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蓬万里念华夏 中华诗教播瀛寰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 图源:央视新闻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南都此前报道,2022虎年春节前,98岁的“诗词的女儿”叶嘉莹通过视频的形式,给全球友人送出新春祝福。叶嘉莹是加拿大籍华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她执教多年,把一生献给了古典诗词的传播,她的生命也一直都与诗有关。
一生坎坷
每一段阴霾都以诗词开解内心
叶嘉莹的诗很美,但与这种美极不相对的,是她命运多舛、苦厄交杂的一生。
1924年,叶嘉莹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开始跟随长辈吟诵古诗词。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时值抗战,父亲随国民政府南迁,失去了音信。同年9月,母亲在伤病中去世。在母亲离开后,叶嘉莹将悲痛与后悔写进八首《哭母诗》:噩耗传来心乍惊,泪枯无语暗吞声。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
后来,叶嘉莹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沦陷区中生活艰苦,但叶嘉莹从未中断读书,从师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
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同时被三所中学聘为国文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1948年叶嘉莹随丈夫迁居台湾,在多所大学任教。她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人才,成长为著名专家、教授。此间,还有一批欧美学生从师于她,后成长为汉学专家。
因为“白色恐怖”,丈夫被捕入狱,叶嘉莹只能带着年幼的孩子独自生活。《转蓬》一诗所写的,就是这段时间的漂泊: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年过半百,大女儿和女婿发生车祸与世长辞,她一口气写出十首《哭女诗》,字字泣血: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似乎叶嘉莹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与诗词紧密相连;她的每一段痛苦阴霾,也都是在诗词的支撑下走了出来。
终归故土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回国教书
教师,是叶嘉莹最珍视的身份。20世纪60年代后,叶嘉莹先后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国外。
1974年,她第一次回到北京探亲,看到幼时常去的西长安街的灯火,她不禁感动落泪,写下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1978年,叶嘉莹从报纸上得知国内恢复高考的消息,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长信,表示不要任何报酬,只希望能回国教书。从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假期都会从加拿大回到国内,辗转各地数十所大学讲学。
上世纪70年代,叶嘉莹在南开大学授课,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场景:她的课被安排在南开主楼的阶梯教室里,没过两天,大家就闻风而来,不仅座位上,阶梯上、窗台上、窗户外面都是人,学生们“挂在那儿听”。因为人实在太多,学校甚至出动了“纠察队”。后来中文系不得已想出一个办法:持听课证入场。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们为了听叶先生的课,竟自制了许多“山寨版”听课证。
此后,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各大高校讲授诗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太平洋两岸,2015年,南开大学为叶嘉莹新建了一栋古朴雅致的书院——迦陵学舍。这一年,她正式定居南开园。她说:“我的根是在中国。”
传承诗词
她将个人全部财产捐赠
叶嘉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90多岁时的叶嘉莹仍在讲诗词,著有《迦陵论词丛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清词名家论集》《迦陵文集》等。
94岁寿诞之前,她宣布将个人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志在全球弘扬中华诗教,把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传播到世界各地。她曾说,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中华诗词的精髓永远传承下去。这些年,叶嘉莹将自己的积蓄和变卖房产收入累计3568万元捐出。
2020年,叶嘉莹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中写道:“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作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她门下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叶嘉莹说,她有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后学者。”她坚持以传统声调读诵,为后人留下诗词原本动人的音韵。
在央视新闻公开课的现场,白岩松问了叶嘉莹这样一个问题:您在我们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强者,因为一路走得不容易,那您为什么要提倡“弱德之美”?叶嘉莹说,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而且也在承受苦难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弱”。而在苦难之中,你还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这就是“弱德”。
若以此来观照叶嘉莹的一生,也许可以明白她是依靠何种力量一一战胜人生中那些猝不及防的苦难——“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提倡‘弱德之美’,但我并不是弱者。”
传记电影
在广州图书馆举行全球首映
2019年年末,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在广州图书馆举行了全球首映。这部片子的“女主角”就是叶嘉莹。
南都此前报道,这是叶嘉莹唯一授权的传记电影,导演是拍摄过“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的陈传兴,拍摄团队赴10个地区取景,走过多地,拍摄珍贵文物场景,采访叶嘉莹亲友学生43位,其中就包括白先勇、席慕蓉、宇文所安等文化名人,整理出逐字稿多达98万字,呈现叶先生朴实的生活样貌、丰富的创作内涵,及崇高的人生态度。
导演陈传兴曾在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叶先生非常严谨,我们每次去拍摄都要事先一个星期做好提纲,寄给她过目,最后总共累计了90多万字的稿子,你可以想象是非常庞大的工作量。随着与叶先生接近,我也等于修了一个中文系的课。”
2022年1月28日,“南开校友总会”微博发布了一条视频《98岁叶嘉莹先生送出新春祝福》。叶嘉莹在视频中回忆,自己一生流转各地,曾在台湾教书多年,也在香港、澳门讲过课。她调侃道:“我真是可以吹牛说一句,我的朋友遍天下。”视频中,她向全球友人送上了新春祝福,还特别提到了曾教书多年的台湾,祝福所有朋友们“幸福美满”。
“我一生与古典诗词结下不解之缘。诗,真的是‘有诸中而后形于外’,‘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国古代那些伟大的诗人,他们的理想、志意、持守、道德时常感动着我。尤其当一个人处在充满战争、邪恶、自私、污秽的世道之中时,你能从陶渊明、李杜、苏辛的诗中看到他们有那样光明俊伟的人格与修养,你就不会丧失你的理想和希望。……我虽然平生经历了离乱和苦难,但个人的遭遇是微不足道的,而古代伟大的诗人,他们表现在作品中的人格品行和理想意志,是黑暗尘世中的光。”
整合:史明磊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向雪妮
部分内容来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