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网购二手车遭遇“缩水”里程表:显示2万公里实为7.8万公里 商家被判全额退款
因性价比高、磨合期短,价格实惠的二手车受到很多购车者的青睐,但也存在部分二手车质量不稳定、维修次数多,甚至被一些卖家隐瞒车辆瑕疵,篡改车辆里程的现象,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11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雅安市雨城区法院获悉,日前,该院审理了一起因网购二手车引发的买卖合同纠纷案。女子李某网购二手车发现里程表“缩水”5.8万公里起诉商家。最终,法院判决撤销合同全额退款。
示意图 图据图虫创意
女子网上购买二手车:显示里程2万余公里,实为7.8万公里
日前,李某在某二手网络交易平台上看中一辆售价为4.7万元的二手纯电动汽车,通过微信询问商家后,商家承诺该车行驶里程为2万公里左右,且为原版原漆,并将车辆组合仪表拍照发给了李某。
同日,该车辆经某二手车网络检验平台进行检测鉴定,得到的检测结果均与商家描述的相差不大。于是,李某放心地与商家使用填充式合同签订了《车辆买卖协议》。协议中载明:“……该车里程表仅供参考,不作为依据,以现状为准。”
在完成车辆交易和过户后,李某一度十分满意。可没过多久,她发现该车辆有点“不对劲”,于是通过该品牌车辆的授权经销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让她大吃一惊。
查证发现,该车辆的里程表与实际不符,显示2万余公里,实际里程数为7.8万公里,竟“缩水”了5.8万公里,且官方维保记录上载明该案涉车辆曾因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后雾灯、后围板、保险杠、车漆等均有修复痕迹。
觉得被骗的李某与商家协商无果后起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撤销自己与商家签订的二手车买卖合同,并要求商家返还购车款并承担三倍车款的赔偿责任。
现有证据难以认定构成欺诈 法院判决:撤销合同,商家全额退款
法院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主要在商家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并承担三倍车款的赔偿责任,以及案涉合同是否应当撤销的问题。首先构成欺诈应同时满足主观上商家具有恶意,即基于欺诈行为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进而作出错误的消费选择,客观上必须实施了告知对方虚假情况,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
庭审中,商家表示涉案车辆的里程表“在自己手里并没有动过”。根据双方签订的《车辆买卖协议》,其中并没有商家需要保证里程数的约定,同时李某提交的证据无法有效证实商家明知涉案车辆曾发生过里程修改而故意隐瞒或者告知虚假信息。综合证人证言、二手车交易时的第三方里程读数、车辆实际售价等情况,无法证明商家将车辆出售给李某时系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事实,故难以认定其构成欺诈,对李某要求商家“退一赔三”的诉求不予支持。
同时,商家在《车辆买卖协议中》约定“该车里程表仅供参考,不作为依据,以现状为准”,实为不合理地减轻其责任,该条款应属无效。
据此法院判决,撤销双方签订的二手车买卖合同,商家向李某返还购车款4.7万元,李某于返还购车款之日起将车辆返还。
目前,双方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现已执行完毕。
二手车买卖需谨慎识别,保管好发票、合同、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
法官提醒,当前二手车买卖行业面临准入门槛低、信息不透明、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也更容易引发纠纷,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擦亮双眼,谨慎识别,在签订合同支付价款前,应尽可能多方面了解和查验所购买的二手车的车况质量、购置年限、维保记录、行驶里程,以及是否存在抵押贷款等关键问题。
再次,在购车过程中,需保管好购车发票、产品说明书、购车合同、维修记录、票据等书面证据以及有关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关键证据,以便用于日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二手车交易的经营者,在收售车辆时应对车辆的基本信息具有较高的注意义务,确保已全面了解该车辆的基本信息,同时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履行应有的告知义务。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编辑 杨珒 责编 冯玲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