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剩的牛奶盒也能回收,还能“变现”……首批“互联网+”智能回收机在无锡启用
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人心,分类处理垃圾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习惯,很多人也会将诸如硬纸板这样的东西卖给废品回收者“变现”,但诸如牛奶盒、快递袋、商品包装薄膜等这样的东西,则因回收者也“嫌弃”而扔到垃圾房或者任意处置,污染和浪费问题不容小觑。不过,如今,这些问题有望解决。
志愿者指导居民使用设备
12月6日下午,在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金都花园小区南门附近,居民吴女士拎着家里废弃的塑料瓶和快递包装袋,来到小区的“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机前,手机微信扫码之后,回收机仓门自动开启,投入可回收物,智能系统自动称出重量,同时积分发放到她的账户。这些积分相当于“现金”,集满5元就可以转到“微信零钱”中,成为实笃笃的钞票。“以往智能回收是累计积分,然后兑换商品,我们是直接变成钱,这样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对于这种回收模式,吴女士十分满意,她说:“这个机器全天都可以投递,而且各种类型的可回收物可以放在一起投,包括平常一些收废品都不要的东西,也都能回收,还能自动称重,很方便!”当回收机接近满仓状态,后台系统会根据实时运营状态、车辆定位和交通状况等信息,自动调度派单给最合适的清运员,并规划好最优清运线路,保障回收机内的可回收物在满仓半小时内及时被清运。
居民投放可回收物
而在运输途中,可回收物包裹上还附有唯一识别的二维码,每次装车、卸货都会称重扫码,支持可回收物从源头到销售环节的全流程追溯。此外,“爱回收·爱分类”利用多种智能化手段做到了全流程数据可控,可以有效管理垃圾分类前端收集、中端收运及末端处置数据,量化分类成果。
那么,这些被普通废品回收者“嫌弃”的可回收物,是怎么实现“变废为宝”再利用的呢?“爱回收·爱分类”无锡负责人杨璞告诉记者,这些被“嫌弃”的可回收物属于“低值”可回收物,包括生活中常见的牛奶盒、填充物、气泡膜等,以及旧的被子、衣服,对普通回收废品的人和机构来说,确实是“不收”,但他们可以通过末端处理,实现“再利用”。具体来说,居民投递的可回收物被清运到末端集散场后,将按照不同品类精细分拣,之后进入相应的回收再生产工厂进行再生处理,最终“变废为宝”。
“以我们回收的塑料瓶为例,经过再生处理后,可以做成雨伞、T恤衫、手提袋等各种物品。”杨璞介绍,再比如牛奶盒,制作材料不单是纸张,还包括数层薄膜,这个东西量少了扔了,统一回收后量多了就能压成块,最终做成公园里的桌椅板凳,或者是广告牌等。“通过把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里分离出来,可以实现1/3以上的垃圾减量,让这些再生资源免于和其他垃圾一起被焚烧填埋,让它们物尽其用,循环再生。”
长安街道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环卫)相关人士称,尽管投入试运行没多久,当天也是设备正式启用,但小区居民对智能回收机的使用热情还是非常高的。“促进了广大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源头促进垃圾减量,共同改善社区环境。并且,由于可回收物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也减少了杂物堆放带来的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机目前在惠山区的两个街道先行试点,未来将向无锡更大区域、板块扩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建波
校对盛媛媛
(来源:扬子晚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