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首届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大赛决赛收官
极目新闻通讯员 林金国
12月11日,武汉市首届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大赛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圆满落幕,32个创新成果亮相决赛现场。来自武汉市卫健委、武汉市科创局及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创投机构的560余人现场观摩。
大会现场
入围的32个项目团队大多来自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聚焦医疗技术创新应用、临床服务优化改良、疾病管理策略调整、医院运营效率提升等,既有抓住临床痛点的小微创新,又有基于专科或技术的体系性创新。这些瞄准“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的项目成果,离不开医疗卫生机构持续研发投入,夯实成果转化,迭代诊疗技术,攻克临床痛点,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痛苦的最终目标。
大赛组委会遴选了来自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昌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及生物医药产业和金融投资行业的11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专业评审,还邀请了公证员对决赛进行全程监督公证。路演结束后,大众评审团现场投票选出“最具投资价值奖”“最高人气奖”“最佳创意奖”。
大赛现场,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杨露团队聚焦吞咽想象的脑机接口(BCI)技术开发,通过检测脑电信号,精准刺激吞咽肌肉,开展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该项目因使用效果显著和应用前景广阔,备受决赛评审团好评。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会引起新陈代谢紊乱、心绞痛、心搏骤停等危害。武汉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陈伟团队建立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睡眠障碍专病中心数智化管理平台。据介绍,该项目落地后,可实现睡眠障碍疾病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预计每年将为湖北省内超过100万名患者提供服务。
比赛现场
与“高大上”的前沿科技探索项目相映成趣的是,不少从临床患者需求中来,能提升患者医疗体验的小发明、小创造,因为投入成本小,应用场景广泛,也受到了极大关注。通过改良悬浮球呼吸训练工具,帮助学龄期哮喘儿童肺功能远期康复;通过使用矫形足垫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联合使用紫草油和保鲜膜特制床,有效缓解中毒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疼痛;通过改良病员服,方便随时观察患者肢体康复情况,提供颈部吊带方便患肢固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不断创新,在推动医学进步、提升治疗效果和节省研发成本等方面,转化医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决赛评审团成员、湖北融智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院院长周祺林表示,从本次决赛的32个项目来看,其在临床诊疗的数字化应用方面有三大特色:一是创新性突破,很多都拥有知识产权;二是科学性突出,很多项目从科研目标设计,到理论、机制搭建,再到项目临床应用;三是实用性凸显,对于疾病早筛早查,新技术新设备应用,都具有市场容量大、应用面广的特点。
武汉市首届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大赛赛程赛制设计就立足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整个流程非常精细。评审团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洪燕英教授强调,决赛并不是终点,“被看见”才是所有项目的共同追求。一旦和创投机构、大健康企业需求相匹配,未来充满想象。
决赛评审团成员、武汉艾米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良禄指出,本次决赛的项目旨在填补医疗空白领域,具有一定市场前景。他认为,转化医学强调从实验室到临床以及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双向转化过程。不仅关注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还注重通过临床反馈来优化实验设计,促进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
武汉市首届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四条赛道决赛已全部结束。自今年5月中旬启动以来,在半年多时间内,79个单位的394个项目在各赛道竞相角逐,活动累计吸引近200家企业逛展会,2000余人次参赛观摩,该赛事已吸引到来自全国的300万人次关注。目前已有参赛项目与有关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预计不久的将来,还有更多参赛项目实现落地转化。2025年1月,大赛组委会将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颁奖典礼上正式对外发布各赛道金银铜奖及“最具投资价值奖”“最高人气奖”和“最佳创意奖”。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