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骗子也进步,新型诈骗成功率接近100%,请大家重视起来
新骗局的可怕之处在于,不知不觉就会被“身边人”骗了。
网络的发达造就了新的诈骗方式,AI技术的成长让骗子们有了新的作案途径,他们可以伪装声音、脸面,分析“目标”信息,老百姓就这么被潜伏在身边的“监视者”盯上。
你知道骗子是怎么使用AI骗人的吗?我们又该怎么防诈骗呢?
“老友”的电话
谁能想到一通普通的电话就能把口袋里的钱骗走呢?
刘大姐在某天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老熟人,接通的一瞬间对方就拿捏了刘大姐的心理。
“刘姐,你能先借我一笔钱吗,我这边有急事需要钱,等我解了燃眉之急后立马就还你。”
刘大姐虽然不认识这个电话号码,但是听了听声音确认是自己的朋友,再结合对方着急的语气,她本着能帮一把是一把的心赶紧把钱打了过去。
锦州网警2023-05-22《新骗局来了,诈骗成功率接近100%,请大家重视起来,转告身边人》
等到第二天,刘大姐在微信上跟对方确认收款情况,这时候她才知道对方压根没给她打过电话,也更没有借过钱。
刘大姐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被骗的原因就是那听起来再熟悉不过的声音。
没错,骗子就是通过AI伪装声音把刘大姐给骗了,这就是新型骗局中的一种,不仅能模仿熟人的声音,还能模仿焦急的语气。
很多人就是在这种着急的语气里丧失了判断力,那种急切的压迫感就是骗子故意营造的,为的就是让“目标”跟着一起着急。
骗子在分析了“目标”身边好友的声音后,提取出来主要特征,只要再这样那样一合成,就能模拟出来几乎没有差别的声音了。
一旦骗子们掌握了这个技术,那么只要他们手里有参照的素材,理论上就能模拟出来所有人的声音,一些鬼畜视频里经常用到这种技术,“孙悟空唱好运来”就是这个原理。
所以当你接听到借钱或者与钱相关的电话时先不要着急转钱,挂了电话后再用另外一种联系方式跟对方确认一下,以免自己被骗。
“儿子”的视频电话
骗子的“骗技”还能再上一层楼,除了模仿声音他们还能模仿“脸皮”。
小郭就是被骗者之一,一天他接到好友的微信视频邀请,接通后两人聊了一会,随后对方就提出需要430万的资金需求,也保证了很快归还。
光明网2023-05-24《警惕!成功率近100%的新骗局全国多地频发,有人10分钟被骗430万》
小郭虽然觉得这笔钱的数目过大,但是视频中好友的表情很是诚恳,再加上对方给出了快速还款的保证,他最后决定按照对方提供的方式转钱。
因为数额过大,小郭分了两次才把钱都转了过去,为了确认对方已经收到了钱,小郭在微信上发过去文字消息进行询问。
没想到变故来了,这个朋友完全不知道小郭在说什么,这下小郭慌了,又赶紧给对方打电话确认,最后在双方仔细的核对后确认,小郭被“高端局”骗了。
这样的事情其实还能更恐怖,试想一下,如果视频对面的是自己父母、子女、另一半呢?
“老爸,我们学校最近有培训需要交费,你给我转点钱吧?”
如果家里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他用视频语音向家里的老父亲索要金钱,这时候家长真的很难拒绝孩子的求助。
于是就会出现父亲被“儿子”诈骗的情况,这真的是被最亲近的人骗的裤衩子都不剩。
AI在模仿声音后又升级了技术模仿人的面部,这一科技进步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增加了骗子行骗的途径,也让老百姓的钱包危险性增加。
如果你接到这样的视频邀请,就要额外留个心眼,可以先稳住对方,在视频挂断后可以再用其他方式确认一下,然后再考虑是否借钱给对方。
AI技术的精进本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但是目前被不法分子利用后,就给老百姓增加了掉陷阱的隐患。
那么这些骗子们到底是如何筛选“目标”的,哪些人群比较容易被骗呢?
智能,便利背面是隐患
以往的骗子们想要行骗必须要在面对面的形势下,之后发展成躲在电话后面伪装成某一个身份,如今不需要露面也不需要捏造身份,只需要分析目标的身边人即可。
这就不得不提到AI的产生了,这种依附于网络的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筛选最合适的诈骗对象。
能成为高风险人群,首要条件就是经常使用网络,比如经常分享日常生活,自己的照片、视频、爱好等,再比如喜欢晒自己的工作内容与交际圈等。
骗子们“盯”的就是这群人,这些放在网上的素材就是AI模仿声音和面部特征的重要依据,分享得越全面,AI分析得就越细致,模仿得效果就越逼真。
李女士就是被自己日常的分享所“连累”的一员。
平时她很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分析能力,总是会给关注她的人推荐什么值得投资,什么股值得买,这样一个经常与钱打交道的人就被骗子们盯上了。
对方先是弄清楚了她最近在关注什么理财产品,分析出她有了投资的欲望,然后伪装成投资公司的员工,声称自己手里的产品“低风险高回报”,就此给李女士抛下钩子。
还别说,李女士听了对方的描述后蠢蠢欲动,她还庆幸着真的是想什么来什么,没多想就把大笔的钱购买了骗子说的理财产品。
完成购买之后,李女士就开心地等着投资盈利,但是没过几天她迎来了噩耗。
她跟朋友分享了购买经历,结果朋友却说没有听说过这家理财公司,李女士觉得不对劲就进行了查询,最后果然发现了问题,她被骗了,那是一家空壳公司。
李女士之所以被骗,就是因为在分享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时候毫无保留,骗子可以通过AI技术轻松地分析出她的各种信息与习惯,从而轻松实施诈骗。
可以说,AI技术已经走进了老百姓的身边,说不准此时此刻你就是被盯上的那个,既然这样,我们要怎么保护自己呢?
反诈,还需谨慎
在如今的大环境中,我们的每一项信息都是大数据中的一员,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有更加严谨的警惕心,不要让骗子们轻易得手。
对于以上提到的紧急借款的示例,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电话打回去,第一时间验证是不是亲戚朋友本人在求助。
为了保险,也可以再选另外一种联系方式进行验证,不要怕麻烦,毕竟麻烦一下比损失一大笔钱要划算得多。
同时要谨记,千万不要随便在社交平台或者网络上分享机密信息,平时的生活习惯、工作爱好等也要避开与钱有关的内容,尽量减少骗子们的数据分析依据。
最后叮嘱家里的老年人,定期询问他们有未接到借钱的电话、语音视频等,老年人很可能会因为不会辨别AI模仿技术而上当受骗,这就需要家里的年轻人多注意了。
智能的技术带来的便利背后,是被信息泄露或者欺骗的风险隐患,“信息化”具有两面性,我们老百姓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钱包,不要被“身边人”所骗。
参考资料:
【1】光明网2023-05-24《警惕!成功率近100%的新骗局全国多地频发,有人10分钟被骗430万》
【2】锦州网警2023-05-22《新骗局来了,诈骗成功率接近100%,请大家重视起来,转告身边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