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大咖齐聚深圳探讨艺科融汇,经典作品如何重生
11月13日,“寻梦复源·艺科融汇——作品重生的历程”展览学术论坛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院长尹吉男、《美术》杂志社社长冀鹏程、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薛良、顺德和美术馆馆长邵舒、中央美术学院 李荣琳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油画修复工作室负责人徐研、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副研究员沈依嘉、戴泽艺术基金负责人戴梦、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员丁澜翔、广州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曹智健、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等业界专家参与论坛。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呈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于9月29日-11月17日举办“寻梦复源·艺科融汇——作品重生的历程”展览。展览展出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戴泽、朱乃正五位杰出艺术家的经典作品29件,以艺术家的视角展现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与世界的沟通与融合,以及对西方艺术的理解与实践。展览挑选艺术家临摹西方经典油画的作品,从艺术品科学检测及修复的视角,对作品进行深度的研究和解析。展览打破传统绘画呈现模式,以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研究成果,向观众呈现艺术作品重生的历程。
见证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修复之旅,守护珍贵的艺术遗产
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艺术梦想,此次展览中的五位艺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戴泽、朱乃正,都曾怀揣梦想,用画笔探寻着自己的艺术之梦。当观众凝视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时,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个充满创造力与激情的艺术时代,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徐悲鸿的绘画融汇中西,人物造型写实,善画马,作品充满力量与奋进精神;刘海粟的作品线条刚硬,用色大胆,似泼墨山水、气魄雄厚,将写意重彩结合;林风眠的绘画风格典雅中带有悲凉,擅长仕女、风景题材,作品看似人文审美,却给人以永恒的思考;戴泽造型严谨朴实,绘画技法娴熟,追求色彩与光感,作品充满生活气息;朱乃正以深厚的写实功底和对色彩的细腻把握而著称,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人性的关怀。这些艺术家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然而经过岁月的侵蚀和环境的影响,这些杰作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老化,修复便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艺术品的修复工作,旨在守护艺术瑰宝,呵护每件艺术品独特的艺术气质和创作理念,延续大师们的艺术传承。在艺术遗产保护的广茂领域中,油画修复始终占据着关键位置。
此次展览展出戴泽临摹《齐格蒙特钟》局部、朱乃正临柯罗《海边的村庄》这两件作品的修复成果,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精湛的传统技艺。科学分析成为修复师的助力,通过高分辨显微设备,修复师能够细致入微的观察油画表面的纹理和颜料层结构,精准判断病害的类型与程度。在检测颜料的成分时,多光谱分析技术大显身手,帮助确定颜料的原始配方,为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从修复理念上,注重整体性和可逆性,修复师不再仅仅着眼于局部修复,而是从油画作品的整体风格和创作背景综合考量,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本次展览呈现了修复后重焕光彩的油画作品,让观众能再次领略大师们的艺术风采,传承他们的创新精神,使艺术之美跨越时空,继续绽放光芒。
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方式
论坛上,颜为昕表示,“‘寻梦复源·艺科融汇’展览策划多时,也希望在艺术与科技作为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重要的学术定位,对于这座城市来说,艺术是这座城市的翅膀,科技是让我们这个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的一种方式,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展览,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艺术与科技之间碰撞的火花,包括对于作品修复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系统的,也是很多大众所不了解的专业范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让更多的人去感受到这样一个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方式。”
林茂表示,“此次展览中的五位先生可以说对中国美术史、美术教育史影响巨大,都为中国的美术史、美术教育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思想、创作成就到现在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我相信它在未来也一直永远影响着我们。”
范勃表示:“大家来到两馆看这个展览,首先是看到了一个跟我们日常视觉经验不太一样的展览,这个展览还不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美术作品展,除了刚才林茂院长说的5个在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史绕不开的著名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著名的油画家的作品之外,更多的呈现了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修复与保护过程的显现,在今天除了艺术作品之外,它有了一个新的专业方向,也就是对油画的修复与保护……在今天来看,作为艺术品的守护者,我们也叫艺术品的医生,这个专业的出现应该说是特别紧迫和重要的,尤其对各个美术馆和对社会上的各个层面,包括收藏层面,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层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尹吉男认为:“这个展览还是一个小中见大的好展览,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我觉得这个展览的基本精神,就是不忘艺术初心、践行科技使命的展览。在整个展览环节当中,好多人都是不太了解艺术创作当中很多幕后的东西,我觉得这次好像把一个谜底揭开了,有点像徐悲鸿的背后的故事一样,你看到了艺术发展过程当中的那些精品流传的环节,但是还有人需要不断地给这些艺术品做修复。在古书画修复领域里面一直有专家,从古到今一直没断过的,当然修复方法不太一样,有些中国传统的修复方法,还有一些西方式的方法、日本式的方法,各种理念都在起作用。”
冀鹏程表示,“我从这个展览中学到了很多好的方法。这个展览从策展人角度来讲,它的策展理念、策展方法和呈现出来的成果、结果和效果是非常扎实的,但是又非常有创新度。”
薛良说:“首先我觉得深圳的观众还是很幸福的,我在全国各地跑得比较多,目前来看高水平的展览,除了在北京会亮相以外,基本上第二站或者说第一站都会选择深圳,这已经成为这几年全国艺术展览的一个现象。”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