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少女每周吃它三五顿,确诊癌症!很多人都喜欢
19岁,正值青春年华,
而小钱(化名)被查出了胃癌,
这个晴天霹雳,让她苦不堪言。
“我们还碰到过更年轻的胃癌患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主任覃吉超教授指出,
“以前,年轻人患胃癌没像现在那么多,
这不仅在我国是这样,
还成为了一个全球的趋势。”
图源视觉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
在我国,胃癌位列
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
死亡率的第3位。
可见,防治胃癌的形势依然严峻。
年轻人胃癌病例增多
不良饮食习惯成主因
小钱是湖北武汉人,跟随工作的父母在杭州定居。一向爱美食的她,最近没胃口还出现了上腹胀、不舒服,在家附近的一家医院就诊后,吃了护胃药没有好转,小钱家长经多方打探,赶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了解到小钱的病情后,胃肠外科主任覃吉超主任医师又为她完善了相关检查。一系列检查下来,专家团队考虑她可能是胃癌。最后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
覃吉超教授为她做了微创手术-膜解剖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的淋巴结清扫手术相比,膜解剖手术的临床意义在于完整剥离并完整切除了肿瘤的供养系统(即系膜),因为系膜内包含但不限于淋巴结转移灶和血管,所以能降低肿瘤复发和减少手术中的出血。
“她平时喜欢吃烧烤,每周要吃三五顿。”覃吉超教授说,虽然挽救了生命,但也切掉了2/3胃,这对她今后的生活质量也有不小的影响。
“不良的饮食习惯跟胃癌有很大的关系。”覃吉超教授说,有些年轻人很喜欢吃烧烤,还有些人喜欢吃腌制食物,这类食物中有较高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另外,吸烟的人胃癌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有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病率是有明显地域差异的,我国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浙江就属于东部沿海地区;也有些患者是有家族史,呈现家族性集聚。
此外,就是被大家越来越熟知的幽门螺杆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纳入了致癌物名单。它是明确的胃癌致病因素之一。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一定就会得胃癌,但它会导致胃黏膜产生慢性炎症,朝着萎缩—肠上皮化生—癌变这一系列变化发展。
一些慢性疾病和癌前病变、胃的疾病,像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者胃部分切除以后,都容易发生胃癌。
胃癌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胃镜检查是最可靠的检查手段
“患癌年龄整体提前了。”浙大一院消化内科主任沈哲主任医师表示,现在大家防癌的意识逐步增强,40多岁做胃镜的比比皆是,也有更年轻的人去做胃镜的。早筛早查是预防并提早发现胃癌的重要手段。
“胃癌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覃吉超教授说,出现进食后饱胀、恶心等这些非特异性的症状,也并不代表病入膏肓,还是需要专业医生来判断的。
今年33岁的刘琪(化名)就是没有症状,只是去浙大一院做了一次胃镜,就发现了大问题。当时,沈哲主任在给她做胃镜时,看到其胃部有一个不到1厘米的小白点,很可疑。经病理切片等,最终刘琪被确诊为胃癌。
胃癌早期的筛查方法有不少,有人会害怕做胃镜,那肿瘤标志物检测、CT等,是否也能作为胃癌早筛比较好的手段呢?对此,沈哲主任表示,胃镜检查仍是诊断胃部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最可靠的检查手段。他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等到出现所谓的“报警信号”再来做胃镜检查。
专家想提醒一些年轻人,胃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环节,不规律饮食、吃得过饱过快、太油腻太辣,它都会抗议,所以不要将压力通过进食的方式进行释放。胃是一个极易受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情绪的不适会对胃造成影响,会提高胃炎、胃溃疡等问题的发生概率,焦虑甚至还会引发胃食管反流病。
覃吉超教授介绍,据相关数据统计,浙江近年来的胃癌发病率比较稳定。胃癌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丰富,除了胃切除术外,针对早期胃癌,还可以考虑消化内镜手术。
胃癌早筛方面也有很多前沿的研究。沈哲主任说,现在胃镜除了常规检查的电子胃镜外,还有放大胃镜、染色胃镜、共聚焦胃镜、超声胃镜等,能更多元化地帮助发现早期病灶。
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有极大影响。潘文胜主任建议,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非高危人群建议45岁以上就要开始做胃镜,如果没有基础胃病的,可以每3~5年做一次。
(来源:钱江晚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