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训明院士:秋分之后情绪波动容易变大,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9月22日是秋分。当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分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知识。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吉训明解释了秋冬季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易发的原因,同时介绍了后期康复的注意事项。
吉训明表示,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寒冷空气的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由于天气逐步干燥,饮水不足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气温下降之后,运动、生活规律也会受一些影响,吃的食物可能热量较高,在室内抽烟、饮酒过度,都可以引起胆固醇、血脂升高;加上运动减少,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概率。同时,秋分之后,白天时间变短,日照时间减少,会影响人的心情,情绪波动容易变大,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发布会现场
吉训明提醒,在秋分时节,要注意保暖,均衡饮食,提倡少盐、少油、少糖,更加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同时注意适当、规律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监测指标。“特别是45岁以上的人出现头晕、胸闷、不舒服的症状,尤其要关注,就算以前你的血压、血糖、血脂是正常的,这时候也要监测,如果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请及时就医。”
除了溶栓之外,脑卒中之后的康复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吉训明强调,脑卒中应该尽早在病情平稳后开始康复治疗。他特别澄清了几个误区:
第一,卒中之后的康复治疗应该由神经治疗专业团队来进行,普通的理疗团队难以达到有效康复治疗。
第二,康复治疗越早越好,“早”指病情稳定24小时之后就进行康复治疗。
第三,康复治疗是个体化的、长期的,恢复到正常生活自理水平、出院后应该定期找康复师调整康复姿势。不过,不正确的康复姿势,会增加残疾的可能。
第四,要预防住院期间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同时还要注意慢性病的预防,不可以把以往的慢性病防控药物停掉,否则会一边康复一边发生新的中风。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张寻 责编 邓旆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