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睒睒喊话张一鸣:这种平台是垃圾!
作者:笔记侠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喊话张一鸣、永远不做直播带货......
就在昨天,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在与媒体对谈时,集中回应了被“网暴”、做绿瓶水、如何看待网络直播等问题。
钟睒睒先是“炮轰”了拼多多。他称,“拼多多这样的价格体系,对中国品牌、中国产业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接着,他又喊话张一鸣,“请今日头条、抖音,不要以任何所谓‘避风港’原则进行搪塞,立即撤除对我个人名誉权的侵害言论、图片,并向我个人和我家属道歉,这时间已经不短了。”
“今日头条你是实际控制人,同样你是盈利性企业。你是一个有足够量掌控舆论的平台企业,因为这样的背景,所以请你承担企业文明的规则”。
在钟睒睒看来,“有人利用了算法,屏蔽了很多角度来的消息,部分平台企业依靠搞对立打造反面角色获得流量”。
其实,很多平台的初心都是好的,无论是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电商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起初都是想通过算法提升效率。
算法有价值,但算法没有价值观。它只会基于初始的“平台利益最大化”不断加码,最终使得商家和创作者们为了流量不断内卷,每个人都越来越累。
对于用户来说,算法也不会在乎你的身心健康,你爱吃麻辣烫,就给你大力推荐麻辣烫商家;你爱看男女对立、猎奇视频,就给你大力推荐这类视频。
但对于商业平台来说,不能只考虑赚钱,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正如著名产品人梁宁所说:世界不是由生意构成的,而是由生命构成的。商业的本质是服务于生活和生命,而不是反过来。
01
平台打架,打工人遭殃
在传统线下经济主导的时代,品牌若想进行市场拓展与渠道渗透,需要经过厂家、各级经销商、零售商等多重环节才能触达终端消费者,而每多增加一个环节,商品的利润就需要一次分配。
因此,各个环节的商家为保障自身利益,必须将流通环节的成本负担加到商品售价上,而最终,还是由终端消费者买单。
由于生产端和销售端之间相隔甚远,商家难以获得消费者的一手反馈,一旦出现商品滞销或是被中间商加价的情况,商家最终到手的利润就十分有限,因而无法在售价上让步。
那怎么办?
显然,这时候需要一个能够连接消费者与商家的平台。
无论是短视频平台、外卖平台、叫车平台抑或是电商平台,这些平台在成立之初,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为市场的供需双方,提供一个场所,促成双方交易。
你要知道,平台诞生之初,与商家只是简单的合作关系,即商家供货,平台引流,平台并没有话语权约束商家,更有甚者,在一开始,各大平台需要巴结商家入驻,为平台背书。
彼时,商家只是借平台之力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机遇以达成规模效应。
在某种程度上,平台扮演了中间商的角色,因此商家能够做到让渡价格的同时保证利润,平台也得以借助商家的价格优惠寻求流量增长。
然而,转折点悄悄出现。
早期,平台凭借资本的巨额补贴,迅速催熟了电商和外卖市场,培养好用户心智和商家的使用习惯。
时至今日,无论是各大电商平台,或是本地生活服务商,都牢牢锁定了消费者习惯,让交易以及与交易相关的服务都无法脱离平台的掌控。
商家逐渐患上了严重的平台依赖症,商家渴望流量的同时,终被流量吞噬,成为流量的“奴隶”。
当平台们拥有了主动权和控制权,流量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价格低、活动降价、宣传推广……
谁付出的多,平台就青睐将流量给谁,迫使商家不得不面临海量的价格战和广告战。
最终,商家为了流量,只能不断压缩成本和利润,原本可以赚一块的生意,变成了赚五毛,赚一毛,而产品质量,也无力顾暇了。
02
个性化算法,是把双刃剑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使得普通人有了表达自我的新途径。然而,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网络暴力现象的愈发猖獗与频繁。
比如“武汉小学生母亲被网暴坠亡案”“粉色头发女孩被网暴自杀案”“上海女子打赏骑手200 元被网暴自杀案”等悲剧屡屡发生。
而最近钟睒睒对短视频“开炮”,原因也是如此,他认为:
平台在利用算法、人为作恶;为了流量和利益,平台故意搞对立;那些天天在骂钟睒睒的人,也是受害者;这种平台是最恶的平台,这种平台是种垃圾。
这番言论因为没有点名,起初并未引起太大关注,但钟睒睒随后直接喊话了张一鸣,称:
抖音、今日头条是一个有足够力量掌控舆论的平台企业;有组织地引流、限流……随心所欲地删稿,对流量及其谣言以金钱奖励与激励,把网络变成技术、算法,变成了玩弄民众智商的游戏;这不仅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法律体系,还造成对个人或企业的严重伤害。
其实,网暴之所以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部分专家指出,网络平台依靠海量用户与巨大流量获取收益的运营模式,是网暴滋生的重要温床。
当某一事件引发热议时,那些非理性、情绪化的评论往往能迅速吸引人们的关注。由于平台的算法机制,流量越高的评论越容易被推荐和置顶,进而吸引更多的流量与注意力,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深入探究,短视频算法更是被指存在“暴力”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核心方面:
其一,搏出位效应显著。在信息传播领域,向来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的说法,传播学理论中也有“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走遍半个世界”这样的名言。
这深刻反映出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人们对信息的选择性关注以及偏见,导致事实与谎言的界限逐渐模糊。
在短视频平台上,为了博取眼球,许多内容创作者不惜采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策略,刻意制造耸人听闻的言论,从而在算法的助推下迅速传播,加剧了信息的混乱与误导。
其二,跟风效应泛滥。一旦某个事件成为热点,众多自媒体账号便如嗜血野兽般蜂拥而至。他们全然不顾事件的是非曲直,一门心思地蹭热度、搞流量,这种行为无异于“吃人血馒头”。
这些账号仅仅为了获取短期的流量收益,不惜牺牲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严重扰乱了网络舆论环境。
其三,傻子共振现象突出。随着网络普及,大量缺乏对重大公共事件进行严肃探讨所需知识与素养的人群涌入。他们热衷于参与讨论,却又习惯将不同声音打压下去。信息平权在带来信息传播广泛化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质量的严重下降。
面对铺天盖地的非理性舆论,理性之人往往选择沉默以对,因为在这种情境下,与非理性之人争执往往徒劳无功,这使得理性声音愈发微弱,而算法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让短视频平台充满了火药味与极端用词。
而早在几年前,张一鸣说 “算法没有价值观”,试图通过技术无错论来解释问题。
但事实上,平台是有价值观的。平台制定的算法操纵和决定了几亿用户能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又进一步引导了内容创作者的作品导向,这本身就是一种“流量至上”、“平台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
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平台赚翻了。最新消息显示,字节跳动估值已经到了3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腾讯规模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但是,像钟睒睒一样,给平台当了“肥料”的人大量存在。对他们而言,这很不公平。
所以,算法推荐这把“双刃剑”非常值得推敲,持续向用户推送“偏好”内容,令用户选择面变窄,最终形成“信息茧房”,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吗?这是平台需要反思的。
03
结语
商业舞台上,好的生意绝非零和博弈的残酷角斗,而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华丽交响。
回顾过往,平台曾为商业流通提供便利,与商家合作共赢。但如今,部分平台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商家陷入困境,这不仅伤害了商家,也影响了整个商业链条的稳定。
在短视频领域,一些平台对内容管理不善,算法运用不合理,导致不良信息传播,用户陷入信息茧房,社会价值观受到冲击。
商业的真正意义在于服务社会大众,平台作为商业活动的关键角色,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这要求平台优化算法机制,确保其公平性与合理性,提供多元且积极的内容,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在商业运营中秉持公正原则,助力优质商家发展,推动行业创新进步。
让流量变得透明,让算法变得可理解,让生态有趣更有用,走出“短视频之困”,需要各方面各履其责、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新生态。
参考资料:
1.《商家跌倒,平台吃饱》,笔记侠;
2.《钟睒睒,骂对了吗?》,定焦One。
THE EN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