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堵为疏分类施策,武汉径河街道背街小巷换新颜
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邹丽
如果说宽敞整洁的主干道是一座文明城市的“面子”,那背街小巷则是“里子”。背街小巷,也是居民每天上班的“第一公里”和回家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对背街小巷的管理与整治,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11月14日,家住武汉市东西湖区海景花园北区的李大姐眼看着周边干净的街区,美丽的街景,微笑着说:“沿街的门店摆放有序,道路宽敞干净,晚上过来遛个弯,舒服得很。”
东西湖区径河街赛洛城片区多条背街小巷随着“年龄”的增长,道路拥挤,出店经营严重,流动摊贩横行等问题凸显。径河街综合执法中心把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升级摆在突出位置,以小切口、微改造为抓手,因街施策、一街一策,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外在塑造“颜值”,内里提升“气质”,让背街小巷焕发新的生机,以崭新姿态出现在居民面前。
对流动摊贩化堵为疏
流动摊贩的管理体现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体两面,管理得当是充满着“烟火气”和“接地气”,管理不得当是充斥着“油烟气”和“无秩序”。
径河街海城一路的刘爹爹闲来无事,便从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在家门口摆摊卖起了果蔬,图个有事可做。执法队员巡查发现后,告知这种行为属于占道经营,违反《武汉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周边居民也投诉流动摊点太吵了,一些行人违规停车购买,妨碍了过往车辆的正常通行。
刘爹爹表示,和他一起售卖果蔬的爹爹婆婆,为的是挣点零花钱,大家想着在道路两边卖顾客买起来也方便,不承想违法了。了解到海城一路流动摊贩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执法队员意识到,不能“一赶了之”:既要让爹爹婆婆“老有所养”,又要让街“净”起来。
执法路长曾俊打算将他们引导至距离500米的黄狮海南路“潮汐摊位”,这是一条可以临时占道经营的点位,允许他们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摆摊,能让爹爹婆婆安心售卖。
综合执法队员帮助流动卖菜老人,将蔬菜转移到临时售卖点出售
曾俊一边耐心解释沟通,一边介绍黄狮海南路临时摆摊区的大致情况,爹爹婆婆得知“潮汐摊位”既免费人流量又大,纷纷表示愿意过去。
组建共享单车调度群
共享单车乱停放,是影响背街小巷畅通和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重要因素。家住海城一路的王先生驾车回家,对畅通的道路感到惊喜,“这条路周边小区较多,餐饮店也多,很多私家车和共享单车占用机动车道后,前来过早或者买东西,上下班高峰就会特别难走。”王先生看到路边规整停放的共享单车后,瞬间明白了缘由。
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影响交通的问题,执法中心持续开展整治活动,多次约谈单车运营企业,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管控,突出对高峰时段的运维管理,由执法队员负责选址,美团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在美团共享单车app地图中划定共享车禁停区,增设共享单车停车位。
为建立长效治理机制,组建径河街共享单车调度沟通微信群,将单车运营企业、执法队员、社区网格员等纳入,大家日常工作照片群里打卡,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形成了执法队员督导、共享单车经营企业参与共管的治理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共享单车乱停放治理效率。
综合执法队员清理乱停放电单车
径河街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人表示,“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保持背街小巷的整洁有序,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考验着城市管理的真章,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人心向背的民心工程。日后工作中,执法中心持续全方位对小街巷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强化巡查和执法联动,解决影响市容环境的突出问题,不断营造“整洁有序、安全顺畅、宜居品质、富有文化底蕴”的街巷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综合承载力。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