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兴”中重新发明生活!“即兴”展登陆北京中间美术馆
南都记者获悉,2024年9月20日至2025年1月19日,展览“即兴”在北京中间美术馆举办。
展览展出白双全、陈量、陈轴、二高(何其沃)、何利平、胡伊瑶、刘展、M艺术群体(付跃慧、龚建庆、胡曰龙、李祖明、秦一峰、申凡、宋海冬、汤光明、汪谷清、翁立平、杨冬白、杨晖、杨旭、赵川、周铁海)、马六明、彭雪莹、水泥公园(阿钟、淳艺、恩典、范小雪、高旭、黑月·季胜利、黄宗镇、吕德生、石星、树、文皆俊杰、谢松庆、伊凡、展艺、周琳)、谭焕坤、仝天庆、王思顺、Yorkson、《原音》艺术家(苍鑫、高馥、何锐军、罗林、马六明、荣荣、宋冬、宋晓红、王世华、张洹、朱发东、左小祖咒)、张伟、张之慧、钟云舒、周斌、左小祖咒等艺术家/艺术群体的作品数十件,呈现了作为观念和方法的“即兴”在当代艺术中的独特呈现。
“即兴”与创造性密切相关
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认为,所谓“即兴”强调的是毫无准备的、不可控的、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即时的、迅速的,利用手头的所有进行创作。在亘古不变的创作原理中,即兴可以说是与创造性联系最紧密的了。
展览开幕现场合影。
在“即兴”策展文章里,卢迎华写道:“艺术家或在创作中引入生活,让生活中的无常、无序和突变介入创作,成为创作的动因;或将自身直接置于各种现实场景之中,化身为变动不居的生活流的一部分。即兴同时包含了创造即兴的条件和创造的行为本身,主动面对所有迎面而来的制约、不确定和风险,去发现隐藏的缝隙,甚至‘化敌为友’。即兴包含了艺术灵活柔软又坚韧不拔的一面,它可以游离于生活,隐身于生活,野生于生活,又在生活中不断地创造,与多变的生活为伴,重新发明生活。”
二高(何其沃),黄边,社区艺术,单频录像(彩色、有声),2020年,47‘
何利平,只要心中有沙,哪儿都是马尔代夫!,行为,摄影,单频录像(彩色、有声),2015年,25‘03‘’
在展览中,二高的《黄边》记录了“二高表演黄边EA店”从开业到倒闭的全过程,在陌生的黄边村,艺术家与居民在公共空间中尽情共舞,舞蹈与社区融为一体、奇迹般地和谐共生。何利平的《只要心中有沙,哪儿都是马尔代夫》是一件有趣的行为作品,艺术家身着短裤、手持饮料坐在成都街头的一片小沙堆上,摆出在海滩晒太阳的悠闲姿态,引来路人侧目。当年,他的这张照片曾在网络迅速走红,何利平也获得了“马路沙滩哥”的诨名。在著名的《芬》系列中,马六明乔装打扮,体现了对社会规训和当代生活的荒诞性的沉思。在王思顺的《启示》系列中,随手捡来的石头成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和直接素材,通过对它们的放大与重塑,艺术家企图展示蕴藉在最寻常事物中的自然天机。
展厅现场。
正如卢迎华所言:“即兴不仅是艺术的价值之一,也可被视为一种生命的价值。我们甚至可以说,即兴是创造世界的方法。”“即兴既是可以习得的能力,也是世界存在的方式。它使得宇宙免于陷入一种惰性的均衡状态中,社会也因此不至于变得沉闷乏味。在这种意义上,即兴就是个体意识的苏醒。”
李恩喜分享作品《无色无味》
11月23日下午,哈恩内夫肯(Han Nefkens)基金会2023年Loop Barcelona影像艺术制作基金获奖人、韩国艺术家李恩喜(Eunhee Lee)来到北京中间美术馆,首次展映她获奖后的委任创作《无色无味 / Colorless, Odorless》(2024),并为观众带来创作分享和映后交流。
活动现场。
出生于1990年的韩国艺术家李恩喜致力于创作实验性和纪录片视频/电影,探索社会背景下个人、图像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在她看来,技术不仅是科学的产物,也是不同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复杂复合体。观察这些现象的实践是一种持续的尝试,旨在理解我们所生活的奇怪而荒谬的世界。李恩喜在柏林艺术大学获得美术学位和大师级学位,并在韩国国立艺术大学获得美术硕士学位,现居首尔。
无色无味(2024),静帧,4k单频彩色有声录像,54分钟,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无色无味》跟踪半导体生物危害受害者的工作记录和档案材料,追踪摄像机无法捕捉到的物质的气味和行为。在影片中,我们听到了脆弱的亚洲女性和移民工人的声音。过去的见证叠加在当前的症状上,灾难在其他机构和地方重演。随着跨国公司将制造工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及安全标准和监管响应的成本,工业灾难也在全球范围内转移。
也许未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与具体机构和物质交织在一起的东西。随着高科技行业在日益外包的工作场所中引领风险和剥削的全球化,《无色无味》试图描绘出受害者、活动家和工会面对这些风险和剥削时的团结局面。
韩国艺术家李恩喜。
在观影后的分享会上,李恩喜坦言:“在过去的3至4年中,我基本上在研究机器还有技术产品的生产周期或者生命周期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想去了解这背后的机制,包括资本主义运作的方式,以及现在的技术产业追寻以及重视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发现,我们的科技的环境,技术的环境,数字的环境,它不仅仅是虚拟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机上的一个屏幕,它也是由切切实实的物质组成的。”
“此外,我的作品还会去讨论或者聚焦,在一些事物中这些技术中的失灵,缺陷以及故障。我在观察这些失灵或者故障的时候,就会思考几个问题,首先这种故障是如何产生的,是谁或者是什么机构定义了这种故障,以及我们该如何去消除或者预防这些故障。事实上故障本身不是一个问题,或者它仅仅是一个关系问题。要去定义所谓的故障,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正常,什么是正常的稳定的状态,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常重要。”李恩喜说。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