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百景”共溯文化源流,讲好新时期长江故事
南京眼、泰州·大美溱湖、苏州·香山樱海、南通·江海第一山、扬州·运河三湾、镇江·西津古渡……“水韵江苏·长江百景”选取江苏沿岸8市100景,汇集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红色传承和新时代发展等景观,是反映长江江苏段风貌的重要窗口之一。
9月22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新江苏传媒(中国江苏网)承办的“名家论百景”长江文化沙龙在张家港举行,文旅主管部门、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溯“长江百景”长江文化源流,共探时代活力焕发之策。
聚焦“长江百景”,此次沙龙举办“长江百景图 文脉新标识”和“打造‘长江百景’名片,讲好新时代长江文化故事”两场活动,分别探讨长江百景图对长江文脉的延伸与发展,以及如何以长江百景为推手助力讲好新时代的长江文化故事。
徐徐舒展的“水韵江苏·长江百景”图,一笔一墨都是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等系统性转型发展的缩影。如何立足“水韵江苏·长江百景”,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对此,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表示,可以通过精准策划、规划、保护、开发、建设、治理等多种方式,将长江百景作为艺术精品进行打造,形成文旅融合产业网链。
长江文明的本质是因地制宜创造性的稻作农耕文明,在交流、创造、融合的过程中孕育出了美好生活。在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看来,从唐代开始明确“江南道”,江南才特指现在长三角地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精巧雅致、生活富足成了江南印象。今天的“长江百景”评选出长江江苏段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红色传承和新时代发展等四大类景观,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关,与长江文明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从维持生态、保护自然、传承文化、净化景观等多个方面保护好长江文化遗产,这将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作为人文经济学的实践样本之地,江苏以人文经济学为引领,致力于保护与传承长江文化遗产。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江苏乡村振兴智库研究院首任院长成长春从人文经济学视阈,建议加强文物考古研究、强化文物保护管理、促进文化认同实现等多个角度入手,聚焦“长江百景”等题材来讲好长江故事。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任慧在演讲中表示,长江这条承载着千年文化的母亲江,正等待着我们以扎实的行动去挖掘其无尽的价值,我们应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传承性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利用好“长江百景”等资源禀赋,进一步加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作为展现文化遗产和时代风貌的文化标识之一,“水韵江苏·长江百景”已连续两年亮相长江文化节,正逐渐形成品牌效应,传播效能凸显。江苏省重点智库——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秦宗财指出,高水平推进“水韵江苏·长江百景”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可以从多元主体聚能、加强品牌塑造设计、完善品牌形象传播等方面入手,以景为珠、以珠串线、以线带面,让江苏省长江文化可知、可感、可体验。
江苏是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非遗中心主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副主任王朝园向大家展示“长江百景”中蕴含的非遗元素,并表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来源:扬子晚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