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举报线索“改进”,涉嫌骗保医院何以如此神奇
“一张CT片子套多个病历”,9月22日凌晨,无锡市医保局针对媒体报道的无锡虹桥医院涉嫌骗保事件发布公告,称已根据举报线索受理调查、初步查实,并于8月30日行政立案,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据此前央广网·中国之声报道,无锡虹桥医院放射科医生朱成刚实名举报该院涉嫌通过伪造病人病历的方式骗取医保资金,而且在历时半年的多次举报过程中,涉事医院多次根据具体举报内容针对性修改完善假病历。
医院参与骗取医保资金,于公众而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在近期,国家医保局已经连续曝光多起通过拉人头虚假住院等方式骗取医保资金的典型案例,相关个案调查问责进展陆续得以披露。
医保资金被盯上的环节、被采取的骗保方式可能都大同小异。从无锡这起已被“初步查实”的骗保案细节来看,涉事医院疑似存在跨多个科室、上下勾连的集团式骗保情况,一些患者的病历没有“影像号”,也没有CT或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图像,但在病历中却有“根据影像诊断”等相关表述内容。甚至25岁、72岁、62岁三位不同年龄段患者的CT片几乎完全一致,患者身上的吊坠都极为相似。
根据举报人在历时半年向主管部门举报无果后向央媒的报料,这一涉事医院骗取医保资金的案件可能还存在举报人信息、举报内容泄露的情况。历时半年的举报,先是举报没有影像号,假的影像号就神奇般地被添上了,再举报质疑“假图像的来源”,然后举报人就被限制访问和查阅相关图像。如此亦步亦趋的病历调整和完善,按照知情人士的分析,只可能是“医院后台直接修改病历”。但医院又是如何“心领神会”地紧跟多次举报内容的递进、调整进而做出改变?
医保资金使用情况遭遇举报和有关部门的因应核查,如果说涉事医院应急做出相应调整还算情理之中,但能精准针对不同举报内容对相关病历做出优化和完善,却可能并非易事。而在此期间,当地医保部门据称曾先后2次到涉事医院现场核查,包括通过医保信息系统排查线索,抽取病历核对住院人员情况,以及对涉事医生进行现场询问。
要知道,那些“及时纠错”的背景,是正在进行中的、一度困难重重的调查,而非调查结果公布后的对照整改。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最新当地通报中所言8月30日初步查实、行政立案,而在9月21日刊发的央媒报道中,有关部门的回应还是“只是医生的一面之词”“调查中,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是媒体报道押后许久才发,让地方医保部门的彼时回应显得滞后,还是决定行政立案的8月30日真的有了什么突破性进展?7月12日当地医保部门向举报人表示,“公安部门核查后有明确反馈,将及时告知”,但在8月30日已经初步查实、行政立案的进展可能未及时告知举报人,也显然并未知会媒体。
根据2022年1月施行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举报人实名举报的,有处理权限的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作出是否立案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9月初就应该跟进告知的调查进展,在9月底的媒体报道后举报人才得以跟公众一起通过官方回应后知后觉,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前述规定中还明确,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将举报人个人信息、举报办理情况等泄露给被举报人或者与办理举报工作无关的人员”。面对持续半年的多次实名举报和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迭代深入的举报内容,涉事医院能够因应修改虚假病例的超能力,又是从何而来?调查进展迟迟无法到达举报人,举报内容倒是疑似“神同步”给被举报单位,医保资金到底还有哪个环节存在安全漏洞?
彻查骗保案件,还原作案流程、问责相关人员只是一部分,要对举报人信息、具体举报内容疑似泄露的情况进一步深究,才是对医保资金安全的一个负责任态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