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免费向大学生开放共享厨房,但愿不只是一阵风
创新需要坚持,需要可靠的制度保证,不能仅靠一阵风似的热情
三五同学相约,带上食材,围着灶台各显身手,最后端出各自家乡菜,相互品尝鉴赏,想一想是不是美哉?最近,江苏科大推出的共享厨房就能实现这样的场景。中心提供免费场地和调味料,学生可自带食材,据说上线以来场场爆满。
搜索网络,云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都有此类共享厨房的服务,深得学生喜爱。做饭,听上去和高等教育不沾边,但是为何很多学生和网友都击节叫好?
这个共享厨房,补上了教育中一块重要的“拼图”。传统教育中,生活教育的比例并不高,德智体美劳,“劳”排最后。应试压力之下,很多学校和家庭干脆取消了劳动教育。这也导致很多孩子将近成年无法处理各种生活事项,自理能力差,进入社会后无所适从,难以适应。
近年来,教育理念的转变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善,一些幼儿园甚至都开设了烹饪课。鼓励大学生学做饭,为他们提供场地和指导,可以引导大学生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为即将踏入社会或者独立生活做好必要准备。像南京传媒学院还专门开设过一门名为《大学生生活指南》的课,专门教“挑选瓜果蔬菜的方法”“医院看病流程”“租房注意事项”“做饭的基本逻辑”,很接地气,想必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做饭不仅是门技术活儿,更是情感沟通和心灵疏导的重要方式。在准备食材、调配调料、掌握火候等一系列步骤中,烹饪者需要全神贯注,这种专注状态可以获得心理学中所谓的“心流”体验。大学校园里的“空心病”一度让各界焦心,只有学习成绩却找不到人生意义,这种空虚感足以摧毁本来非常优秀的学生。而在学业之外,培养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美学,有助于缓解大学阶段的学业压力、人际压力,应对校园里的“空心病”现象。
烟火气里藏温情。共享厨房重点不仅在于“厨房”,更在于“共享”。一个灶台创造的社交场域,将学生们聚在一起,以吃交友、以饭会友,本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食物只是充当了社交的媒介,情感的流动才是重点。若干年后,当学生们回忆起这段大学往事,因此产生的幸福感,与课业学习带来的满足感不一样。
要把好事办好,重在管理。共享厨房的创意是好创意,但是要持续安全地运行下去,需要做好食品安全、用电安全、资源分配等一系列保障工作。江苏科大通过采取无明火烹饪降低风险的安全意识,值得肯定。除此之外,如何完善食品卫生监管,如何让有兴趣的学生都能用得上等问题,也值得研究。
这则新闻后头有网友留言:“我们学校开设的共享食堂锁着门,好像只有那种抢的社团活动才有机会进去,反正没见过有人进去过。”可见创新需要坚持,需要可靠的制度保证,不能仅靠一阵风似的热情。但愿袅袅饭菜香,能温暖更多学子的象牙塔的生活。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苏月遮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