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乡村小学生打着“襄阳渔鼓”逐梦大舞台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宋溢涵
实习生 张乐昕
灯光闪动,音符奏响,梦想在这一刻像是长出了翅膀。11月23日,2024年湖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果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举行。来自武汉、宜昌、十堰等地的350余名师生倾情献出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
展演节目 《书香润德乐成长》(通讯员供图)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在襄阳市襄城区欧庙小学20名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中,此次展演拉开了第一篇章:书香乐成长的序幕。搬起板凳,翻开国学经典,师生共同诵读,以书润德。自2013年欧庙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以来,这样的场景在校内时常可见。
据欧庙小学副校长王红莉介绍,该校少年宫现已组建大合唱、舞蹈、经典诵读等系列兴趣小组,在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报名参加。“每周我们也会保证各兴趣小组拥有至少40分钟的学习时间。”
当天的参演学生武家馨两岁便开始学习舞蹈。“我从小就喜欢跳舞,加入少年宫以后,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实现站在舞台上跳舞的梦想。”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由于表现出色,她更是额外获得了作为团队代表之一再次登台谢幕的殊荣。
“乡村学校少年宫成立以来,各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还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文化教育。”王红莉说道。
此次展演中,一批荣获一等奖佳绩的作品可谓群芳吐艳,由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中心小学编排的渔鼓舞《幸福歌》便是其中之一。明快热烈的曲调响起,身穿翠绿舞服的30位小表演者们手持渔鼓,跳起了整齐的舞步。
展演节目渔鼓舞《幸福歌》(通讯员供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渔鼓由沔阳流传入襄阳地区,影响逐步扩大。2023年,“襄阳渔鼓”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年11月份,伙牌镇中心小学也正式将“襄阳渔鼓”引入校园,通过编写渔鼓校本课程、开设渔鼓工作坊等,逐渐拉近了学生们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距离。
“渔鼓通常由60多厘米的竹筒,一端蒙上猪皮或其他材料制成。”据伙牌镇中心小学校长邓艳红介绍,与渔鼓说唱的表演形式有所不同,渔鼓舞是该校自主创新的成果,通过将渔鼓作为道具,把校园安全、文明礼仪等主题教育与其融合,最终以舞蹈的形式呈现。
小演员李晨露加入渔鼓工作坊两年有余,演出结束后她激动的心情仍然没有得到平复,“越了解渔鼓,我就越感兴趣,今天在舞台上的表演太成功了,我真为自己感到高兴。”借助乡村学校文化宫的力量,“襄阳渔鼓”正不断焕发新活力。
“我拥有一束光,把未来点亮……”在美丽的童声中,展演活动落下帷幕,但乡村孩子们的追梦之旅未完待续。目前,襄阳市共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83所,已实现原国贫县保康县中央级项目全覆盖、襄阳市乡镇全覆盖。今后,襄阳市将着力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育人空间,将其真正打造成为农村未成年人快乐学习、展现自我、全面发展的舞台。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