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演义》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悲凉?网友的评论受教了
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一下 “关注” ,这样便于您之后参与讨论和分享文章,感受到更加独特的参与体验。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多多希望在2024年的每一天,你们都能笑容满面,好运连连!
今天在某乎发现了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三国演义》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悲凉?
三国演义是我家国情怀的启蒙。。一直以为是个男人的权谋剧,结果越往后看得我老泪纵横。。。汉末程远志传,当初我告诉我朋友还有这个游戏的时候他乐了好久,后来我都忘了这个话题了,他还每次见面都拿这个说笑。如果看的是《晋武帝司马炎》,那么前面118回看得很莫名,直到第119回的半场,主角终于登场了,并只用了1.5回的篇幅,武皇帝就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老三国有个细节做的很好,黄巾军身无片甲,武器都是锄头耙子。确实,黄巾暴起突然,主力其实都是被欺压的百姓,上哪搞许多武器衣甲。那些所谓英雄纵马挥刀在这些百姓中往来冲杀的时候,是非对错又该如何评判呢.小时候看刘关张曹二袁三孙等等多么英勇,剿灭黄巾乱军,现在想想我要是在那个时代,我不就是黄巾一员,我被乱杀,高兴个球球。这就如上所说,小时以为自己是不可一世的当代英雄,长大后方知我只是芸芸狗熊之一。清晰的个人定位演变,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退一步是想成为一方诸侯,再退一步是只想好好活着。许多人小时候的理想是当科学家,后来是想当某一个领域的所谓专家,在之后只想平安稳定过一生。
因为蜀汉,大汉王朝谢幕的非常体面,对比一下巨唐,结尾稀碎。秋风五丈原以后,我就想快进,就是放不下姜维,我怕阿斗把我气死,姜维死了以后我都看不进去了。初中的时候第一次看三国演义原著,当时看到关云长水淹七军,当时觉得二爷太厉害了。看到这的时候,老师来了,就没看了。初中毕业才把后面看完,整个人感觉太不好了!且不说真实历史还不能断定关羽北伐的动机和战略目标,也不谈尚未确定真的是他自己固执己见孤军深入、傲慢无礼苛待盟友还是另有隐情,就算确实都像演义里那样,他就是刚愎自用,傲慢无礼,难道他的忠义也是假的吗?能力差又怎么样?大意失荆州又怎么样?关羽还是忠义无双的关羽,依然是我们应当崇敬的人。
出场时间最长的就是主角啊?
那三国演义主角应该是廖化。那水浒传主角应该是高俅,第二回就出场了,最后梁山团灭了他还蹦跶呢。三国的主角不是人物,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小时候看三国只看人物,现在看三国都是兴衰更替。代入刘蜀视角,关云长败走麦城后情节就直转急下,像极了人到中年,以后都是下坡路。主角就是历史,可是历史里哪有什么主角,都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英雄! 就是因为这些个体的至死不渝,荡气回肠,又很快消失不见,才让这一部史诗成为我们民族的至高浪漫。
不知为什么想到了秦时明月,虽然烂尾,可里面构造出的那个百家争鸣,万物竞发的世界我这辈子也忘不掉。
曹爽投了之后,曹魏还是拼了几次的,只不过大势已去,彻底把还有些气节的亲魏党都拼没了。到曹髦当街被杀的时候,满朝剩下的确实都是鼠辈了。
前面50年是英雄史诗 大部分剧情都体现个人英雄主义 部分武将还有专属武器描写 后面五十年就是标准的战争剧情的 跟东周列国志也没什么区别了 读者真的不太感兴趣这种历史中国有的是 南北朝都比这段精彩。如果你看到西晋,结局也是悲凉的:管你各种群星璀璨,最后坐在皇帝位置上的皇帝叫司马衷。感觉不能完全说“因为三国演义,所以三国故事才在民间流传”三国故事在《三国演义》前就已经有广泛,流传,感觉可能是百姓和市场自动选择了诸葛亮死前的这一批老一代,自动过滤了新代文臣武将,作者也根据行情选择着重描写三国前中期的故事吧。
演义里是曹魏蜀汉都是主线,但是曹魏主线就只有曹操曹丕俩个人能撑,蜀汉是刘备诸葛亮姜维三个人,曹丕之后曹魏线基本断了,诸葛亮后蜀汉线就是和不可能抗争,吴国线是撑比较久但是能撑的人换的特别勤,显得和主角位没多大关系
恶心的是,司马家的晋线是半路上来的,三国线都是从头到尾的,然后晋线直接占据了主线,原本有意思的三个线里没有一个是真主线,更恶心的是,大家都知道五胡乱华。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讨论。
感谢一路有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