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年度经济热词②|立园满园——带动经济“全盘活”的关键“一子”
12月,银杏满城,冬日的阳光下,成都的空气都透出活力。 在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正式开工,向着低空经济赛道蓄势腾飞。同一园区内,凌空天行全国总部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龙头项目在今年相继落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 在彭州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连片的菜畦种着碧绿的莴笋,村民正忙碌地穿梭在田间地头,施肥松土。园区内的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物流车进进出出,每天供应蔬菜、水果超万吨,辐射西南、西北、华北等区域。 在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园区,“2025东区新年音乐季”端出岁末寒冬的音乐大餐,演唱会、说唱、涂鸦、滑板、舞蹈,配以园区热气腾腾的潮流文化,冬日消费花式升温。
回顾今年的成都经济工作,产业园区无疑是最受瞩目的领域。10月,成都举行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抓经济必须抓园区”,打造一批定位精准、运营高效、功能复合、支撑有力的产业园区,以园区带动产业聚力发展。
随着“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简称“立园满园”)行动的开展,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科技创新促转化、扩权赋能增活力、尊商重商优环境五大攻坚任务的实施,成都进一步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作用,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
1—10月,全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67个,总投资5264.04亿元。其中,全市“3+22+N”产业园区共引进项目311个,总投资4937.41亿元。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260个,总投资4420.91亿元,占比83.98%。
回顾一年来的澎湃脉动,热浪在园区,动力也在园区。
“落子”园区抓产业:
构建“3+22+N”园区体系
“一园区、一规划”全面启动
时至年底,成都高新区交子公园南侧的金融麦田,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里满是忙碌的身影。工作人员正在筹备召开全市“立园满园”行动工作机制推进会议。计划表中,接下来还将开展座谈会、推介会、沙龙、路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立园满园•共建共享”系列活动有了新期待。
时间往回推一个月,11月14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全面投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一方面是民营企业的“服务员”“协调员”,另一方面也是产业发展“参谋部”“助推器”。此前的10月24日,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刚刚召开,正式吹响产业园区的新一轮“进化”号角。
▲12月12日,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在成都未来科技城正式开工
密集的节奏,彰显出成都立说立行的决心。这关键“一子”,有着成都对于“抓产业”的深谋与远虑。
为什么“抓产业”就一定要把园区抓好?2023年,179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的GDP占全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4,园区经济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在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利看来,依托园区做产业,是通过统筹政策、集中要素、共享资源、塑造氛围,获得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形成合理分工,以降低经济运行的平均成本,提高整体效率。
号角吹响,行动紧随。
近日,《成都市商务商贸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方案》等“立园满园”行动五大攻坚任务行动方案相继印发,一股“园”动力在涌动。其中,建成200亿级园区5个、新落户高能级首店160家等目标标定了园区提升发展能级和质效的坐标;“一园一策”推动市级管理权限依法有序下放等改革赋能,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活力动力。
目前,全市各类园区正进行优化整合,构建“3+22+N”的园区体系;《成都市产业园区清单》已印发,“一园区、一规划”全面启动;“1个行动通知+1个支持政策+5大行动方案”的产业园区政策体系陆续制定印发;园区监测评估机制正加快建立,以企业微观主体和载体空间为最小单元,打造全市园区数据底座,优化数据赋能园区发展。
“镇园之宝”锻造竞争力:
增资!扩产!出海!
优势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一个园区如果没有龙头企业、“镇园之宝”,就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就很难形成影响力和吸引力。
这一年,紧扣“镇园之宝”引进的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的重大项目,带动了园区的热力蒸腾。
在成都高新区,总投资630亿元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在9月提前完成全面封顶。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开始,京东方项目仅用时183天就主体封顶,创造了业内的奇迹。”同时,与成都“牵手”20余年的巨头英特尔,是推动电子信息形成生态圈的重要伙伴,10月28日,英特尔宣布在蓉增资3亿美元,扩容其在成都的封装测试基地。
▲BOE(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奠基仪式上,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炎顺致辞
在成都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根企业”结出硕果。园区企业百利天恒就一款国产双抗创新药,达成了潜在总交易额达84亿美元的交易,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单品和首付款最高纪录;百裕制药就一款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签订独家许可协议,潜在交易11亿美元。“成都造”创新药火热出海成为从去年延续至今的爆款产业话题。
在成都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辐射带动,包含航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民用大飞机三大板块的航空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国产大飞机C919机头在这里实现批量生产。“新都高新区目前已聚集1100余家重点企业,去年园区实现营收115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630亿元,占全区80%以上。今年截止到10月份,园区的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对新都区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新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C919机头“新都造” 图据新都发布
培育“镇园之宝”,其逻辑在于凭借精准的产业定位和创新生态培育,锻造园区的竞争力。这一年里,不仅有产业园区聚焦主攻产业方向“强链补链”的行动,也有产业园区“交流、融通、赋能”的互动。在“3+22+N”的园区体系之上,一批特色化产业园区的崛起,令人看到创新的火苗迸发。
“作为链主企业,聚焦发展‘专业化园中园’,我们在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内打造了华日微波通讯专业楼宇。”成都华日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黄扬钧介绍,目前该楼宇已经聚集了微波通讯企业和其他企业30余家,拥有企业服务和政策咨询平台、测试检验平台等多个服务平台。2023年,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也是全国唯一获评的微波射频产业集群。走在这栋楼里,迷你型“园中园”能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
紧邻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的IC设计产业园,是电子信息产业细分领域的重要载体,于去年初建成投运,主要瞄准IC(集成电路)设计全产业链的不同企业,提供从孵化加速到总部创研的全品类研发空间,配套建设产业及生活设施。在成都高新西区,包括IC设计产业园在内,去年还有无线创智产业园、联东U谷·成都高新电子产业园等一系列“园中园”建成投运,促进产业进一步集聚,实现规模效应。
“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的产业园区,其必然趋势是园区特色化,通过构建全要素企业服务体系,培育本土新苗。”孙晓利表示,从园区到“园中园”,一批专业化科技园区相继投运,促进了产业进一步集聚。
改革创新增添活力动力:
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打造让企业舒心发展的软实力
园区是企业孵化与产业集聚的热土,更是创新与变革的试验田。
正全力推进的赫比(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项目,是崇州市首家享受“预验即试产”的企业。二楼还在建设,一楼即可装修,这是基于崇州市经开区与多部门联合,打破固有验收模式,积极探索创新的建设模式,解决了工业项目整体完工后才能进行生产设备安装的问题。“‘预验即试产’为我们公司的投产效益增长了20%——25%,极大地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公司总经理秦玉良表示。
▲赫比(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项目现场
说起今年来园区的变化,一批新鲜出炉的政策、一些改革创新的举措、一拨送上门来的政策服务,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企业办事的感受。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变“企业跑腿”为“上门服务”。截至11月底,3个国家级园区全部设置企业开办专窗,在产业园区中的片区(即园中园)设置服务点7个;22个省级园区全部设置企业开办专窗或服务点,在园中园设置服务点位16个;27个市级园区中20个设置服务点位,提供企业开办等登记服务。
武侯区邀请到华日通讯、彩虹集团等80余家重点工业企业负责人参加面对面座谈交流,实现政企直接对话。会议现场,园区管委会联合武侯区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区属国有企业直接办公,将企业诉求“派单”给责任部门,推进问题高效解决。
回到园区改革的价值取向,企业的发展感受是标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产业集聚、创新等硬实力的打造,更加需要让企业舒心发展的软实力。
“You do the best,we do the rest.(你做到最好,我们来做剩下的)”方升创始人、董事长余洪波曾用这句话来概括园区的职能。在他看来,园区企业只需埋头解决企业发展的核心本质问题,其他事情由园区帮忙解决。以华为公司为例,当地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搞研发。当一家企业心无旁骛时,其对市场的理解、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等方面,就会远远超过其他企业——这也最终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车间忙碌生产
成都着手园区改革,正是为了托举企业的发展。
“‘立园满园’本质上是通过特色化园区的打造、园区生态的构建,为企业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提供产业集聚服务。”成都市发改委现代产业发展处处长、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园区发展服务部负责人张杰明表示。
于企业而言,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决定“来不来”和“留不留”的关键。回顾今年成都园区的进化升级,许多变化是贴着企业的需求而推动的,许多改革在于政府部门以用户思维将服务送上门。从“进解优促”到“立园满园”,再到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的成立,件件工作聚焦企业所急所盼,为企业搭平台拓市场、聚资源引项目、降成本强保障,共同凝聚起发展的一股合力。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园区是产业提能升级的集聚地。以园区的一方天地窥见成都经济发展的动能和方向,时已至、势已成、兴可待。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
编辑 欧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