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逆天改命”!瑞典罕见遗传病患儿万里赴粤重获新生
两只眼睛滴溜溜的,一会儿左看看一会儿右看看,两只脚掌也可以平踩在地面上,在爸爸的帮助下缓步行走……
11月14日,参加深圳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深圳理工”)在第二十六届高交会上举办的细胞与基因技术应用与转化院士论坛的嘉宾,看到两岁瑞典女孩Alma的这段视频,全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就在几个月前,Alma因为罹患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MLD),左眼皮由于视神经受损而有些耷拉,双脚内翻导致无法独自站立且走路不稳。她的父母曾在欧洲、美国四处求医问药,但最后全都以失败告终。
就在那个至暗时刻,在中国广东,在今年成立的深圳理工,Alma的父母找到了希望,因为他们联系上从事MLD基因治疗相关研究十几年的深圳理工合成生物学院教授连祺周。
“连教授和他的团队给予我们的希望是无价的。”Alma的父亲Juan Macll来到院士论坛现场,满怀感激地说:“我们带着病危的女儿离开了瑞典,当时对我们来说已经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却有可能会赢得一切。”
经过广东专家治疗,瑞典女孩Alma左眼视神经受损明显改善。
被欧洲、美国相关医生和专家拒绝
瑞典患儿父母将希望寄托在中国
起初,一岁多的Alma只是走路有些奇怪,Juan和妻子也并没有太在意,他们认识的医生和护士也觉得不用担心,认为Alma可能是发育得慢了一些。但是当她一岁半了仍然不能独自行走,而且语言发育也比较落后时,作为一名护士的Juan才发现这不正常。
随后,他带着Alma去做了脑部核磁共振,但几位医生看后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直到一位儿童神经科的医生看了报告,告诉他这可能是遗传性疾病,而后来进行的基因检测也确实证明Alma得了MLD。
“ML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脑白质病。”连祺周说,随着时间推移,MLD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出现运动、行为和认知退化、严重痉挛以及癫痫等神经系统问题。“从患病到死亡的进程非常短,患者的智力和行动力每三个月都会肉眼可见地退化,后期将因为无法吞咽导致饥饿、营养不良和反复感染,痰堵会引起肺部感染。”
据连祺周介绍,MLD的发病率约为1/50000,全球存活患者约有50000人,中国患者超10000人。从统计情况来看,小于2岁的婴儿型患者占半数以上,约为50%~60%,基本会在5岁前死亡。患者发病后没有有效治疗,尤其是婴儿型患者,而且预后很差。
Juan了解到,基因治疗是目前最有可能挽救Alma生命的方法,“但是瑞典的医院没办法为她提供有效治疗,我也给所有能找到的欧洲、美国MLD相关的医生和专家发了邮件,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因为Alma已经出现症状,他们只对出现症状前的患儿考虑治疗,对症状出现后的患儿担心病情进程太快、风险太高。”
Juan并没有放弃,终于在今年6月初看到了连祺周教授关于基因修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论文,了解到他和团队挽救了发病后的MLD患者生命有长达10年的成功经验积累,这表明他们的治疗方式是长期安全且有效的。“我必须联系连教授,这是一个不需要动脑筋的决定。”
经过广东专家治疗,瑞典女孩Alma双脚内翻明显改善。
曾经无力回天的遗传性疾病
基因治疗打开治疗大门已治愈数人
“看到Juan的邮件,了解了Alma的情况后,我就联系了长期合作的临床医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肿瘤科的学科带头人江华主任。”连祺周回忆道,两个团队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对Alma的病情进行了快速评估,包括评估她的运动、发音、握工具能力等方面的神经受损程度,并针对病情发展与治疗建议做了初步方案。
“虽然Alma当时已经发病,但还在病情早期,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治疗的方式来治疗。”连祺周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刚刚批准一款相似基因治疗技术Libmeldy用于此病,但是仅仅适用于未发病状态,受益人群十分有限。“而我们的新一代基因治疗技术对已经发病的情况也可以治疗,大大拓展了治疗适应症,给已经发病患者带来希望。”
之所以选用基因治疗,即自体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连祺周表示,这是因为后者存在供体选择困难、移植后六个月内病情仍会进行性加重、药物副作用严重、高排斥风险等问题。相较而言,基因修饰自体干细胞移植后,酶的活性可以更有效提高,而且无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在减少感染风险和神经损害上更有保证。“最重要的是,Alma等不起。”
据江华介绍,Alma在8月30日第一次住院,医院团队10月9日成功将基因功能修复后的自体干细胞回输到Alma体内。10月25日,Alma已经顺利出院。
“虽然Alma现在出院了,但后面还要经过长时间的随访,才能确保完全康复。”连祺周说,其实Alma并不是他们治疗的第一例病人。“我们以前用这种方式治愈了数名已经发病的青少年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而且进行了最长10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访研究,Juan看到的就是这篇文章。”
实际上,以前在面对包括MLD在内的遗传性疾病时,医生们基本上都是无力回天的,只能进行安慰性治疗或者对症处理。而基因治疗之所以能成为现代医学中突破性的治疗手段和最前沿的治疗方式,则是得益于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载体设计和递送技术以及基因技术的进步。
新兴生物技术可以应对复杂性疾病
全球最大合成生物学科学家团队在深圳
“正如连教授所说,合成生物学是新兴生物技术,它是在系统生物学、先进使能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再加上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加持,使得它可以应对复杂性疾病。”深圳理工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说:“我们最近刚刚发布了合成生物学路线图,包括理论框架、使能技术、创新应用和治理原则四部分,设计了使能技术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潜在技术路径。”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合成生物学研究,深圳更是打造了合成生物学从原创性研究到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协同全过程创新的生态链,以“十大措施组合拳”探索合成生物学发展的“深圳模式”。
比如,深圳将合成生物列为“20+8”产业集群政策中的八大未来方向之一,建设了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生命系统设计与制造平台,还有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众多科研产业载体。
除此之外,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组成了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学科学家团队,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药,细胞与基因治疗,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电子学方面都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下一步,我们团队将利用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AI合成使能技术,进一步优化基因线路的设计、元器件的改造以及基因载体的递送,提供更‘安全有效、精准可控’的细胞基因治疗。”连祺周希望,通过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将来让更多像Alma一样的遗传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深圳理工大学供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