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我国电车征加关税,要求中企把技术交出来,中欧仍在磋商!
前言
中国电车出口势头迅猛,成为汽车出口大国,却遭遇欧盟的关税打压。
欧盟企图以高额关税迫使中国转让电车核心技术,面对这一无理要求,中国会如何应对?
我国凭借在电池关键材料上的绝对话语权,与欧盟展开谈判,欧盟最终能否在关税上做出妥协?欧盟若坚持不妥协,又将面临怎样的后果?
中欧在新能源车领域的竞争
2024年,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剧变,曾经的燃油车霸主们,如今在新能源的浪潮下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而中国,这个曾经的汽车工业追赶者,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并开始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车出口数据屡创新高,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成为汽车第一出口大国。
2024年,我国汽车销售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1至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867.4万辆和187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3%。
2024年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9.6万辆和305.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7%,同比分别增长3.6%和7%。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3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9.6%,预计2024年国内汽车零售销量将达到223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040万辆,同比增长34%。
中国电车不仅在欧美市场受欢迎,在亚洲市场也表现出色,韩媒报道,中国电动汽车瞄准亚洲,对韩国出口增长10倍,对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出口电动汽车同比分别增长7倍和2倍,对中亚的出口也增长了2.3倍。
中国电车走红欧美,中国制造的高质让西方震惊,以电动三轮车为例,出口量连续数年增长,2022年更是达到1500万辆,欧美消费者对国产电车实惠、高载货量、灵活等优点赞不绝口。
这场变革的背后,是中欧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关于资源、技术和未来市场份额的争夺。
这场战争的成败,将影响未来几十年全球汽车产业的走向,新能源时代,争夺像“石油”一样的关键资源之战正在激烈展开。
欧盟加征关税目的明确
欧盟因我国新能源技术领先,自身电池技术欠缺而处于起步阶段,为打压我国产品、获取关键技术,疯狂加征关税,最高达80-100%,试图用这一招迫使我国转让电车核心技术。
近年来,中国电车技术迅猛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这让欧盟等国家感受到了压力。
欧盟作为传统汽车产业的重要地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在电池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为了保护本土汽车产业,欧盟委员会从去年10月开始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并在今年陆续发布了加征临时反补贴税的预披露信息和正式政策。
根据不同的中国车企,欧盟加征的关税幅度有所不同,对三家中国样本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19.9%和37.6%的临时关税,愿意合作但未被抽样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20.8%的加权平均关税,不合作车企的税率为37.6%。
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先进的技术、高性价比在欧洲市场广受欢迎,对欧洲本土车企造成了巨大冲击,欧盟打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减少中国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欧盟希望通过加征关税迫使中国车企转让电车核心技术,以提升欧洲自身的电池技术水平,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应对手段强硬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锂、钴、镍等金属,就像传统燃油车时代的石油一样重要。
谁掌握了这些资源,谁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命脉,中国,正是这场“新石油”争夺战中的佼佼者。
我国在镍原料精炼和石墨生产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前者产能占全球八成,后者则达到全球六成。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这些关键金属的深加工技术上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使得中国能够将成本低廉的矿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电池关键原材料,从而在成本控制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此外,中国还积极与印尼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展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关键原材料供应链上的地位。
印尼拥有全球26%的镍储量,但是有禁止出口镍矿的政策,迫使其他国家必须在当地建设精炼提取厂才能获得镍产品,这无疑增加了成本和技术难度。
而中国,凭借其成熟的精炼技术和与印尼的良好合作关系,得以稳定地获取镍资源。
欧盟在新能源车的原材料供应上有点儿吃力,北volt的破产问题,其实也反映出欧盟在新能源电池产业方面的不稳固性。
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欧洲电池巨头,最终却背负着高达58亿美元的债务倒下,这无疑给欧盟的新能源汽车梦泼了一盆冷水。
奔驰、斯泰兰蒂等车企的电池工厂建设计划也纷纷搁浅,这进一步加剧了欧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困境。
资源掌控能力的差距,直接影响着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竞争力,中国凭借在关键原材料上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并推动技术创新。
而欧盟,则不得不面对原材料供应不足、成本高昂的难题,这无疑制约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
技术博弈
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博弈,不仅仅是资源的争夺,更是核心技术的角逐,我国在新能源车领域,特别是在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些关键技术上,已经展现出明显的领先地位。
欧盟在燃油车时代技术底子不错,但一到新能源汽车这块儿就有点跟不上了,欧盟想通过提高关税等方式,逼着中国企业分享电池技术等关键科技。
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在过去曾经奏效,但在今天却显得不合时宜。
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技术落后的追赶者,我们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并且不愿意轻易交出。
欧盟在关税谈判和反补贴调查中的种种行为,也暴露了试图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技术的意图,在抽样检查时故意避开欧美公司,将重点放在中国公司身上。
要求中国企业披露涉及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的敏感信息,甚至以环保为借口,要求中国提供电池的配方和成分比例,让国内企业吃不少了亏。
在对话中,中国表现得相当坚决,同时回应了若干反击手段,对欧盟某些白兰地和猪肉开打反倾销牌,还打算对大排量汽油车进口征更高关税,这些动作对欧盟重要产业影响很大,也让他们在谈判时不得不让步。
我国企业在电池核心材料的挖掘、提炼及深加工领域,具备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巨大产能。
这些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在与欧盟的谈判中拥有足够的底气和筹码,“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已经失效,欧盟必须意识到,只有通过公平竞争和技术合作,才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获得发展。
我国会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并且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助力行业共同发展。
全球拓展
欧盟打算对中国的电动车收取更高关税,想借此阻挡中国汽车出口,维护自家市场的利益。
然而,这种做法并未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致命打击,反而加速了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进程,并推动了本土化生产的浪潮。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不仅仅局限于欧盟市场,除了欧盟,中国汽车还出口到俄罗斯、墨西哥、沙特、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
虽然欧盟的加税政策对中国汽车出口到欧洲的总量造成一定影响,但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调整战略,将目光投向其他市场,并加大在海外的本土化生产力度。
这种多元化的出口战略,使得中国汽车产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并保持持续增长。
一些中国车企已经开始在东南亚等国家建厂,利用当地的低成本优势,生产并出口到其他市场,包括欧盟。
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使得中国汽车能够绕过欧盟的关税壁垒,继续拓展国际市场,与此同时,欧盟的加税政策也对自身汽车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宝马、沃尔沃、本田都在我国设厂,然后将车销往欧洲,欧盟的加税政策,相当于变相限制了这些外资车企的出口,并可能导致他们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
欧盟想要通过提高汽车关税来捍卫自家汽车行业,但是弄巧成拙了, 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实际上是一种战略误判,他们小看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太自信自己能左右局势。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未能有效遏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反而暴露了欧盟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短板和战略焦虑。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产业链也日趋完善,欧盟的贸易保护措施,只会促使中国更加重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最终实现技术的突破和超越。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青年网2024-01-18 15:33
2024年1至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5%和3%
- 2024-09-10 22:13:00
-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新华社发 (王威 制图 )
中国汽车出口有望跃升全球第
2024-01-16 08:56·环球Tech
“他们要逼迫中企把技术交出来”
金融界 2024-11-20 12:13
中欧即将达成电动汽车关税协议?欧盟否认 商务部回应:磋商仍在进行中
2024年11月30日 22: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