户外广告、店铺招牌进行整治或许没错。依法管理店铺招牌、提升市容环境,也是改善城市环境的应有之义。问题在于,如何平衡城市管理与商户经营的需求?
具体到实践中,商铺招牌的规划者理应尊重商户,让商户知情,了解商户需求,与商户充分沟通,寻求管理需要与经营需求的最大公约数。须知,商铺招牌是城市的“排面”,也是商户的“门面”,招牌该整治到何种地步,管理者还需仔细思考、谨慎平衡其中的尺度。
某种程度上,商铺招牌整治中的管理者与经营者的权责边界,也可以被视为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商户有多少知情权、话语权,也是该地营商环境好坏的一种间接体现。
目前,黑白招牌被拆除后,整条街的商铺暂处于没有招牌的状态,这给经营者带来的麻烦可想而知——有人想购物,连店面都找不到。而按照《沧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因城市规划调整或者公共利益需要,拆除招牌和设置权未到期的大型户外广告设施的,组织实施拆除的部门应当事前书面通知设置人,由此给设置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政府应当依法给予补偿。不知这笔“补偿”,会不会落实下去。
这还只是其中一笔账。这条街上的商户招牌被拆除、安装、再拆除、再设计安装,一番折腾所产生的费用,又该由谁来买单?商户说没人找他们收钱,那大概率是由政府财政支出。值得追问的是,几拆几装,如此浪费公帑,不心疼吗?
红星新闻评论员 李秀明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