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内容

逐浪适老蓝海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创新实践

七夏10小时前新闻资讯30



当金融遇到“银发”,如何绘好大湾区“老有颐养”蓝图?

粤港澳大湾区是发展养老金融的良好试验田,不仅财富群体是全国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跨境区位特征及优势。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影响,他们对于财富管理、传承更重视,对养老、享老也更前瞻更有意愿。

与此同时,在全国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国家门槛时,大湾区人口结构显露出“年轻”底色,‌“90后”群体十年翻一倍‌成为主力军,这意味着大湾区具有一批庞大的“备老”的中青年群体“潜在客户”,特别是“年轻人之城”深圳对于“有备而老”的鲜明态度和引导方式,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

一河之隔的香港,连续7年蝉联全球最长寿地区榜首的背面是严峻的老龄化。挑战之下,港人北上养老成新风尚,倒逼大湾区加速优势互补,推进跨境养老一体化的合作步伐。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比较发达,居民对养老也更愿意提前谋划,政策也相对密集,近年来年轻人净流入多,一定程度稀释和对冲了老龄化率。但是,大湾区11座城市的老年人口结构差异较大,老龄化步伐不一,粤港澳三地的法律体系和金融体系也不尽相同,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并不容易。

面对上述现状,大湾区养老金融探索之路更具备战略意义,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释放老年人口红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大湾区开展养老金融的创新实践也会提供更多元的视角,有更多想象空间和试错空间,对于推动全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完善具有示范借鉴之效。

对此,南都湾财社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创新实践的样本,依托深港穗城市群金融业核心优势,聚焦湾区养老金融的模式创新,既把脉养老金融的发展痛点,也破解中国养老服务可持续压力,努力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养老金融产品的策源地,开辟养老金融服务的示范地,筑起金融支持养老和健康产业的新高地,为“银发经济”提供“湾区经验”。

一、政策框架和支持合作

养老金融迎风而起的背后,是大湾区人口结构的“压力测试”。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大湾区内地9市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已达743.8万,占总人口的9.53%。尽管老龄化比例低于北京和上海等发达地区,但是拉长时间轴看,未来10年大湾区城市群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23年底,广东全省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1716万,占比16.9%。香港65岁或以上长者占比21%,澳门65岁及以上长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0%。

聚焦城市来看,按照广州市老龄办的统计,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200万人,为204.7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9.38%。

深圳方面,按照深圳市民政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户籍老年人口42.56万人,而实际服务管理老年人超百万。尽管深圳人口年龄结构趋向于年轻化,但拥有一批庞大的“准备养老”的中青年群体,他们为老龄化社会筹备已提上日程。而按照相关部门预计,到“十六五”时期,深圳或将步入老龄化社会。

作为参照,按照不完全统计,目前香港65岁以上的老人数量达170万以上,老龄化趋势明显‌。

伴随大湾区“夕阳红”卷轴逐渐展开,政策保障体系也持续迭代完善。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定调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养老政策的含“金”量明显提升。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从中央层面出发,提出要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等,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制度环境与发展空间。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近年来广东不断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出台并推进系列政策文件落地落实,推动老龄和养老服务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健全完善。修订出台《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十四五”广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地方性政策法规。

随着大湾区人口老龄化提速,养老金融创新实践已成为重要议题,这不仅关系到湾区经济的稳定增长,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福祉。

响应国家战略,2019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6次提及“养老”关键词,明确要求深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的“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项目,持续为香港老人在大湾区养老创造便利条件。2024年11月起,“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认可服务机构增至11家,为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的香港长者提供更多选择。可以说,港澳居民“跨境养老” 融合加速,大湾区养老一体化的探索也渐入佳境。

此时,“年轻人之城”也未雨绸缪。在深圳这座年龄结构偏年轻化的城市,未老人群规划养老的驱动力较强,其养老服务体系及政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深圳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涉及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51条。同年,设立 50 亿元专项养老信贷额度,联合银行出台《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为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有力保障。2021年《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修订通过,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对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保费征收等作出指导性意见。同年,为打通深港跨境医疗服务的痛点,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推进港澳医疗保障在深圳市医疗机构跨境使用及直接结算。年末发布《关于推动金融业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支持银行、信托等开发养老型储蓄和理财产品。

随后政策愈发密集。2022年,深圳印发《关于切实提升辖区老年人金融服务质效的指导意见》,提出20条举措,旨在促进深圳老年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进行适老化改造,全面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体验。2023年出台《关于促进深圳社会金融发展的意见》,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养老金融创新实践。同年,深圳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关于加快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意见》中提出要促进养老金市场化、长期化投资的地方政策,鼓励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开发养老理财产品、养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

金融添彩“老有颐养”,再添重磅文件。2024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深圳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聚焦深圳提升养老金金融供给质效,明确提出在短期内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金融示范产品案例,建成高标准适老金融服务体系和产融协作机制。《实施意见》为“科学备老”绘制了路线图和施工图,推动深圳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二、广深双城养老金融基本面

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和广州是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以及养老产业金融的“先行先试者”。

按照官方数据,在第三支柱养老金融方面,深圳积极争取商业养老金试点资格,成为全国首批10个先行试点地区之一。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辖内6.2万人开立商业养老金账户,销售金额44.16亿元,位居全国试点地区前列;截至6月末,深圳地区共21家银行启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405.78万户

截至目前,深圳已完成首批684个网点“智志助老e站”挂牌和1517个营业网点无障碍改造,推进手机银行、互联网银行等适老化改造。已累计发放银行“颐年卡”突破110万张,覆盖九成在深老人,实现高龄老人津贴无感申办、自动提标、线上认证。

在养老金融产业投资渠道方面,深圳已经形成了包括股权、信贷、债券、信托、资管以及政策性融资在内的立体化服务模式,不断引导保险资金投向养老健康领域,辖内两家人身险法人机构设立或参股养老服务公司,已有十余家保险机构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

广州的大数据也颇为亮眼。早在2022年底,全国五个城市启动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广州成为了首批“尝鲜”城市之一,年化利率最高达4%、限购50万元。试点落地后,广州地区养老储蓄累计销售2.9万笔,销售额达81.5亿元,笔均定存28.1万元。

截至2024年5月末,广州地区试点银行机构共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约500万户,开户人数已经远超个税税率10%以上人数,政策激励效应得到最大化体现。从参保人年龄段来看,中青年开户热情高涨,40岁以下开户人数占比超过60%

据广东监管部门介绍,目前个人养老金平台中的理财、储蓄、保险、基金四类养老金融产品悉数上线,产品从试点初期的4款储蓄、6款保险,增长至198款储蓄、61款保险、23款理财。每家银行平均上线99款基金。

在提升社会养老意识方面,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介绍,该局印发《广州银行业保险业个人养老金主题宣传活动工作方案》,指导各试点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截至2023年末,社保和金融机构开设服务和咨询专窗共4834个,搭建线上线下宣传阵地超14000个,举办个人养老金政策宣讲会共6836场,开展志愿服务共4199场,上门服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5938场。

三、大湾区养老金融的创新实践与样本

如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金融示范产品案例,建成高标准适老金融服务体系和产融协作机制,加快第三支柱规范发展,成为银龄时代的“必考题”,而大湾区则是“赶考者”。

实践1 “邑康保”:“老龄之城”的普惠型养老保险探路

在大湾区内地9城里,江门、肇庆、广州三市的老龄化程度比较突出,其中江门老年人占比最高。按照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江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达85.7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1.35%。因此,探索普惠性更强、覆盖范围更广的养老保险产品,提高养老第三支柱保障能力,既有实际意义,也有示范效应。


2025年度“邑康保”上线(图片来自网络)

“邑康保”是由江门市医疗保障局、金融监管部门等多方指导,由多家商业保险机构共同承办的医养结合补充保险的惠民健康保险项目。它的创新之处,是全国首创将长期护理保险与惠民保项目有机结合,是江门探索政府资助特殊困难老人参保与社会群众自费参保相结合的一种实施模式,可以为符合规定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补贴。目前,2025年“邑康保”进行优化升级,最高保障额度达到了370万元。

所谓因地制宜对症把脉,“邑康保”使广大参保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在符合特定条件时,能享受到照护保障和医疗保障,减轻医疗负担,提高老年群体的照护服务质量。金融监管部门指出,惠民保和长期照护保障兼得,这种普惠型养老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未来也会复制推广到大湾区更多城市。

实践2 “智志助老e站”:做深做细做透最后100米

2022年,深圳银保监局联合市民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优选适老服务银行示范网点成为“智志助老e站”,拓展社区老年人服务对象、赋能公益性民政服务内容。


智志助老e站(图片来自网络)

“智志助老e站”的实质是要求各示范点在完善适老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的同时,提供老年金融和智能化应用培训志愿服务、普及适老服务政策、开展金融防诈知识宣传,打通适老服务“最后一百米”,持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圳已完成首批684个银行网点的“智志助老e站”挂牌,1517个营业网点无障碍改造,并设立了1092个老年群体专属服务窗口,金融温度渗透到家门口,让全市老年人与数字金融时代“e起行”,为深圳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发挥银行业的一份力量。

实践3 数币可视硬钱包:“数字鸿沟”的加速弥合

今年11月的深圳金博会上,数字人民币创新产品可视硬钱包的亮相,为“养老金融”注入更多科技内涵。


数字人民币可视硬钱包(图片来自网络)

这张厚度仅为1mm的卡片上创新增加了墨水屏,通过集成动态二维码,让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实现了可碰、可扫、可视。兼容境内商户扫码收款的受理现状,用户可“碰一碰”就可以使用,能一目了然看到交易信息和钱包余额,随时掌握资金情况,而且无需网络环境,提升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特殊群体使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友好度。数币可视硬钱包便利了部分使用智能手机存在困难的老年群体,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之一。

实践4 遇见“元宇宙”:智慧养老的金融突围

谁说老年人只配老花镜、医药箱、轮椅拐杖?他们也应该享受智能时代尤其“元宇宙”空间的福利。

元宇宙被定义为下一代互联网,可带来沉浸式、无界限的虚拟与现实融合体验,目前元宇宙商业化落地场景已渗透到游戏、娱乐、医疗、教育等领域,金融领域还处于相对空缺状态。



“元宇宙虚拟营业厅”是工商银行建设元宇宙网点的创新实践,最近在大湾区亮相。虚拟营业厅支持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扫码登录,定制自己的虚拟形象,切换个人视角,感受虚拟数字人客服、虚拟营销沙龙,在营业厅中自由“漫步”游览。对于老年客户来说,虚拟营业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成本低、接受度高、体验感真实,可以让老年人实现“足不出户到网点”。在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日趋同质化的当下,它为银行探索多元金融服务提供了新途径。

从虚拟到现实,创新实践不止。工行深圳市分行立足市民实际需求,提供金融社保卡、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养老颐年卡、养老财富等养老金融服务,形成“养老保障圈”。具体做法上,其一,该行以金融社保卡承接全生命周期养老民生服务,为持卡人提供从出生到生命终结贯穿一生的服务。其二,工商银行拥有年金业务“全牌照”,提供了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托管和投资管理等全方位服务,有效解决年金计划资金规模小、投资受限、流程复杂、管理费用高昂、服务标准无保证等问题。其三,工行深圳市分行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做优开、缴、投、税、查、退一体化服务,持续开展高频多维的宣教活动,帮助市民提升养老规划意识,助力政策普及。截至9月末,已有近55万市民在该行办理了个人养老金业务。其四,以养老颐年卡丰富长辈客户非金权益,该卡集政策性和金融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加载深圳通免票功能,实现养老服务全领域应用,与金融社保卡形成权益的相互补充,成为深圳老年人的“必办卡”。其五,以养老财富服务助力养老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个人养老金专属投资产品、“福满溢”专属存款、“如意人生”理财、养老保险,以及“福寿康宁祝寿金”等贵金属产品,满足多层次、差异化养老金融需求。其六,在应急救援保障也有公益实践,该行打造“第一响应人”品牌,百余名员工获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颁发的“第一响应人”证书,近千名员工获“初级救护员”证书,为银行网点应急处置添加“防护盾”。

实践5 “保险+养老”:打造行业联盟,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标准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驻机构养老。


“平安管家”安全享老服务联盟启动

在“9073”养老格局下,平安人寿依托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从为客户提供单一保险产品到为客户规划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老服务,持续探索“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品质康养”模式,助力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22年,平安推出了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提供一站式居家养老建议解决方案,满足长者全养老周期的服务需求。“平安管家”实现了三大有效的突破式创新:一是为客户配备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二是打造“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10大场景的养老服务,并建立了全方位的服务监督体系,让老人有需求的时候,管家能够及时响应,相当于老人多了一个24小时陪伴的子女。三是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用制定标准、集中采购、监督服务来实现高性价比。

生态共建方面,平安携手业内产学研相关方打造出居家养老“联体”模式,截至目前已聚焦长者居家康复护理难题、居家安全风险、“失乐”困境等需求痛点,分别推出“护联体”“住联体”“乐联体”,“四联体”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并在联体模式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经验。

实践6 鹤发童“言”:“少年助老”提升金融温度

如何给老年群体带去有温度的金融关怀,一直是深圳金融行业的课题,深圳“莘莘学子”成为助老“生力军”。

近年来,深圳交行创新性推出“交子U未来”少年助老金融公益计划,联合多方机构建立财经志愿者讲师团,研发财经课程体系,并开展“财商知识进课堂”与“少年助老行动”两项金融公益行动。青少年经过培训后,为老年人设计反诈科普项目,走进老人机构宣教。同时,项目打造线上线下金融宣教阵地,提供丰富的财经学习与实践机会。截至目前,该公益计划已走进39所学校,授课1000多节,志愿服务时长达1200小时,覆盖老年客群近万人。此外,项目探索出“金融+公益+创业”新模式,推出少年助老创业、携手“童”行创业及职业体验创业等模式,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该计划在助力银发客群提升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曾获深圳市金融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实践7 破题个人养老金:营销员成政策“宣讲师”和渠道“代言人”

对于年轻城市来说,养老规划看似是“重要却不紧急的事”,但在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叠加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深圳也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等愈加复杂的经济及生活环境,不少消费者开始意识到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应对未来养老的重要性。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一方面参保个人养老金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实现财富增值助力养老;另一方面,封闭式的资金账户运行制度,能够真正实现养老资金的“专款专用”,有助于理性规划养老资金。

为推动个人养老金政策落地和实施,帮助消费者提前“领跑”备老,友邦创新通过兼顾“风险保障”与“长期利益”的养老保险产品,帮助消费者夯实周全保障。2023年和2024年,友邦先后推出可享受节税政策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和首款税优健康长护险产品,也是业内较早通过营销员渠道进行销售的保险公司。友邦深圳发动营销员深入企业、社区和家庭进行个人养老金政策宣传,营销员已经成为提升产品和服务可及性、推动普惠金融的最重要渠道。截至今年9月底,友邦深圳已为超过1.7万的深圳市民提供了个人养老金保险保障或税优健康险保障。

四、特别聚焦:港人北上养老,湾区融合之考

近年来,伴随香港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养老资源的紧张,港人“北上养老”趋势明显,成为新风向标,也释放更多信号。《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深化养老服务合作,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并推进医养结合,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等。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也通过“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等项目,为有意在内地养老的香港老人提供资助和服务。

香港工会联合会去年针对55岁或以上市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7.9%受访者愿意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长期居住或安老,其中最受欢迎的大湾区养老城市分别为中山(23%)、深圳(20%)和广州(18%)。

毫无疑义,跨境养老已成为区域内重要的民生议题。“北上养老”不仅缓解了香港本地的养老压力,也为内地养老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从“取长补短”角度看,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和港澳在养老服务领域各有所长,内地有土地、养老配套设施、人力资源的优势,港澳则在标准化、服务精细化、智能化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双方的交流合作是优势互补。

实践8 港人养老方案:医康养生态圈如何“练成”

深谙大湾区的养老痛点和互补优势,中国太平推出“港人湾区养老太平方案”,以独特的“保险+医康养”模式,投资运营了多个具有港澳特色的康养社区。其中,广州“木棉人家”于2023年5月投入运营,毗邻广州番禺国际康复颐养中心、祈福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不仅硬件设施完善,还充分考虑到香港长者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实际需求,除了提供基本的居住、医疗、娱乐等服务外,还引入了香港特色的餐饮、文化活动和社交平台,让香港长者在享受内地优质养老资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如家般的舒适体验。


中国太平“木棉人家”(图片来自网络)

深圳“太平悦享家”则是针对年轻化、健康化的养老需求而打造的新型养老社区,注重智能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为香港长者提供了更灵活多样的养老选择。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和健康管理平台,长者可以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享受专业的健康咨询和康复指导。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太平在推进北上养老过程中,不仅关注养老服务的提供,还致力于构建医康养生态圈,通过创新服务以及打通两地医疗资源,为香港老人北上养老提供更多选择。

实践9 “险资办医”探索:深港医疗服务如何“跨境”

相较于香港,深圳市的医疗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显著优势。为吸引港人北上跨境就医,打通深港跨境医疗服务的痛点,深圳在2021年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推进港澳医疗保障在深圳市医疗机构跨境使用及直接结算。


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图片来自网络)

前海是大湾区内外循环交汇的重要节点,有利于国际医疗服务交流合作和医疗资源要素的集聚。2023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前海医疗服务和创新水平,引进港澳和国际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医院集团,打造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目前,前海已经汇聚了多家国际化医院,打造港澳人士就医首选地。

2024年8月,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在前海开业运营,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总规划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1100张。

一个国际医院,实际上肩负着跨境医疗的多重探路。作为“险资办医”在大湾区的创新实践,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发挥前海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探索行医、管医、办医、就医模式改革的新样板。比如,探索推进使用港澳医疗药品、器械以及港澳医师、护士多点执业,也探索深港医疗保险跨境结算衔接,意在实现粤港澳台医疗保险资源对接共享、互认互通。

实际上,这样的跨境养老方案尝试与实践还在持续。去年,慧择香港与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香港)合作推出相关“北上养老”储蓄险产品;泰康也开始向香港保监局申请保险牌照。南沙区养老院成为港澳居民“跨境养老”的首个指定试点,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和适老化设施。

通过上述这些有效实践和措施,大湾区养老金融市场在产品创新、服务优化、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不仅提交了自身“养老金融”的发展答卷,也为全国养老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难点应对和参考建议

理性审视个人养老金的“开户热”和“缴费冷。根据麦肯锡去年8月份的调研报告,当前“个人养老金”普及率高但购买率偏低,国内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度已达80%,但是实际购买率仅为8%。其中,从“了解”到“开户”的转化率为45%,从“开户”到最终购买的转化率仅为23%。回到大湾区,按照官方公开数据,截至今年6月,广东先行实施地区(省直、广州和深圳)共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844.3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超八成。但是按照不完全统计,大湾区试点城市总体上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约三成,仍有上升空间。而据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深圳15-59岁人口占比达79.53%,60岁及以上人口5.36%,老年常住人口占比在大湾区最低,这意味着深圳个人养老金开户破400万之后或将遭遇增长天花板,未来如何突围“年轻人”将是一次考验。

在走访中,多个掣肘则是老生常谈。市民反馈,目前个人养老金缴费1.2 万年度资金上限不高。另外,没有年度自动扣缴功能,容易疏漏。同时,各家金融机构产品收益率相对也偏低,影响参保缴费积极性,限制了目标人群的规模。 因此,要实现“叫好又叫座”,后续如何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是如何推动开户人群进一步缴费、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老理财的投资偏好,需要更深洞察。日前,由福田区金融工作局指导、深圳市财富管理协会最新发布的《深圳市养老金融课题报告》显示,深圳全市超六成受访者在投资偏好上属于保守型,其中福田区保守型受访者超八成,本金损失是影响受访者投资养老金融产品的主要因素,应重点推广低风险养老金融产品。报告也提醒,调查数据表明民众在投资养老金融产品时,安全方面的考量权重更高,同时又想兼顾在面对突发情况或急需资金时能及时赎回资金的灵活度。

老年人和中年人都要“讨好”。从金融产品维度看,一方面是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创新力度有待加强。另外一方面,延迟退休政策出台让中年及临退休人员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年轻客群提前进行养老规划的意识也在增强,如何做好年轻客群的长周期经营值得深思。而在加强产品创新方面,有业内人士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金融产品,如反向抵押贷款、养老目标基金等。

多元化服务模式亟待遍地开花。目前我国的主流模式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但国内养老服务及产业发展仍相对落后,与现有养老群体对退休后的美好生活憧憬仍存在一定差距,应推动养老服务模式的多元化,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深圳市养老金融课题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在询问受访者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问题上,深圳、福田区近半数受访者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乡村养老两种养老方式超越机构养老(养老院)跃居第 2和3位,同时互助养老和旅游养老也有两成受访者的青睐。

呼唤公募基金入场,优化养老产业投资机制。公募基金也是重要实践力量。有基金销售人士提醒,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支持,满足银发人群、老年人群对日常生活、养老服务、休闲旅游等多场景下的需求,如手机APP、智能电视的“适老化改造”,推动解决数字鸿沟的问题;又如银发人群居家生活的“适老化改造”,目前居家适老化改造更多着眼于硬件类改造(地面防滑处理、安装扶手等),但在辅助类、智能类改造仍缺乏可持续资金的投入。公募基金可考虑对养老产业进行投资,通过金融力量更好服务多元养老场景的落地,创造更重要的社会价值。在公募基金在布局养老业务的机制层面,有基金相关负责人建议,可考虑通过提高缴费上限、拓宽产品设计、丰富产品供给、适度放宽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深化养老金融教育等,为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募力量。

深圳智慧养老企业总数仍偏少,金融赋能任重道远。按照2021年天眼查等联合发布的相关行业报告,全国智慧养老企业数量达到5300余家,其中超过一成在深圳。不过,相比深圳2.48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养老科技企业总量还是偏少,与“科技之都”不甚匹配,而且缺乏龙头企业,品牌效应不强。其中的初创企业也不少,金融力量对养老科技企业的扶持还任重道远。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产业风向标,深圳“20+8”产业集群新政也暂未把“养老科技产业”纳入其中。

用好“他山之石”,鼓励开放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可持续金融研究中心与金牛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吴海峰认为,金融机构要摒弃传统的投资眼光,把目光更多投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看看他们是如何开展养老金融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功能的,可以借鉴这些地方做养老金融的路径与经验。

那么,国际经验借鉴如何与大湾区特色的结合?有业内提醒,像深圳在发展养老金融时,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结合自身特色,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参考发达国家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成功做法,如美国的IRAs、德国的Riester养老金计划等进行本土化创新。在国际化合作方面,可加强与国际养老金融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本地养老金融的国际化水平。

“跨境养老”大趋势之下,不免潜藏新问题。据一些跨境就医的市民反馈,目前香港市民在哪家医院看病、用药、病例资料等,通过香港的公共医疗系统都可以看到,但目前该系统没有和内地医疗系统联通。另外,合资格香港长者每年可以领取一定额度的医疗券,这些医疗券可以支付香港公立、私立医院费用。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中,虽然使用医疗券的服务点已增至9个,但适用范围依偏狭窄。

六、专家视角

朱俊生,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

发展养老金融应提早谋划, 大湾区有先发优势

从国际经验看,规划养老是赶早不赶晚。跟全国相比,大湾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相对比较轻,但是养老金融是一个需要从更早来积累的概念,并不是简单说老龄化程度特别高的时候才发展养老金融,其实已经有点晚了。有一个数据大概能支撑这个观点:美国的家庭户主在40岁之前,储蓄的首要原因是买房子、子女教育等目的,但是家庭户主40岁之后,他的家庭储蓄的首要原因就是养老。所以从时间积累、经验积累等角度来讲,大湾区是需要更早一点真正建立养老金融的理念。

从大湾区的资源对接看,香港、澳门的老年人口比较集中,完全可以去承接他们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其实大湾区整个的医疗资源、养老服务的资源比较丰富,社保体系也在探索打通,养老金融二三支柱的商业化上,未来可以做更多对接。养老金融一方面是金融的概念,它要促进养老财富积累,但一方面也是服务的概念。所以大湾区内地城市可以挖掘自己服务资源上的优势,去承接更多港人过来养老。

香港是全世界排名靠前的国际金融中心。此次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了“稳慎推进全球资产配置”等内容。香港市场是境外投资的桥头堡,所以未来大湾区在养老金融尤其长期资金的投资实践中,能否拓展好国际金融中心的价值,也值得探路。

七、未来前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当朝气蓬勃的大湾区遇到“银发经济”,如何守护最美“夕阳红”,当前金融有多重驱动。

政策层面驱动上,政府不断出台鼓励银发经济的政策,推动养老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多维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

市场驱动上,按照公开数据,2023年我国养老市场规模约为7万亿元,到203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暴涨至3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养老金融赋能医康养生态圈大有可为。

回归本源驱动来看,发展养老金融不只是市场需求,养老也不是“一家之事”,而是全社会共同责任,更是金融业回应“五篇大文章”的使命所系。

由“夕阳事业”孕育“朝阳产业”,养老金融是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课题。可以预见,作为养老金融实践的聚集地和先行者,大湾区在这片充满潜力的蓝海中,将持续用前瞻眼界和创新实践为推动“养老”向“享老”转变提供有力支撑,为“老有颐养”的愿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构建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体系提交“湾区考卷”。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执行统筹:卢亮

撰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罗曼瑜 王玉凤 吴鸿森

实习生 李梓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0538ta.cn/post/58308.html

分享给朋友:

“逐浪适老蓝海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创新实践” 的相关文章

意大利名宿斯基拉奇罹患癌症去世,90年世界杯7场6球夺金靴

意大利名宿斯基拉奇罹患癌症去世,90年世界杯7场6球夺金靴

据意大利媒体报道,意大利足坛名宿、1990年世界杯金靴奖获得者萨尔瓦托雷·斯基拉奇18日因结肠癌去世,享年59岁。斯基拉奇1964年12月出生于意大利巴勒莫,司职前锋,曾效力墨西拿、尤文、国米和磐田喜悦俱乐部。他的高光时刻是在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他打...

凡人英雄!信阳外卖小哥勇救落水儿童

凡人英雄!信阳外卖小哥勇救落水儿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卢松 通讯员陈笑闻 陈思“什么都没想,就看到河里有人,我也会游泳,就立刻跳下去了。”9月18日,回忆起两天前跳水救人的情景,外卖骑手李阳像是在讲一件寻常小事。9月16日中午12时,正值外卖送餐高峰,骑着电动车送餐的李阳途经信阳市浉河南岸虹桥...

直播预告 “9·20全国爱牙日”特别策划:从“齿”开始,一起爱牙

直播预告 “9·20全国爱牙日”特别策划:从“齿”开始,一起爱牙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通讯员 田火霞 赵林海报设计 彭影俗话说,牙口好,胃口就好。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基础,更是全身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可见口腔健康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今年的9月20日是第36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以“口腔健康,全身健康”为主题,...

选手7年逆袭、零基础逐梦!这所技校“二金一银” 刷新纪录

选手7年逆袭、零基础逐梦!这所技校“二金一银” 刷新纪录

南都讯 记者程安 通讯员刘泱 “师兄们好厉害。”“学技能一样有前途。”9月19日一早,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全体师生在学校运动场集合,迎着灿烂的朝阳,这里正在举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参赛总结表彰大会。在日前刚刚闭幕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

乘“后奥运经济”东风,广东体育产业绽放新活力

乘“后奥运经济”东风,广东体育产业绽放新活力

南都讯 记者卢婉珊 通讯员岳瑞轩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大批“广东制造”闪耀奥运赛场,从运动装备到场馆设施,从纪念产品到辅助设备,充分展现广东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活力。虽然奥运圣火已在法兰西体育场缓缓熄灭,但连月来奥运健儿走访互动活动和后续赛事仍吸引着人...

杭州举办2024云栖大会

杭州举办2024云栖大会

9月19日拍摄的2024云栖大会主论坛现场。当日,以“云启智跃,产业蝶变”为主题的2024云栖大会在浙江杭州云栖小镇开幕。大会为期3天,除了论坛,还设置人工智能+、计算、前沿应用三大主题馆,全景式展示最新技术形态与产品。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9月19日,观众在“...

全球最贵古代书画《十面灵璧图卷》领衔,15件国宝齐聚广州

全球最贵古代书画《十面灵璧图卷》领衔,15件国宝齐聚广州

9月13日—10月13日,“盛世仰止——宋元明清国宝书画特展”在广州·鹏瑞1号湾颂艺术中心举行,展品包括成交价5.129亿元的全球最贵古代书画《十面灵璧图卷》在内的15件宋元明清国宝传世佳作,总估值近20亿,为广州首次超高规格国宝级古代书画珍藏特展。据悉,开...

县领导带队强拆大学生创业果园,岂能“特事特办”不讲法?

县领导带队强拆大学生创业果园,岂能“特事特办”不讲法?

越是重点项目,越要强调守法,惟其如此才能赢得更多被拆迁人的理解和尊重,迅速推进项目落地河南省重点项目叶鲁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的经济提升和民生改善都有积极的帮助,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据中国交通广播报道,对于叶县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贾柯来说,这条高速的...

非法收受巨额财物,中山张炳辉被“双开”

非法收受巨额财物,中山张炳辉被“双开”

日前,中山市纪委监委对中山市古镇镇曹三村党委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原中山市古镇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张炳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中山市古镇镇曹三村党委书记张炳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张炳辉。经查,张炳辉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违背组织原...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伤亡,以色列已经“越过了所有红线”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伤亡,以色列已经“越过了所有红线”

当地时间今天(9月19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晚上10点),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就黎巴嫩连续两天发生大规模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发表讲话。纳斯鲁拉表示,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伤亡,以色列已经“越过了所有红线”。(来源:CCTV国际时讯)...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