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挤时间也要造访的博物馆原来在这里
大河网讯(记者赵檬)思政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更是价值引领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2024“把青春华章写在中原大地上”大思政课采访团走进不同场景,看军工企业、高校等如何将理论知识与时代背景、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以青春之名“翱翔”太空
“在主持人宣布发射成功前,我们的紧张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记者团走进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见到了为航天事业不断贡献“郑”能量的女工程师张亚娟。
张亚娟告诉记者,从小时候开始,每次观看发射直播,点火升空那一刻,她都会激动万分,欢呼雀跃,发自内心地觉得航天事业真的伟大而光荣。带着对航天事业的敬畏,带着对航天英雄的崇拜,2012年一毕业,她就毫不犹豫选择了航天事业,虽然不能拥有航天员遨游太空的经历和荣耀,但是能在航天事业的基层做一名科研人员,通过助推航天事业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非常荣幸的事情。
十多年来,张亚娟一直带着青年人不服输的冲劲儿,靠着航天人执着追求的韧劲儿,凭着自己斗志昂扬的干劲儿,心怀梦想,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努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在航天这个舞台上,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工艺技术的改进创新、制造模式的转型升级是企业的生存法宝。从普通的工艺员到工艺部门的管理者,她参与并组织开展工艺课题研究30多项,突破了绝缘体二氧化硅涂覆技术、插孔线切割整排收口、链式炉烧结、真空清洗等30多个关键技术,其中绝缘体二氧化硅涂覆技术难题的攻克,使耐原子氧寿命由3年提高到15年,满足空间站工程对接机构在轨长寿命要求。参与并组织研制30多台(套)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推动了电连接器产品装配模式从手工向自动化转型升级,实现了自动装配、自动焊接、自动压接、自动粘接、自动铆接、自动检测等,工序的自动化率提高到60%以上,为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新一代运载火箭、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配套产品的快速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每次发射,都是对我们产品的一次检验,只有做到万无一失,才能确保稳妥可靠。”张亚娟告诉记者,为满足空间环境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长期在轨维护要求,他们为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配套研制了符合人机工效学的快锁矩形连接器,航天员在舱内可实现快速维护,使用方便,锁紧可靠。
张亚娟说,她时常幻想时光能停留在青年时代,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热爱的航天事业。
这所学校用一块屏让思政课活起来
在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里有一个智慧走廊,走廊里有十几块电子显示屏,用来展示该学院师生开展的活动、新闻报道和人物风采。“电子显示屏取代了传统的宣传展板,让宣传内容‘活’了起来。”学院院长刘吕红向记者们介绍,电子屏每周至少两次内容更新,师生走在走廊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内容。通过可视化的内容展示,让师生在行走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大思政课”的独特魅力。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知识宝库,也是师生的精神家园。郑州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里则拥有属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宝库”。刘吕红表示,学院有三个书库,还有两个过刊室,有几万册藏书,图书类型丰富,有历史类,有现实类,还有杂志和期刊,师生都可以免费借阅,且不限借阅数量。与学校图书馆不同的是,该学院的书库图书紧扣马克思理论学科和思政课内容,较为专业和齐全。书库历史悠久,十几年前学院独立建院时,就已经建成书库,且经常更新图书,受到师生欢迎。
除了“宝藏”众多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还有一个不一般的宣讲团——郑州大学博士生宣讲团,近日,该宣讲团迎来了新一届的换届大会,宣讲团的新成员们满怀激情与梦想,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
据介绍,自2020年3月成立以来,博士生宣讲团从22名研究生党员,一路发展壮大,如今已扩展至百余人。成员们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拥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阔的知识视野,涵盖文理工医等不同学科,可谓是一个超强知识天团。
宣讲团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宣讲策略。在面向在校学生时,宣讲团讲述青年担当和郑大故事,使广大青年研究生更加自觉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在为单位职工宣讲时,成员们多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引导广大员工深入探讨党的理论政策,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针对线上微课,宣讲团亦颇有建树,所推出的“礼赞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系列线上微宣讲视频覆盖听众近5万人次。
在一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的校内宣讲中,讲到周恩来总理前往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就公共食堂等问题蹲点调研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动容,不少同学的眼眶中闪烁着泪花。在宣讲结束后,一位同学找到宣讲团成员郭冠江并与其探讨调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这一刻,我仿佛回到那段峥嵘岁月,看到一群有志青年在桌前侃侃而谈,抒发着自己对理想的追求。”郭冠江说道,“宣讲的意义变得具象化,躬身入局,身入心在,调查研究永远在路上!”
诺奖得主挤时间也要造访的博物馆原来在这里
记者团一行来到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一座宝藏博物馆——电子显微镜博物馆。记者团成员们不仅了解到“考不上清华北大,可以去清华北大上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维修这一特色专业,还亲身体验了虚拟现实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操作。在电镜操作体验区,成员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自操作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材料的微观结构,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震撼和魅力。
2019年,参与研究冷冻电镜技术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阿希姆·弗兰克来河南访问,因听说了这座中国唯一的电子显微镜博物馆,便在紧张行程中挤出时间前往参观。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教师郭颖介绍,馆内近30台来自世界各国、生产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子显微镜,均是海内外名校、研究院所捐赠的“退休”显微镜,如今已变成了镇馆之宝。当这些显微镜在科研一线光荣“退休”之后,使命并未终结,而是成为学生们打开科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据了解,该博物馆每年5月对外开放,学校欢迎大家来打卡。
在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实训基地大楼的工业控制项目、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和水处理技术项目等三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记者团成员们参观了基地先进实验室和训练场地,见证了学校师生们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绩。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铜牌获得者贺江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姜雨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鲁静怡以及相关的教练团队,接受了记者团的采访。
(来源:大河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