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鸡”加入出行大军 广州需解决这些问题
改造后的江南大道-同福东路路口,市民上下公交更加安全。
在人行道上停放的电动车,占据了近半路面。
2021年11月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政策“由禁改限”以来,电动自行车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截至2024年9月,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540万辆。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激增,电动自行车违法乱象日益凸显,使用者自身身处险境外,也给城市交通带来管控难题。
广州应如何主动适应电动车数量增加的现状?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电动自行车出行,另一方面公交客流量减半,广州公交日均客运量从约627万人次下降到近300万人次,这将给广州现行的“公交优先”战略带去什么新挑战?有专家预测,广州或将形成汽车、电动车双中心的城市交通格局。
而面对车主逆行、超速、超载、乱闯红绿灯等违法违规现象,科技能够为管理提供哪些帮助?对此,多位专家学者分别提出了投入电动自行车用电安全监测平台、铺设电动车换电柜、发放电动车“身份证”统一管理等应对措施。
电动车数量增加
城市发展应尽快适应这一现象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曾披露了一组数据,据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24年9月,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540万辆,目前仍以每天上牌约4000辆、每月上牌约10万辆的速度增长。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激增,如何管理成为一道城市治理的新难题。
今年9月27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下称《规定》)。《规定》明确了对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及电动自行车经营者、外卖即时配送等企业的义务和责任,并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登记、通行、停放、充电等管理,纠治电动自行车改装、超速、违章、火灾等乱象作了规定。
电动车加入出行大军后,对日常出行带来了什么影响?无可否认,电动车方便轻松,解决了人们在中短途出行方面的痛点。但电动车在增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记者在五羊邨地铁站口发现,尽管地铁站口附近有白线划出的停车区域,仍有不少车主将电动车停放在白线区域外,致使人行道更狭窄,行人步行的难度增加。
在广州大道中一路段,并不宽阔的人行道上设有公交车站并停放了一排电动车,市民可行走的空间已十分有限,然而还能时常见到电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无牌驾驶、逆行等情况亦不是少数。
面对种种电动车违规乱象,是一刀切地全面叫停电动车还是进行精细化管理?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电动自行车不应被全面禁止。在他看来,城市的管理水平应该尽快提升,以适应电动车数量增加的现实。
面对治堵压力,广州坚持“公交优先”战略,通过建设公交专用道和BRT、挖掘现有地铁运能等手段,破解出行难题。据悉,2018年到2023年,广州公交日均客运量从约627万人次下降到近300万人次,五年间客流量减半,在公共交通中的客运占比也从约39%下降到24%。
《202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中心城区绿色出行(含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常规公交、轨道交通)比例达75%,其中骑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合计占比21%)比例持续增长。
随着更多市民选择电动车出行,“公交优先”战略将会有所变动。胡刚表示:“未来的交通架构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目前道路规划以汽车为中心,机动车道的数量远超非机动车道。随着电动车数量的持续增加,道路不再仅仅以汽车为中心,或许会出现汽车、电动车双中心的交通格局。
电动车与公交、行人抢道
道路规划该如何调整?
在广州街头,时常能看见这一场面——公交车到站停车后,乘客若想上下车,必须先左右观察,确认无电动车驶过,方能放心穿过站台与公交车之间的非机动车道。电动车与公交车、行人“抢”路权,哪一方应该让步?
华南城市研究会顾问黎文江提出,传统公交可以参考快速公交系统(BRT)的设计模式,即将非机动车道设置在公交站台的后方,打造后绕式公交车站,以有效实现分隔公交站台、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提升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海珠区江南大道-同福东路路口打造的后绕式公交站台,获得了当地居民的好评。市民舒女士赞扬道:“路口现在变得清爽了,我们出门搭公交车也感到更安全。”交警部门还同步打通人行道路面的高低差,通过标线规范公交站台区域慢行系统通行条件,充分利用路口道路资源,避免了路口车辆违停违法行为的发生,有效提升路口的安全性。
停放在人行道的电动车,抢占了原本只属于行人的空间,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置?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漆平称,电动车的管理可以参考共享单车的管理模式。由企业运营,推动电动车在规定区域统一停放、统一充电。
“不仅要建设电动自行车车道,还要建立属于电动车的停车场。”胡刚建议在地铁站旁或者地下建设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方便市民骑行至地铁站后停车。“电动自行车的停车场应成为地铁的标配,就像地铁站旁常搭配公共汽车站一样”。
胜者教育(广州)创始人陈振兴对此提出了两点举措。他建议可以利用无人机对电动车的乱停乱放现象进行监控,通过比对违规电动车的车牌号码,锁定车主以进行违规警告。陈振兴称:“其次,允许电动车停放至室内停车场,并建设立体式停车场,配置适配立体停车场的充电桩,完善相应的消防标准。”
“下面停汽车、上面停电动车的立体车库已经研发出来,2层、4层、6层的车库可满足不同的停车需求。”广东车泊士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子民表示,“电动车统一停放后,需高度重视消防问题。为了更好保障安全,我们正在研究立体车库的自动化消防培训系统,明年将会落地。”
“建设电动车专用的停车场十分必要,并且要分时段收费。”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高级规划师管雯君提议,“如果电动车停在了不该停的地方,就要严格实施罚款措施,才能有效减少乱停乱放的现象。”
闯红灯、改装超速、入户充电
安全底线该如何守住?
电动自行车违法乱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导致的超速现象十分普遍,事故频发;二是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不按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居高不下;三是违规停放充电仍然存在,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暨南大学湾区国际智慧应急与安全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文刚称,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寻找治理的突破口。针对电动自行车入楼停放、电池入户充电等问题,海珠区推出AI电流指纹算法的技防措施,投入运行电动自行车用电安全监测平台,以技防破解入户充电难题,构建起海珠区“技防+人防”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现在很多城市街角、小区、商业广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换电电池柜,电动车“换电”模式已开启。锂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武静形容:“换电像大型的共享充电宝。当电动车没电时,只需把电池卸下来,换上满电的电池便可立即出发。”电动车换电不仅节省时间,还能解决充电时间长、火灾隐患大等痛点。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披露,2023年以来,因电动自行车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高达1500多起,导致数百人受伤、数十人死亡。各大医院创伤骨科患者中的60%至80%,都是因电动自行车超速等交通意外造成的。中山大学教授、中世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戴欣称,可以给每一辆电动车添加智能芯片,芯片便是电动车的专属“身份证”,以便统一管理,掌握每一辆电动车的详细数据。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提出,统筹建设“城市交通大脑”信息平台,加强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对“人、车、路”等交通要素信息采集,提升城市交通精细感知应用等管理能力,提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效率。
戴欣描绘了这样的画面:电动车装载的芯片可实时掌握电动车的速度,一方面可以获悉该车辆是否改装以实现提速;另一方面,一旦超速便可有依据地进行罚款或处以停用的处罚,以规范电动车的使用。通过芯片的定位,既可以精准地知道骑手何时通过路口,判断其是否闯红灯;也能通过行进轨迹,了解骑手是在人行道抑或是非机动车道行驶。
“有了芯片后,还可以对电动车限速进行分级。”戴欣补充道,“普通人驾驶电动车的速度可限制在25km/h以内,而针对有营业需求的群体,如外卖员、快递员等,则可以放宽他们的开车速度。”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何茵桃 南都记者 代国辉
专家建言
传统公交可以参考快速公交系统(BRT)的设计模式,打造后绕式公交车站,有效实现分隔公交站台、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提升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华南城市研究会顾问黎文江
电动车的管理可以参考共享单车的管理模式,由企业运营,推动电动车在规定区域统一停放、统一充电。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漆平
电动自行车的停车场应成为地铁的标配,就像地铁站旁常搭配公共汽车站一样。
——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给每一辆电动车添加智能芯片,实时掌握电动车的速度,一旦超速便可有依据地进行罚款或处以停用的处罚。通过芯片定位精准判断骑手是否闯红灯;通过行进轨迹,了解骑手是在人行道抑或是非机动车道行驶。
——中山大学教授、中世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戴欣
利用无人机对电动车的乱停乱放现象进行监控,通过比对违规电动车的车牌号码,锁定车主以进行违规警告。
——胜者教育(广州)创始人陈振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