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体重降幅达17%左右,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广州打出第一针
人到中年,基础代谢降低加上吃多动少,更是加剧了腹部脂肪的堆积。身高170,体重却达到96公斤的李先生的BMI指数达到了33。为了甩掉梨形肥胖的肚腩,他尝试过吃代餐、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也用过我国此前唯一获批上市的减肥药品奥利司他。短期的效果很明显,但只要中断,就立即迎来报复性反弹,体重如阶梯般两到三年就递增一个十公斤量级,衣裤的尺码则同期增加一个“X”。类似老李这样的肥胖症人群,在我国有1.8亿之巨,如何能够长效而系统的控制和减轻体重,成了他们最关注的话题。
11月17日,全球首个且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受体激动剂(RA)周制剂诺和盈®在我国官宣上市。18日一早,老李就走进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肥胖代谢外科主任医师杨景哥的诊室,开出了广州地区的第一针诺和盈。期待未来五个月通过不同剂量的药物注射,能够将其体重甩掉15%—17%。
新药中国上市第二天,老李就到暨大附一院减重中心打了一针减重版司美格鲁肽。
两三年就递增10来公斤
肥胖症人群可能伴生200多种疾病
遥想老李刚刚大学毕业时,也是一个55公斤的标准小伙。进入职场后,应酬增多,压力增大,加上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他的体重一步步地迈过了60、70、80、90公斤大关。肥胖伴生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影随形,血压飙升到了100/150,尿酸值超过了510,甘油三酯也超标两倍多。过胖的身材,还导致了其气道负荷过载,老李患上了重度的睡眠呼吸暂停。时高时低的鼾鸣,将他的睡眠弄得稀碎,并反过来刺激各种慢病的加重和体重的进一步加剧。
“肥胖已远远超出体型美观的范畴,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与超过200种疾病紧密相关,涵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骨关节炎等众多领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预期寿命。”杨景哥告诉南都记者,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已突破50%的大关,肥胖症患者数量高达1.8亿,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挑战。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肥胖代谢外科主任医师杨景哥在仔细评估了老李的肥胖程度和身体状况后,开出了广州第一方。
长期体重管理药物上市
严格界定了适应症和应用场景
11月17日,由跨国药企诺和诺德开发的诺和盈®在我国获批上市,为肥胖症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作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成人长期体重管理的减重药物,它通过激活人体内的GLP-1受体,调节食欲,延缓胃排空,同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多机制协同作用下促进体重下降。”最新临床观察显示,使用诺和盈®后,患者平均体重降幅达到17%左右,其减重效果可以持续至少2年。以老李的现实情况来看,有望甩掉超过16公斤以上的赘肉。
同时,药物严格的适应证要求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治疗对象是那些真正需要药物干预来控制体重,以改善健康状况的人群。”杨景哥表示,诺和盈®的三大应用场景进一步细化了其适用人群。第一种就是BMI≥30:针对严重肥胖患者,特别是那些已尝试多种减肥方法未果,亟须强效干预者。第二种则是,BMI 27-30伴代谢性疾病:适用于中度肥胖但存在明确健康风险的患者,通过药物辅助减轻体重,进而改善代谢指标。
除了这两种适应症外,该药物的第三大应用场景则是基于特殊病情的考虑。“对于某些因肥胖导致的特殊疾病状态,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膝关节炎等,诺和盈®也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再就是过度肥胖的患者,其心肺功能并不足以支撑立即通过减重手术来进行干预的超级肥胖人群,也可以通过诺和盈®的干预,使其甩掉一部分体重,降低了心肺负担后,再桥接后续的减重手术。”
该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就得到了广大肥胖人士的关注,而在“减重版”上市之前,肥胖人群常常偷偷网购“降糖版”司美格鲁肽减重。
是处方药,需遵医嘱
没有适应症单纯“求瘦”不能使用
尽管诺和盈®展现了良好的减重效果,但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随时间推移会逐渐减轻。此外,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胰腺炎、胆囊炎风险的增加,故有相关病史的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使用。甲状腺结节患者同样应慎用此药,避免潜在的风险。
杨景哥强调,诺和盈®是处方药,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严禁自行购买或滥用。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禁忌症,并在用药期间定期随访,监测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靠药物帮助实现“躺瘦”?
生活方式改变在减重中作用巨大
有了长期体重控制药物后,能不能实现“躺瘦”?
则是包括老李在内许多不再愿为减肥过度折腾的胖友们关心的另一个焦点问题。“任何减肥方法的成功都离不开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无论是饮食控制还是运动增加,都是减重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诺和盈®虽能提供强有力的药物支持,但停药后的体重反弹仍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杨景哥表示,在减重过程中,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没有证据证明,仅依靠药物治疗就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减重效果。因此,我们提倡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通过减少热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以及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来更好地管理体重,达到健康减重的目标。”
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参与行为干预项目,学习并实践健康的饮食结构,定期进行适量运动,从而构建起长久维持理想体重的坚实基础。
单纯依靠药物,不辅助以行为方式干预,“躺瘦”梦想恐难实现。
相关链接:正确诊断肥胖与评估严重程度
诊断肥胖并判断其严重程度通常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主要评估工具。BMI是通过将个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计算得出的数值,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划分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状态。
根据中国成人的分类标准,BMI在18.5至23.9之间视为正常;24至27.9为超重;而28及以上则被定义为肥胖。
此外,腰围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于腹型肥胖来说更为关键。在中国人群中,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和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即表明存在腹型肥胖的风险,这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联,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因涉及患者隐私,文中老李系化姓)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灿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