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于上海,“产”在钟楼,江苏常州构建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
极目新闻记者 丁晨
通讯员 何一智 陶莹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在站博士后崔超频繁往返于上海至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之间,因为最近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常州沅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将这一科技项目在上海交通大学的“钟楼(上海)科创中心”孵化半年后,崔超成功将该项目落地常州市钟楼区,由此开启了一段新的创业之旅。
崔超新项目的成功落地,得益于2023年8月底,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局、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常州)科技园联合打造的“钟楼(上海)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飞地”)。
据了解,钟楼区在“科创飞地”上的积极探索,是实现人才、科技、金融等资源双向流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招”。一年来,钟楼在这里播下了一粒粒“科创种子”,经过精心培育,不少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到上海求“智”,在校门口孵化
“科创飞地”坐落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西门对面的飞马旅科技园区。在进门的文化墙上,贴着不少关于常州钟楼区经济、产业、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介绍。一旁的办公区,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科创飞地的另一侧,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人才及项目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一应俱全。
“他们大多是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管理系的老师和学生,除了在学校上课,他们多数时间都会在这里进行科研、办公。”科创飞地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副总经理高剑光介绍。
崔超的项目就来源于科创飞地。考虑落户钟楼,是因为他所研发的随钻测量系统(MWD)是用于地下煤炭勘探和开发的重要测量工具,钟楼在这方面有不错的产业基础。其次是被钟楼的营商环境打动,由于崔超的项目需要尤为安静的环境,需要离主路口100米以上距离且周边无产生震动的工厂。钟楼区科技局以及飞地工作人员先后4次帮他寻找厂房,最终才找到一处合适的场地。
2024年8月底,崔超申请的“一种适用于有显示随钻测量探管的电源管理系统”专利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批。“我对未来在常州钟楼的发展充满信心!”崔超说道。
人才加速引进,项目开花结果
推荐申报龙城英才计划项目7个,入选项目5个,其中“新一代工业以太网集成电路芯片”获常州市龙城双创大赛优秀奖;“高性能柔性安全防护复合面料”及“微流控高通量抗体发现及综合性测评工作站”获杭州邀请赛三等奖……翻开科创飞地运行一年来的“成绩单”,每一页都见证了沪常两地科研人员、工作人员的“钟楼情结”。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程轩挺在2016年后连续创业,先后成立了苏州和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蓝桂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科创飞地通过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找到我,我也将带着我们的最新项目落地钟楼。”程轩挺介绍,目前公司团队正在研发高性能植物纤维和绿色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可降解、轻质、高强度等特点,可大幅减少石油基材料的使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商业前景。新项目总部将落地永红街道,目前正在装修中。
选出好苗子,挺进“主战场”。去年年底,科创飞地主办了“龙城英才计划”杭州创业邀请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亢阳带着“多功能高分子复合面料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参加比赛,获得三等奖。“比赛后,我们成功将亢博士的项目引入钟楼,目前已经在五星街道的富都江南产业园落地。”高剑光说。前不久,亢阳也成功通过“龙城英才计划”项目评选。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和南昌大学的老师团队交流后,我们很有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达成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前不久,宝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完钟楼区主办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后有感而发。像这样的产学研对接活动,科创飞地已经举行了5次。
为龙头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培育产业生态,才能为产业集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土壤。不久前,科创飞地还邀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到访钟楼区进行座谈交流,达成多个意向合作;成功对接落地项目——交大天玺钟楼创智中心;多次组织交大校友、专家、学生到钟楼区交流,为推动双方人才交流互访、嫁接校地资源、拓宽合作交流提供新渠道。
“积极接轨上海,释放最大动能,着力构建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钟楼区科技局局长谢剑表示,未来钟楼将把飞地触角延伸到更多科技成果发源地,与更多高校院所合作寻求创新增量,让初创型项目、高校成果转化类项目尽快在钟楼优越的创业环境中萌芽成形,为钟楼科技创新注入新鲜的活力和血液。
(图片来源: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局)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