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专家预测:特朗普本轮对华加关税政策影响或更温和
南都讯 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 12月7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国发院智库中心主办的第70期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预测,中国经济在2024年深化对通缩问题的认知,2025年或经历艰难探索,并有望在2026年走出通缩。
南都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番判断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在国内方面,邢自强特别谈到了9月24日以来的一揽子增量政策。
据邢自强梳理,9月24日,央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按揭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同时提出了8000亿元的股市支持工具;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实施有力度的降息”;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提前部署2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月12日,财政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分配4000亿元用于补充地方财力;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为期5年,涉及10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项目。
“9月24日以来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济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邢自强说,这一揽子政策以化债方案暂时告一段落,第二波增量政策有望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而发布,个人相信明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更加积极。
邢自强表示,中国经济有望在2024年深化对通缩问题的认知。在社会感知、民生反馈后,有关部门及时做出更多政策调整之后,明年和后年,随着社会感知、民生反馈的进一步演绎,整个社会会对通缩、经济发展等问题形成更强的认知和共识。
关于经济结构,邢自强在会上谈到,中国经济长期依赖于新质生产力的进步,短期内需要采取更大的财政刺激政策等,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打破通缩并不矛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其既需要在硬科技方面取得突破,更需要满足消费需求,只有形成良好的物价环境,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企业才更愿意做研发,更容易实现突破和创新。而在AI、人形机器人、绿色能源转型方面,中国都具有良好的经验和先发优势。
在国际方面,邢自强特别谈到了美国和特朗普。他研究认为,相比于特朗普第一次当选美国总统时期(特朗普1.0时代),特朗普本轮实施的加关税政策,对中国企业投资和出口信心的影响或更加温和,小于特朗普1.0时代。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企业本身的多元化减少了对美国市场的直接依赖,另一方面,中国产业链升级,通过向附加值更高的行业迈进,部分行业抵消了关税的影响。
“总而言之,2025年中国经济仍或处于艰难探索期,可能要到2026年整体上走出通缩,从老百姓的民生改善到地方政府的良性运转,再到公众对资产价格和物价的预期回到正向循环。”邢自强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