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长江!湖北原创大型音乐套曲《长江组歌》震撼首演
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通讯员 张磐 王旭
“你的源头,曾经是海洋,如今却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千秋一梦,山高水长,奔流到海如同回故乡;你的两岸万物生长,风雨沧桑已化作锦绣长廊,百年一心,追风逐浪,星辰大海就在我身旁……”
12月2日,磅礴恢宏的大型音乐套曲《长江组歌》在武汉震撼首演。尾声大合唱《我们就是长江》激昂澎湃的旋律,久久地回荡在武汉琴台音乐厅,恰似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长江组歌》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指导,湖北省文联和江汉大学共同出品。
主创者以长江的名义集结,描绘新时代长江新篇章,精心打造了一台献给母亲河的大型交响乐。1300余名现场观众,包括受邀来到现场的60位快递小哥、数百名高校学子以及小琴童,和直播间超百万的线上乐迷,都为一条大河的赞歌而来,在顶级音乐厅享受以湖北视角为“母亲河”量身打造的音乐盛宴。
台上:音乐套曲,视听盛宴
“在东方,我站在三峡中央,看一条大江,悲喜纵横从天而降;问苍茫,你是否还有另一个故乡,让我们走在路上,放下背篓扁担箩筐;问大江,你是否会永远拥抱远方,让星光落在手掌,无论何时内心闪亮……”在序歌《神女说》悠扬婉转的歌声中,《长江组歌》启幕。
这部套曲作品的结构文本数易其稿,最终定稿由17首作品组成,分别是序歌(1首)、上篇《梦在高原》(5首)、中篇《心在路上》(5首)、下篇《爱在海洋》(5首)和尾声(1首),总时长约80分钟,包含独唱、对唱、重唱、小组唱、领唱与合唱、合唱等,呈现方式为交响音乐会形式。
长江日夜奔涌,《长江组歌》以长江为载体,充分演绎了它的“大气”。除了序歌《神女说》,还有女声独唱《格拉丹冬雪光》、男声组合《龙舟竞自由》、男女声二重唱《大江之上》、男声独唱《海上路》,以及尾声《我们就是长江》,在演员们各种形式的深情歌咏中,徐徐展现新时代中国的万千气象和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
长江是母亲河,泽润华夏大地。《长江组歌》基调雄浑,也不乏接“地气”的篇章,用以展现长江沿岸各族儿女奋进新征程的昂扬状态。男女声对唱《花儿》、女声二重唱《彩云归》、男女声对唱《稀客来到我的家》、男女声二重唱《家在山水间》、男声独唱《遇见知音》及女声小组唱《绣江南》,每一首歌“见人见事”,情真意切地抒发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长江是一条灵动的东方巨龙,《长江组歌》用灵动的音乐旋律展现了长江的“灵气”。男声组合《三星堆》,带观众穿过历史迷雾,去听文物说话,去看万物有灵;混声合唱《在时光码头》,引观众回味长江的灵秀;女声独唱《三峡之书》、男声独唱《一粒稻米》,又让观众来到长江两岸,听涛声闻稻香;而在男女声组合《外滩外》里,观众品味到时尚摩登、青春活力的灵韵……
弦歌不绝,拨动乐迷的心弦;旋律流淌,流过观众的心田。每一曲毕,掌声如雷。
幕后:数易其稿,班底扎实
长江,横贯东西,绵延万里,奔腾了千万年。长江文明源远流长,各具地域特色又融为一体的长江流域文化影响深远。
湖北是长江径流最长的省份,湖北音乐工作者历来拥有长江情怀,与“长江主题”歌曲创作结缘已久。《长江组歌》是继20世纪80年代《葛洲坝交响大合唱》与20世纪初交响组歌《穿越三峡》之后,又一部反映新时代长江题材的重要作品,对于巩固和提升湖北在长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立长江流域音乐文化高地,传承与弘扬长江音乐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在80多年前,《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载体,为民族救亡发出了“最后的吼声”;在80年后,《长江组歌》以长江为载体来反映绿水青山、城乡巨变、繁荣盛景,依托长江发出新时代的最强音。
《长江组歌》的创作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创作,湖北著名作曲家方石担纲创作团队的艺术总监、作曲领衔,著名词作家唐跃生为总撰稿、作词领衔,汇集了省内外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如贺磊明、万晓慧、王一凤、张轶、陈泳汐等,创作班底整齐扎实。
方石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动情说道,《长江组歌》既是时代之作,也是面向未来之作,以“长江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长江”为创作理念,旨在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多元的音乐形式以及融合创新的艺术手段,讲述新时代长江故事,彰显新时代长江气象。
他介绍说,创作团队在宜昌、武汉、咸宁、巫山、重庆等地进行了五次集中采风创作,多次召开作品研讨、改稿定稿会,“通过集中式的创作方法,即同一个主题多位词作家同时创作,同一首歌词多位作曲家同时谱曲,再充分‘交流、交锋、交融’,不断淘汰作品,最终从50余首作品中选定了17首作品。”
凝聚了我省优秀音乐工作者心血的《长江组歌》,在这个夜晚首演成功,座无虚席,好评如潮。
(图片由极目新闻通讯员李岩、刘汉文拍摄)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