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女儿》“出口”再“内销”,一场分享会销售近2000册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近日,“她们的诗和远方——《沙漠的女儿》新书分享会”举行,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视频号直播。《沙漠的女儿》这样一部“出口”后再“回炉”到中文世界的小说,一场分享会线上线下共实现销售近2000册。
书封
一本从异域又重新回到本地的书
在分享会上,作者雪漠介绍了《沙漠的女儿》文本诞生过程:为向海外推介中国文学,翻译家葛浩文、林丽君夫妇从雪漠的长篇小说《大漠祭》《白虎关》中选译了7万字,篇幅和内容更适合美国当地读者阅读;雪漠又将英译本内容增补创作为20万字的中文本,使故事情节更加饱满。因此,分享会上,《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岳雯把《沙漠的女儿》概括为一本从“书”上长出来的书,或者说从异域又重新回到本地的书。
《沙漠的女儿》作者、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雪漠
小说中的“坚韧与希望”也是一种隐喻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甘肃凉州,莹儿和兰兰姑嫂为了改变命运,牵着骆驼一同前往沙漠中的盐池打工。尽管凭借勇气与智慧,她们途中躲过了凶残的豺狗子,熬过了饥渴,克服了泥石流、日晒雨淋等重重困难,但发现自己的命运并未改变,故事以开放式结局暗示她们仍在探索改变命运的可能。
小说聚焦两位女性荒野求生的历险过程,并通过回忆和心理描写,带入中国西部乡村生活之粗粝、艰辛与沙漠风光之壮美、清新,重点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存意志、姐妹情谊、女性状况、爱情观念,以及如何在险恶环境下实现自我超越的故事。这部小说翻译为英文小说的名字是“Into the Desert”,荣获中国外文局2022年优秀翻译奖。
新书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上,岳雯说:“读《沙漠的女儿》的时候,会让我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能就是这样一些非常相似的情感结构,构成了我们——不仅是中国人,也是整个人类——今天都要面临的生存困境。在这个生存困境里不屈的是人的意志、人的情感,是两个弱女子相依为命、互相照顾之后所创造出来的情感的理想、生命的理想,让她们战胜这些苦厄成功地活下来。”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说:“阅读这样的小说不单单是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生命的体验,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世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首先告诉自己别怕,告诉自己能走得下去,一步步走下去总会走出沙漠的。”
雪漠表示,《沙漠的女儿》是一个关于坚韧与希望的故事,也是一种隐喻。生活,就像是一片广袤的沙漠——谁的人生不是面临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困惑、灵魂的彷徨与孤独?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并找寻着出路。因此,每一个读者都是兰兰和莹儿,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当中得到共鸣与救赎。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