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珠澳科技合作,学者呼吁打造青年科技精英交流平台
在珠海与澳门的科技合作中,资源如何分配?政策如何协调?跨境机制如何完善?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珠海青年工作组联合澳门科研人员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了以“珠澳青年科技人员科研合作:驱动力、挑战与未来之路”为主题的观点论坛。
本次论坛吸引了珠澳两地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20多家单位、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论坛亮点频现,青年科技力量成为关注焦点。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深化珠澳合作需要青年科技人员的主动作为和创新引领。为此,论坛呼吁尽快成立“YOCSEF珠澳”,打造青年科技精英的高端交流平台,共促大湾区科技协作迈向新高度。
澳门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院长李建庆在论坛中作了题为“珠澳科研合作的驱动力和进展”的引导发言,深入解读粤澳两地推动合作的亮点政策与进展。他重点介绍了“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及“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等创新性人才政策,为两地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发展新机遇。此外,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设立“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专题”,助力科研机构与企业在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深度合作。
澳门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院长李建庆。
围绕“珠澳高校科研合作的驱动力和双方诉求”这一主题,学者们展开热烈讨论。澳门大学唐远炎教授指出,在算力和大模型技术受限的背景下,中国亟须跨学科合作与应用研究的突破,澳门的科研实力与内地丰富的市场场景结合,将是协同创新的关键路径。
中山大学郑子彬表示,澳门高校在科研推进中受限于场地配套与人才不足,而珠海高校则在人才培养与项目经费上面临挑战。两地合作不仅能弥补这些短板,更能激发区域创新潜力。邓练兵进一步介绍了珠海支持政策,包括为澳门师生提供实习机会、科研支持和学术交流平台,展现了合作的务实与诚意。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人工智能与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贾维嘉在引导发言中表示,珠澳科研合作正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政策支持、资源共享和人才交流为合作注入动力,但法律法规、文化差异及科研评价体系的不一致成为主要障碍。贾维嘉建议,通过建立互信政策、搭建联合科研平台、优化管理机制、强化政策引导等措施,共同构建开放包容的科研合作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人工智能与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贾维嘉。
此次讨论深入剖析了合作瓶颈,并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合作深化,珠澳高校有望在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中迎来更大突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驱动注入强劲动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深化珠澳合作需要青年科技人员的主动作为和创新引领。为此,论坛呼吁尽快成立“YOCSEF珠澳”,打造青年科技精英的高端交流平台,共促大湾区科技协作迈向新高度。
采写:南都记者 朱鹏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