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南湖畔,共话人工智能前沿与热点
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昊 张艺卓
12月7日,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信号处理学会武汉分会、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光子学会中南民族大学分会联合举办的2024年湖北省人工智能前沿论坛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论坛以“智兴楚·算未来·促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意在推动湖北省人工智能研究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新力量。
“三只羊伪造音频事件、两亿港元DeepFake诈骗案等案例表明,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尤为重要。”论坛上,浙江大学秦湛教授以《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安全与评测》为题,介绍了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围绕模型安全和内容安全问题,深入探索了模型安全评测、深度合成检测、合成内容标识技术,研发了相关安全技术平台,为大模型时代下的人工智能安全提供底座技术。
智能化处理财务报表、分析PDF文档、提取图像信息……除了应用于专业领域,人工智能也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白翔教授以《多模态大模型Monkey及其在文档智能中的应用》为题介绍道:“在图像理解方面,相比传统软件,多模态大模型在图片理解和查找结果上更加合理准确。在文字应用方面,多模态大模型可将图形等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未来,多模态大模型将在图片细节处理、教育视频解析、甲骨文破译等方面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兆翔教授的报告《世界仿真器:多重路径的汇聚融合》介绍了世界仿真器的前世今生,报告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开展的世界仿真器数据整合、模型建设和具身应用等工作。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黎铭教授以《代码大模型:进展与挑战》为题,针对目前软件开发面临的难题,以“软件挖掘”这一原创性方法引出代码大模型的作用。郑州大学杨天若教授的报告《张量人工智能赋能人机物融合》介绍了智慧城市与人-机-物智能、人-机-物智能面临的挑战、人-机-物智能关键技术、人-机-物智能应用示范等内容,详细给出了人-机-物智能系统设计方法、多模态数据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以及在智慧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防科技大学刘新旺教授以《聚类分析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为题,介绍了课题组在多视图聚类的融合机理、缺失多视图聚类、深度聚类分析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武汉大学王骞教授的报告《大语言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安全威胁与挑战》讲述了具身智能中大模型应用带来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方法,以及课题组在解决大模型安全问题方面取得的系列标志性成果。
报告前,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义,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依次致辞。刘义表示,希望借此机会与各位专家学者在人工智能领域共同探讨、凝聚共识、共抓机遇、共克挑战,一起走向美好的智能未来。杜耘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提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四链”融合发展、服务武汉人工智能建设的建议,并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交叉学科发展与学科交流。
会议由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春勇主持,他表示该论坛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推动下的湖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
交流讨论环节中,面对“如何寻找大数据模型机遇”和“如何在AI研究中体现个人特色”两个问题,与会专家叶志伟、何德彪、秦湛、杨春勇、许永超、任东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将传统架构和新兴技术巧妙结合”“校企合作,促进高校在AI领域的发展”“警惕盲目追求前沿而忽视创新”等建议。
据悉,除了受邀专家学者和线上参会人员外,此次论坛还吸引了周边高校师生150余人自发前来聆听学习。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