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观察|共同托举民营经济向上,成都如何递出一张“靠谱”名片?
11月14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的第一场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壹玖壹玖集团董事长杨陵江说出了自己的一个烦恼:门店需要新增冲调咖啡等简易加工食品经营业务,却办不下来经营许可证。 会后,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连夜开会,壹玖壹玖的问题第二天就得到了解决。 但近一个月后,市场监管局的对接人似乎更忙了——相关企业工作人员的微信推送不断弹出,“问题又来了”。
今年9月,成都启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截至12月1日,全市共走访服务企业4.6万户,线上线下联动收集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1.8万件,办结1.7万件,办结率93.4%。
与之相呼应的是,位于高新区“金融麦田”的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简称成都民营促进中心)自11月启用以来,紧锣密鼓地开了10多场资源对接类活动,惠及企业近500家。一系列活动热火朝天,接下来仅12月9日-13日这一周,成都民营促进中心还将接连举办十场活动。
对全市394万市场主体来说,成都民营促进中心服务企业的数量也许还很微观,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沙成塔,这背后展示出成都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的决心——要走“新”,更要走“心”。
▲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高效办成一件事
从一家企业需求,到半月服务30余家企业门店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可以说,哪里的营商环境优化得好,企业就往哪里走。
壹玖壹玖集团是成都一家连锁企业,消费者更熟悉的名字是“1919”。作为成都孵化培育的酒类新零售独角兽企业,今年,“1919”在产品侧创新性推出酒咖融合类项目,原计划11月在成都门店启动试点,在店内增设咖啡区。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半个月前,壹玖壹玖集团提出需求当晚,便开始连夜牵头举行以法规、行政审批和餐饮业务部门为主体的会议。根据研判,他们发现简易食品加工因为不生油烟、不用明火,完全可以用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破格”处理。
但解决问题没有止于“1919”一家企业。
11月15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印发了《关于办理简易食品加工许可审核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在经营许可证上通过简单加工(蒸、煮)增设餐饮服务项目。截至发稿前,全市已通过承诺制办理36家连锁企业简易食品加工增项许可,服务30余家企业门店。
“这是一次谋求突破、适应市场需求、立竿见影的行动。”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说,“办理食品经营许可时,我们会让企业做出书面承诺,属地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现场核查(可以不进行现场核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1919”相关负责人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除了接收到市场监管局的指导意见,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第一时间建立了专项沟通指导微信群,跟进办证进度:“在各部门领导的指导下,1919咖啡试点门店办证问题正在逐个解决,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间,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高效解决这样一件“小事”为何如此重要?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处相关负责人的回答是,除了行政角度,还应该要从消费角度和经济角度来为民营企业考虑。线下连锁企业依靠的是商品品质和地理位置优势,在电商的冲击下,也要考虑实体店面临服务增项的需求,“消费者不仅需要在门店买酒,更需要进店品酒,体验更多消费模式,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提供居民方便,可以增加消费黏性,从而带动消费、增加收入,保证企业良性运转。”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经营许可证吸引了成都各区(市)县不少企业办理。比如在蒲江县,一家电影院从过去卖爆米花,到如今可以增设项目卖烤肠、关东煮,相比过去要花费15天左右才能审核获批,如今当天就能高效办理。
民营企业是树叶、树枝,迫切需要光合作用来成长。为民营企业高效地解决一件问题,不仅是在育“树木”,更是在为地方经济优环境育一片“森林”。
数据显示,成都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左右的经济总量、6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科技创新、9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成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反映了民营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成都通过坚持需求导向、服务为先,不断地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政务服务质量,通过发现“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这背后是让更多办事群众、民营企业充分享受到政务服务改革的红利。
重点解决一类事
打响“成都造”,助力“出海”拓市场
近期,四川省工商联发布“2024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成都共有44家企业上榜,榜单前十名中,成都都市圈企业有5家,数量强势领跑其他城市。
这些实力强劲的企业,不仅展示了成都及成都都市圈在四川省内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也反映了实力民营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想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实力企业,除了“栽下梧桐树”,更要有“引得凤凰来”的决心和行动力。
成都中鑫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鑫海实业)位于崇州,是涉足工业制造、地产运营、汽车4S产业、建筑工程四大专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去年便上榜了成都企业100强。
中鑫海实业总经理郑刚认为,目前国内制造业处于产能过剩阶段,企业想要积极寻求突破,唯有对外、对内不断瞅准需求、寻求商机,才能让企业不断成长。
对于中鑫海实业这样有“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需求的企业,成都推出天府中央法务区涉外法治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都造”出海专场会,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针对辖区企业的涉外需求,主动靠前一步,当好企业“出海”的“护航员”。
▲天府中央法务区涉外法治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专场会提供了很多的法律援助,为我们出口类的企业增加了很多信心,也可以让我们安心地往前冲。”郑刚评价道。
瞅准内需方面,郑刚在看到今年四川省和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机动车报废政策后,便主动提出希望能增设二手车市场,崇州相关部门迅速审批。
在郑刚的眼里,政府部门的一回回“叩门”询问、一次次解决具体问题、一场场专题会和座谈会,背后显示的是成都在想方设法,追踪式地对企业需求进行精准服务。
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精准对应企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追踪式、能见实效的政策措施,这是成都市民营促进中心在接力“进解优促”爬坡发展后,下一个阶段的具体要求。
聚焦“小切口”
把服务做到企业家们的“心坎里”
据悉,截至12月5日,成都市累计开展12期“民企会客厅”活动,“小切口”聚焦328家企业235件诉求,现场协调解决诉求230件,正在协调解决5件。
在成都民营促进中心,大半个月里,这里举办一场场座谈会、资源对接会,建立起供需产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蓉商出海、国企民企合作、场景发布、民企大讲堂8个资源对接平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11月21日下午,“民企会客厅”专场活动“数智引领·知产赋能”在成都民营促进中心举行。
活动现场,经历“智改数转”转型的企业有阵痛也有困惑,当场“面对面”向政府部门发问:为了避免企业“智改数转”走弯路,政府是否能提供更多高校平台资源、专家资源,让专家团队进行验收?市经信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场给出肯定答案。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组建一个资源池,力争聚集企业专家、高校专家、行业协会专家,建立大概100人的专家资源池,将更好为企业的诉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数智引领·知产赋能”专场座谈会
如果说政策护航是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那金融资源对接就是为民营企业注入源头活水,在未来持续长效发挥着“看不见”的作用。成都民营促进中心民企资源对接平台的各种金融专场路演活动上,企业家们和投融平台负责人加微信、聊生意,约好会后来一场“长谈”。
一家成都投资机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情况下会忧心,究竟该如何获取优质项目,而在成都民营促进中心举办的各类活动让他舒心:“这里真正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能让企业家们和投创平台双向奔赴。”
如今,从每周的周二到周五,活动接连不断,如何避免部门“一阵风”企业“一场雨”是检验行政温度的一个因素,成都民营促进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交出两个字的判断标准——“结果”。
“最终还得看是否帮企业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发展。”该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给企业精准送政策、做解答,成都民营促进中心从过去的“邀请制”正在调整为“引客来”。
上周五举办的以“新质赋能,助力建工”为主题的交流会上,成都民营促进中心等主办方请来了“建设工程”领域诉讼争议全链条专家律师,足足吸引200余人共聚一堂。记者现场了解到,此次活动大部分参与者通过线上活动介绍自行报名前来。年关将至,在这场精准对接资源会上,人们交朋友、找律师、谈客户,活动中更是实现了“一对一”牵线搭桥,温暖了很多企业的心。
成都民企服务还在持续增温。
考虑到工作量大、对接企业众多,成都民营促进中心协调交流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思考如何通过“小切口”实现工作的具象化,把服务做到企业家们的“心坎里”。
例如将成都民营促进中心的“民企会客厅”作为鲜活的小窗口,承载更多的服务功能,这就需要成都民营促进中心在原来“蓉易见”的品牌服务基础上,赋予更多的工作内涵、精神内涵。
“我们每天都在关注企业的细枝末节问题,虽然很琐碎,但我们认为一件件事实打实地做,数量多了,关注久了,信任度自然会高。企业们也会知道这样一个‘娘家人’的存在,这种温暖的氛围会逐步营造出来。”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
前不久,在“民企会客厅”的桌子上,参会的企业家们看到多了一张有温度的“体验卡”。相比调查问卷,通过无记名“体验卡”,能让企业们对座谈会的适用度、满意度进一步评判,同时也能提出更多服务和细节方面的建议。
▲活动温度“体验卡”
据悉,目前成都民营促进中心已收到60余份反馈,在反馈汇总中,许多企业负责人敢说、敢提,还亲手写下了对这场会议的谢意:“会议非常接地气,能实际帮助到企业”“对我们很有帮助”……
以“小切口”优化营商“大环境”,以解决问题的力度增进企业获得感,以主动服务的温度争创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创立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的目的,以此打造出一张具备信任度的“城市名片”,让成都企业能自信地向全国、全世界递出一张“企业名片”,打开成长新空间,共同托举一座城的发展向好。
红星新闻记者昌娟
编辑 李钰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