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散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第二天,这些企业和部门继续“摆”
“针对中试项目的安评、环评管理,一直以来依照的是建设项目的标准,但中试项目和建设项目有很大区别,这一方面,成都可否率先做一些制度上的突破和创新?” 昨日(14日)上午,成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现场,文澜智谷中试平台的负责人李恒提出了这一建议。 “在人才计划和科技奖项的奖励、激励方面,成都是否能按照国企、民企分类,分别给各行各业一些指标,以便民营企业也能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这是昨日座谈会后,未能在现场“抢”到发言机会的企业家陈良,在成都政企微信交流群中发出的建议。
不论会上还是会后,现场还是线上,两位企业家提出的问题,都在今日得到了面对面的解答——
今日上午,包括文澜智谷在内的三家中试平台,受邀与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环保局等多部门座谈,面对面探讨制约中试平台发展的难题,共同寻找改革突破点;
而在下午,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成都市委人才办等部门在征求企业同意后,就一同来到了陈良所在的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并讨论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问题。
▲成都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办等部门到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民营企业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他们为城市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又第一时间洞悉市场冷暖,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他们为自身发展提诉求,亦为城市发展献良方。
在成都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的过程中,一系列政企高效沟通、长效对接的平台被搭建起来。座谈会、微信群,为企业打开了“永不关闭”的沟通之门。
当然,有进,须有解;有问,必有答。成都明确要求,政府部门回应企业诉求要立说立办,形成闭环。提出问题的座谈会并未真正“散场”,会后第二天,企业与部门继续“摆”,聊的正是如何解决问题,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3家平台、5个部门一起谈“中试”
“改革是块硬骨头,但必须啃!”
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中间阶段的过渡性试验,也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国家鼓励发展中试平台,各地纷纷加大布局中试平台。但另一个现实是,各地针对中试项目的安评、环评等审批标准、审批规范,尚缺乏一定精准性。
李恒知道,这是全国各地中试平台普遍面临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我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也不是只为解决自身平台的发展。”在他看来,关于中试平台的创新管理,是共性问题,也是大势所趋。
▲李恒(中)在会上发言
“从现有体制机制中去创新,必然很难。”让李恒很高兴的是,他看到了成都深化改革的决心,“昨天的座谈会上,市委让企业只说问题、只谈建议,而今天就有这么多部门坐到一起来针对问题讨论改革的着力点。”他说,这已经不是“干不干、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已经在讨论“怎么干、从哪入手。”改革与突破,其实已经开始了。
在这场聚焦中试平台创新管理的小型座谈会上,成都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应急局,以及多个区(市)县有关部门都来到了现场,受邀的中试平台除了文澜智谷,还包括华融化学(成都)有限公司和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
主持会议的成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开门见山。他说,大家坐在这里,就是要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前提下,讨论出创新方法来,在场部门也纷纷提出了方向或方案,进行可行性的探讨。
成都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提出,可以从一个具体的中试项目着手进行创新尝试,由市环保局指导属地政府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流程优化,而后形成创新经验。
成都市应急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在优化审批、监管程序方面,希望各部门能够联合组建专班,并每月上报进度。
“这块‘硬骨头’之所以难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件事情的推进,需要多部门合力,而非一个部门的努力。”李恒说,现场多部门通力配合,让这项机制的创新真正提上了日程。“企业的信心,就是在政府部门立说立行的态度与作风中树立起来的。”
现场没有“抢到麦”?
微信群里提建议,不到24小时座谈会召开
15日14点30分,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驰科技”),一场聚焦人才议题的政企交流会如期举行。
▲成都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办等部门到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关于会议的起因,还要说到14日上午召开的成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现场,很多参会企业都针对自己所关心的领域,就成都的城市发展提出了许多务实的建议。佳驰科技总经理陈良也很想发言,但是没有“抢到麦”。
于是,14日16点16分,他直接在成都政企微信交流群里发出了一段关于人才的建议,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人才计划、科技奖项等方面能够给予民营企业更多支持。
让他没想到的是,仅仅十几秒钟之后,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要负责人便直接在群里进行了回复,并征求陈良意见,希望在不耽误企业生产的情况下登门拜访。从提出建议到会议召开,不到24小时,这样的效率让陈良深受鼓舞。
▲陈良
会议桌的另一边,是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成都市委人才办、郫都区科技局等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在来的路上,他们都感到有些“诧异”,佳驰科技的人才储备不仅不弱,而且各项指标在成都市相关企业中位居前列,为何会提出人才方面的诉求?
随着会议开始,“谜团”随之解开。“据我了解,在一些人才评选计划、科技项目申请以及奖励等方面,民营企业的指标和比例还比较少。”陈良表示,不光针对佳驰科技自身,而是主要站在整个民营企业的角度来说,希望能够获得政府更多支持,这让参会人员恍然大悟。
从数据来看,佳驰科技在人才和科研方面确实有着突出成绩。该公司是国内主要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提供商,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了解到陈良的诉求之后,成都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现场介绍了成都市的人才政策,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并表示会认真分析、加强研究,在保证人才选拔公平性的基础之上,兼顾民营企业的发展。
“您提的问题主要不是针对自己,而是帮更多民营企业提的,感谢您对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与助力。”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双方可以共同谋划,在产业发展方面加强布局。
“发展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一座城市的责任。”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钢认为,如何把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是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他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完善人才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同时提升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质量,为科研人员打造创新平台和事业平台,让人才、企业和城市共同成长。
两个小时的深入交流,双方的疑惑都得到了解答。“这种交流机制非常好,效率很高,越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企业越是愿意坦率地谈问题、提建议。”陈良说,政府部门的响应速度、办事效率,都让企业感受到了诚心,“这也让民营企业更有发展信心、拼搏动力。”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王俊峰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成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