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空气优良天数10年间增长129天,武汉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极目新闻记者 石倩
通讯员 于海涛
9月23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主题报告会。该局局长张朝辉发布主题演讲,多位环境保护观察员、环保志愿者聆听了此次演讲。
会上介绍,武汉正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7.5%,比“十三五”末提升1.7个百分点;2023年武汉市煤炭消费总量占比为30.5%,比“十三五”末下降4.63个百分点;2023年武汉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装机容量,比“十三五”末增长148.5%。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主题报告会现场
目前,武汉正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2023年武汉市铁路货运量、水路货运量、集装箱铁水联运量,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6.89%、31.28%、416%。新能源配送车辆保有量达到2.65万辆,城市配送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75.34%;获评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81.1%。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十四五”以来组织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000余个。武汉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3年的160天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289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降幅分别达到53%、60%。年度空气优良天数10年间增长129天。
水污染防治方面,武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36万吨/日;并成功入选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898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连续多年优于国家考核要求,“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现江城逐浪嬉戏;劣Ⅴ类湖泊数量从2016年的52个持续减少,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实现“清零”。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武汉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15个污染地块土壤修复项目,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硚口古田片区通过“整体搬迁、一体修复”,由传统老工业基地升华为生态宜居之城,从“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
此外,武汉在全国首创长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生态补偿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跨市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先后与孝感、随州、仙桃等8个城市签订了流域生态补偿协议。针对某企业大气污染问题,追究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帮助企业认购2.03万元的碳汇量,用于支持全民减排、低碳出行等活动,成功办理了全省首例“以碳代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主题报告会上,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武汉绿色江城环保服务中心召集人柯志强介绍,21年前,他独自一人踏上“绿色环保万里行”志愿活动。如今,加入总队的生态环境志愿团队已发展到110多支,经常性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2.1万余人。武汉市环境志愿者队伍已经从1人发展成21000人,足迹遍布武汉“山、水、林、田、湖、草、鸟、湿地”的各个角落。
此外,武汉市还建立了166个湖泊,以及长江、汉江等15条主要河流的可视化数据库,搭建“江湖网·预警图”水环境保护网络平台。公众通过“云端”就能便捷了解江河湖泊生态现状。未来,“江湖网·预警图”将逐步覆盖武汉1+8城市圈和湖北700多个湖泊及重要河流,让数字化、智能化,为引导公众参与保护江河湖泊志愿服务提供新路径。
广大市民也可以通过“武小环志愿服务”小程序,建立自己的环保团队,也可以选择加入环保团队,报名参加环保志愿活动,让更多公众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来。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