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地名背后山西史 临猗:晋商鼻祖故里
三晋城邑,名源何处?连缀历史,窥见华夏。《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系列节目,本期讲述“临猗”地名的由来。临猗:晋商鼻祖故里1954年,猗氏县和临晋县合并为临猗县。临晋县,唐朝天宝十二年(753年)改桑泉县置。因为此地在春秋时期属临近晋国的郇国,所以被称为临晋。猗氏县,是西汉设的古县,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为桑泉县。北周明帝复改为猗氏县。此后县名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后与临晋合并。现在,临猗县以猗顿故里作为文化上的一种宣传。
猗顿塑像
猗顿是春秋末年鲁国的一介寒士。在鲁国的时候,任他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辛苦劳作一年还要饿肚子,种桑养蚕连自己的衣服都置办不起。无奈之下,他只好向陶朱公范蠡请教。人家是治国能手,发个财又算什么呢?
陶朱公对猗顿说,如果你想要迅速富裕,就需要搞养殖业。于是,猗顿就来到当时属于魏国的猗氏。这里地域广阔,水草丰茂,特别适合搞养殖业,由此竟然发家致富。猗顿,不知道姓什么,也许没有氏,在鲁国的时候,人们就叫他“顿”,可见他不是哪个大人物的后代,而是个平民百姓。在猗氏发家后,号“猗顿”,他以自己起家之地“猗氏”命为氏——古代平民百姓,有姓无氏。在古代,只要做出成就来,才会或以官爵,或以封地为氏,或者某一个大人物的子孙,会以他祖先的名字、官爵、封地为氏。由此可见,他没有氏,不是他不行,就是他的祖先不行。当然,光靠养殖业发家不难,但是想成为大富豪还不够。离猗氏不远的地方,就是盐池,此地从帝舜时代开始一直到现代,都是著名的盐产地,古代还有个专称为“盬”。盐池生产的盐就叫盬盐,这种盐生产程序简单,质地较高,甚至可以直接食用,所以很受大家欢迎。猗顿在买卖牛羊的时候,顺便让牲畜驮运一些盐去卖,慢慢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就主营盐的运输,后来又转向盐的生产和销售,由此十数年间,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在西汉桓宽的《盐铁论》发表前,盐的生产和销售可以在民间自由进行,这门生意人人可以做,那为什么只有猗顿发家致富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猗顿资本雄厚,实行的是产、销、运一体的经营模式,基本上占据了整个商业链条,而且他控制了生产成本,打起价格战来谁也比不过他,盈利点不少(比如盐运出去,又可以运回其他货品进行销售,真可谓两倍得利),其他人自然无法与他抗衡。山西商帮叫“晋商”,明清晋商执商界牛耳;盛极一时,而猗顿却是“晋商鼻祖”。猗氏这个地方,帮助猗顿事业腾飞,猗顿也给猗氏带来长久的荣耀。
(来源:山西云媒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