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参加自行车比赛被风筝线割喉,主办方拿“免责协议”说事显得无知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11月16日,江苏南京一位95后女生小姜参加自行车比赛,骑行过程中被赛道上的风筝线“割喉”,伤口长约15厘米。小姜就诊后CT显示挫伤,没有割到声带等部位。当天急诊共花费200多元,小姜与承办方沟通伤情后,承办方将急诊费转予小姜,并额外转给小姜500元赔偿。
受伤三天后,医生诊断小姜为皮肤裂伤,总计花费近千元。小姜再次与承办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方答复她“走保险”,小姜对此并不认可。对于小姜提出的误工费、精神损失费、伤疤美容费等相关费用赔偿,活动承办单位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
小姜告诉记者,承办方工作人员曾表示,选手们赛前曾签署“免责协议”,认为受伤当下的处置和目前给到的赔偿方案已尽到义务和责任。(据11月22日紫牛新闻)
小姜被风筝线割喉(图片来源:紫牛新闻)
医生对小姜伤情的诊断书(图片来源:紫牛新闻)
风筝线的材质结实耐磨,颜色多为透明,不易被察觉,处于绷紧状态时压强很大,类似于一把“切割刀”,尤其是在高速冲撞时,造成的损伤更为严重。骑自行车撞上风筝线本身就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更何况是在比拼速度的自行车比赛中。选手处于比赛状态,车速快、身体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旦撞上风筝线,后果不堪设想。小姜此次只是受了伤,没有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虽然没有危及生命,但此次受伤也对小姜的身体造成了损害,给她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让她作为签约车手,无法顺利完成接下来的其他比赛,势必也会影响其收入,给她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困扰。
赛事承办方在事后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赔偿,但是金额甚至不足以支付小姜所有的治疗费用,其态度和做法显得避重就轻,尤其是工作人员还提及“免责协议”,更是让人不禁想问:有了“免责协议”,组织活动就可以不负安全责任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赛事主办方,清理赛道、维持秩序、确保选手人身安全是其最基本的责任。正在比赛的赛道中,却出现了容易伤人伤物的风筝线,足见赛事承办方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而工作人员拿“免责协议”说事,言下之意就是,选手事先签了协议,那么发生意外就应该自己负责,活动组织方能给予一定赔偿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这种想法不仅透露出对法律的无知,更是对他人安全权益的极端漠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合同中关于造成对方人身损害,或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这意味着,即使选手签署了所谓的“免责协议”,赛事主办方仍需对选手的人身安全负责,任何试图通过不公平、不合理的约定来逃避安全责任的做法,都是站不住脚的,也绝不可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活动主办方与其把心思花在让人签“免责协议”上,不如更全面深刻地牢记自己的安全责任,从细节入手,积极主动地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参与者的安全。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类似活动的审核和监管,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起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风筝线作为道路“隐形杀手”,其危害性不容忽视。放风筝的人应该选择空旷的场地进行活动,尽量使用颜色鲜艳或使用反光材料的风筝线,以提高可见性,注意避免风筝线对他人造成伤害。
维护公共安全人人有责,没有人能轻飘飘地免责,只有每个人都自觉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才能减少意外的发生,为平安生活保驾护航。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