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红牛”之争再起波澜!这次双方均指向“幕后资本”
近日,围绕品牌历史、商标诉讼、产品销售等问题,中泰红牛双方又开启新一轮博弈。
11月13日,泰国红牛方天丝集团(以下简称“天丝红牛”)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声明,文中除讲述“红牛”品牌及产品历史介绍,还特别提及原合资公司高管涉嫌掏空合资公司生产及销售业务,通过关联公司进行体外循环,营收数额不准确等。
随后在11月14日晚,中国红牛方华彬集团(以下简称“华彬红牛”)也发布声明,讲述红牛饮料在中国合法化之路,同时提到天丝红牛背后有各种资本的深度勾连,最终目的是“洗劫中国红牛产业链”。
双方再次梳理红牛品牌发展历程
50年《协议书》是否有效仍是关键
双方发布的声明对于红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初期布局基本一致,即1993年,许书标在中国海南成立了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随后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1995年在深圳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并授权其使用红牛商标。合资公司中,许氏家族为控股大股东,严彬为第二大股东。
但中泰双方对于华彬“红牛”商标使用的期限有着较大分歧,这也是红牛商标纠纷的核心所在。
天丝红牛在声明中指出,自1996年开始,天丝公司与合资公司签署的最后一份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已经于2016年10月6日到期终止,因此合资公司无权使用“红牛”系列商标。
此外,202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19)最高院商初7号】终审判决,认定红牛合资公司经营期限于2018年9月29日到期届满。天丝红牛称,合资公司经营期限届满后,不应再从事经营活动。
但华彬红牛在声明中则亮出了一份海南省琼山市地方税务局的证明,称1993年许书标在海南合资设立的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中,注明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为“红牛饮料的生产与销售(凡涉及行政许可的项目凭许可证经营)”。1994年11月1日,海南红牛向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提出“红牛饮料产品标准”(共十种成分),但1995年3月13日卫生部批复仅批准了5种成份并要求降低使用量,且不含红牛饮料所必需的“牛磺酸”,不具备“红牛饮料产品标准”所要求的成分和含量。许书标的红牛饮料无法在中国获得生产。
华彬红牛进一步指出,1995年11月10日中泰各方签署有效期为50年的《协议书》,约定只有中国红牛有权在中国生产销售红牛饮料,泰国天丝不能经营红牛饮料,海南红牛只能为中国红牛生产红牛饮料。
由此可见,对于红牛商标使用期限双方仍各执一词,华彬红牛所说的50年《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应也仍是关键信息。
从商标到产品销售
双方均提及“资本勾连”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中泰红牛双方发布的声明中,均提到了对方公司背后的资本及操作手段。
天丝集团声明称,2005年起,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以合资公司名义委托生产的红牛饮料,分别产自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广东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江苏)有限公司。以上三家工厂均由华彬投资(中国)有限公司100%控股,而华彬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是严彬2009年成立的独资企业。声明显示,同一时期,合资公司至少13家分公司陆续被注销,导致红牛业务几乎全部被转出了合资公司。
声明还指出,在合资公司存续期间,合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严彬利用其对公章掌控的便利,背着合资公司其他股东,未经天丝方股东和董事同意或者决议,通过委托华彬集团全资控股工厂的形式生产销售红牛,所获利益悉数收入华彬集团口袋。至2016年10月红牛累计已销售1280亿元,而合资公司(即北京工厂)产能占比2成不到。
华彬红牛方面则表示,泰国天丝撕毁50年《协议书》另起炉灶后,其中两款产品总经销商的实控人是普盛食品。“在台前,普盛食品在全国各地对中国红牛及其委托加工厂、销售商铺开诉讼、举报;在幕后,其募集资金、汇集各路资本支持其‘摘桃子’。在这场操纵设局抢夺中国红牛市场的商战中,我司真正的市场竞争对手实际是各种资本的深度勾连,最终达到洗劫中国红牛产业链的目的。”
据了解,2019年2月26日,深圳普盛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此后天丝红牛授权广州曜能量推出红牛安奈吉功能饮料,并由普盛食品具体运营。自此,普盛食品开始在全国铺货,红牛安奈吉及其他新品相继在华南、华东等省市上市。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中泰红牛双方已经掀起多轮“口水仗”,内容除商标许可期限之争外,还涉及产品销售、经销商、公司高层等。目前,天丝红牛正加大在华投资布局;华彬红牛在销售红牛产品外,也加速培育新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静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