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最新修订的公司法,到底是冲着谁来的?
作者:刘润
来源:刘润(ID:runliu-pub)
今年7月1日发生了一件大事: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实施了。
确实,几乎所有的商业行为,法律法规都是底层逻辑。毕竟当一些极端争议发生时,最终解决争端的往往都是法律。
而这次的新《公司法》,修订幅度非常之大。有业内人士告诉我,相比过往的2018年版,实质修改了50%以上的内容。
但是这种专业的法律问题,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分析,真的很难看懂。我并不是法律方面的专家,但我和大家同样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于是,我找到了我的好朋友:常亮律师。
他是法学博士、北京嘉善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在公司法领域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绝对是我朋友圈里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之一。
我向他专门请教了这次公司法修订的一系列细节,以及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听他分享完,我有了一个特别核心的感受:
虽然新《公司法》看起来变化不少,但其实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目标对象:,此前公司实际运营中的诸多“灰色地带”。
这次修订的本质,就是将这些灰色地带明晰化、制度化。
弄懂了这些,将会给每个人的经营与生活,带来更多保障。
今天,我想将常亮律师的分享整理给你,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01
一些基础知识:公司从哪里来?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和你分享一些关于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知识。
很多分析文章,都会默认你是专业人士,默认你了解什么叫有限责任公司、什么叫注册资本、什么叫认缴出资额,把这些专业名词像连珠炮一样向你甩来。但实际上很多人并非如此。
所以,不如我们把话题拉长一点,从头说起。这涉及到人类商业进程中一次伟大的发明。
现代公司制度,起源于欧洲大航海时代。那个时代的航海,是一项典型的“三高生意”: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
虽然航海成功,能获得极高的回报。但一次航海短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造船、备货、招募船员,都意味着巨额的投入。同时,一旦遭遇风暴或者海盗,还有可能会血本无归。
这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赌博,甚至是搏命。这种风险,根本不是普通的个体可以承担的。
那怎么办?答案是一群人合伙,集体出资来做,共担风险。每个人根据出资的不同,占有相应的分红权——没错,“股份”就是这样诞生的。
但这种模式同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
20个人合伙做生意,结果做了几单后,10个人觉得大有前途,应该继续做。另外10个人却希望见好就收,把赚的钱分一分,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这可怎么办?
还是20个人合伙做生意,买了条船,但10个人觉得应该去中国拉瓷器、10个人觉得应该去印尼拉香料,这可怎么办,听谁的?
假如商船真的遭遇了风暴血本无归。还面临着巨额的赔偿,这该怎么办?难道我这个小股东只出资了100块,也要倾家荡产地去还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的“股份公司”制度就诞生了。薛兆丰老师曾经总结过,这种制度有着三大特点,非常精彩:
特征一:股份可转让。
如果公司做到一半,你不想做了,希望退出。那并不需要公司解散清算。而是你可以到交易市场上,像交易其它任意一种商品一样,卖出你的股份,换回你应得的那部分利润。而公司呢?可以由想经营的人继续经营。
这样,想散伙和不想散伙的人,就都可以各得其所,公司这种组织就得以继续存在下去,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这就是现代公司制度的第一大特征:股份可转让。
特征二:无限期经营。
股份可转让,马上带来了现代公司的另一大特征。无论谁对公司不满,都可以简单的卖掉股份,让公司落到希望继续经营的人手上。
甚至,你可以不亲自管理,而是雇佣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去运营,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这样,摆脱了少数个人的影响,公司的视野就能够放得很远,能够做很远大的设想,可以完成很伟大的使命。
我们看到很多穿越百年历史的伟大企业,比如可口可乐、奔驰、迪士尼,都是如此。
这就是现代公司制度的第二大特征:无限期经营。
特征三:有限责任制。
一个公司有大量股东,出资有多有少,并且决策复杂,没有任何一个股东能够同意公司的每一个决策。一旦公司出了问题,谁来担责?
如前所述,假如真的出现了巨额亏损,难道只出资了100块的人,也要倾家荡产地去还债?这显然不合理。
于是,“有限责任制”就被发明了,它创造了“法人”这个虚构的概念。法人不是真实的人,而是一个想象中的人。公司一切的经营、盈亏,都是由公司这个法人来进行。
如果法人亏了钱,那股东只需要承担他们那部分股份所对应的钱,这部分钱亏完后就完事了,不会涉及到股东其它领域的个人财富。
这就是现代公司制度的第三大特征:有限责任制
而这就是如今全世界几乎所有公司制度的共同基石,它创造了这个繁荣发展的商业世界。
现代公司制度,是人类商业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发明,它让创业者最大程度的募集资金,同时免除了自己“倾家荡产”的风险,可以更加大胆地进行冒险和创新,拓展人类整体财富的边界。
为什么要费笔墨说清楚这些?因为只有你理解了“公司”究竟从何而来。才能真正理解《公司法》中的一系列规定。它们实际都是在为这套伟大的制度修修补补,放大它的优势,弥补它的缺点。
不信?咱们接着看下去。
02
注册资本变化:5年之内缴足
新《公司法》中最受关注的,被询问次数最多的,就是关于“注册资本认缴期限”的变化。
简单来说,新《公司法》新增了一项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出资额,应在5年之内缴足。
什么叫注册资本?
你想开一家公司,总要拿出一些钱来,从你个人账户转进公司账户,作为公司的初始资产。
这笔钱,并不是用来交税或者当押金,而是用做公司的资产。你可以拿来租办公室、可以拿来出差,甚至可以当成工资给你自己发掉。
但总之,必须从你的个人账户里转进公司账户,如果公司破了产,这笔钱是有可能血本无归的。这就叫“注册资本”。
虽然并不完全准确,但你甚至可以这样粗略地理解注册资本:它意味着如果公司亏了钱,那理论上股东可以只亏这么多钱为止。超出部分的钱,股东可以名正言顺地不赔了(还记得前面说的“有限责任制”吗?)。
在新《公司法》施行之前,注册资本施行的是“认缴制”。
什么叫认缴制?就是这笔钱具体什么时候缴纳,法律不做规定。你可以自己定一个期限,在这个期限内交完就可以——没错,你定100年也可以。
甚至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想啥时候交,就啥时候交,哪怕不交,一般也没人管。
常亮律师说,认缴制,是从2014年开始施行的。这是国家为了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注册门槛,在一定的特殊历史时期采取的制度。
但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很多“乱象”。
比如,更高的注册资本可以体现企业实力,同时一些行业投标还会对企业注册资本有最低要求。但既然你不要求我实际交,那我就把注册资本疯狂往高了写,甚至有误将手机号码当成注册资本的。
再比如,这也导致了大量公司都只是一个空壳,俗称“皮包公司”。看上去注册资本吓死人,但实际公司账户根本没几毛钱。
如果你和这样的公司产生了债务纠纷,就算你官司打赢了,他也可以说,哎呀,对不起,公司账户上没钱。
为什么没钱?因为该缴纳的注册资金没缴啊。你说你怎么能不缴呢,他可以堂而皇之的拿出章程,你看,我们公司规定的是99年内缴清,这还早着呢。
常亮律师说,这次新《公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自公司成立之日起的5年内缴清。本质上就是为了遏止这种情况,让原本处于灰色地带的注册资本真正起到作用。
你可能要说,坏了,之前我就是用手机号码当注册资本,填了一百多亿,甚至填的比中国一年的GDP还高,这可怎么办?是不是只能关门重来了?
常亮律师说,确实,这两个月,有大量的企业来咨询,假如此前填了过高的注册资本,如今应该怎么办。但实际上在他看来,这一条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因为国务院作出规定,在今年7月1日前注册成立的企业,可以有一个3年的缓冲期,去修改自己的注册资本。如果此前填的数额过高,那就去做减资,减到一个你能承担的合理区间。
也就是说,理论上你最多可以有8年(3年过渡+5年实缴)时间,去调整、补足自己的注册资本,将注册资本调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区间内。
8年时间,对绝大多数公司实际都已足够。
如果你还是有点迷糊,也可以直接看图。
03
债权人可以要求股东提前出资了
看完上面,有些人可能又要动起“歪心思”。这不是还给了5年期限吗?那我假如在5年到期之前,就注销公司,岂不是就可以钻了这个空子,欠的债也可以不还了?
常亮律师说,很遗憾,没有这个空子可以给你钻。
因为新《公司法》的第五十四条,同时规定了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
什么意思?用大白话说,就是假如对方公司欠了你钱,那你可以要求对方股东连5年都不用等了,提前出资缴纳注册资本,用来还债。
如果还是不实缴,那甚至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进而直接执行股东的个人财产。
在实际的司法运行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出资加速到期第一案”,尽管这位股东的认缴出资日期为2052年,但依旧要在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这也意味着,“反正没有实缴,公司不值钱,参个股挂个名也没影响”,这样的好事再也不存在了。
如果有朋友创业,喊你一起参与投资,你一定得谨慎的评估风险情况,同时还要起到监督公司财务状况的义务,否则一旦城门失火,你也会被殃及。
04
不出钱的股东
可以被强制退出了
公司实际运行过程中,还会经常发生一类问题。
几个人合伙创业,约定了每个人各出多少资金,但其中一个人中途撂挑子,既不愿意干活,也不愿意出钱,还不同意退股。这怎么办?
在旧公司法框架下,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没有规定缴纳期限,他可以约定99年后再出资。而只要他自己不同意退股,你是没有办法强制剥夺他的股权的。
但常亮律师说,如今这种耍赖行为,有反制手段了。因为新《公司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了“股东失权”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法律明确了公司董事会的催缴义务,以及未及时缴纳后的股东失权程序。
既然规定了注册资本的5年期限,那就必须缴纳。没有实际缴纳,就相当于没有对公司履行你应当履行的义务。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下图的流程,合理合法的拿回他手里的股份。
05
股东未按规定缴纳出资
其他股东有没有责任?
如果你和朋友合伙创业,你按时按量出了钱,但朋友一直拖着没出,你不想撕破脸,因此暂时没有动用上面提到的“股东失权”制度。
请问,这样有没有风险?
常亮律师特别提醒我们:有风险。
如果你的其他股东没有按时缴纳注册资本,那催他缴纳不仅是你作为创始股东的权利,更是你的义务。因为新《公司法》第五十条、第九十九条,明确了股东没按要求缴纳出资时,设立时的创始股东,也就是发起人的连带责任。
看图,发起人就是公司成立时参与的原始股东,可以粗略理解为“创始人”。以区别于公司成立后,通过增资或股权转让获得公司股权的股东。
如果其中一位发起人一直没有履行出资义务,那一旦公司发生债务纠纷,其它发起人有可能被判承担连带责任,用自己的个人财产补足这部分差额。
以后我们创业时,必须更加谨慎地选择靠谱的合伙人,同时及时监督他履行相应的义务。
06
已转让股权的老股东
也可能承担责任
看上去,上面已经把股东义务的方方面面都规定到了,还有潜在的钻空子空间吗?
还真有。
比如,我是一家公司的股东,眼看着公司欠了一大笔钱,实缴期限要到了,怎么办?有办法赖账吗?
我灵机一动,把股权转让给门口看门的二大爷。二大爷啊,我给你包烟,你把这个字签了。
债主找上门来,我说,你看,股权我已经转给二大爷了啊,你去找他追债。结果老人家没钱,你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听起来不错,但常亮律师说,在新《公司法》框架下,也没有这个空子给你钻了。
因为新《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如果股东没有承担缴纳义务,那即使股权转让了,后续发生债务纠纷时,老股东依然要承担补充责任。
看图,比如下面这种情况,B股东没有履行缴纳义务,就将股权转给b1,那就依然要承担后续发生的欠债。
甚至,当这笔股份已经转移多次后,中间的每一个经手者,都会承担补充责任。
常亮律师说,看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只要是承诺了的出资,就必须实缴,实缴以后,公司再产生欠债,就和你没关系了。
举个例子,A在公司注册资本中出资30万,但一直没有实缴,现在他希望把股权转让给B,A应该怎么做?
A必须在转让前,把应出的这30万缴纳给公司,他对公司的义务才算完成。当然,A可以和B进行协商,让B支付30万给A。但这层关系,不能直接转移到B和公司之间。否则一旦后续发生纠纷,A还是要承担责任。
常亮律师还说,这条防止“老赖”的条款,我们还得特别注意,对于正常的股份转让,如果你没有分割清楚,是有可能要给后来者擦屁股的。
那该怎么处理?其实也容易,只需要在股份转让协议中注意“6大明确”即可:
1、明确约定出资金额、实缴期限
2、明确约定转让前提
3、明确约定责任承担
4、明确约定免责内容
5、明确约定出资比例
6、明确进行公证、登记
07
一个人开多家公司
公司之间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了
在过往的法律实践中,还有一种常见的钻空子方法,就是实际同一摊业务,但老板注册多家公司来做,或者一个大集团成立多家子公司。
这样任意一家出现问题,就立刻分割,把小公司关掉拉倒,剩下的部分继续日月静好。
但常亮律师说,新《公司法》实施后,这样的防火墙措施可能也要失效了。
新《公司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了不同公司“人格混同”时,股东需要承担的连带责任。
什么叫“人格混同”?就是“一套班子,多套牌子”。
比如人员混同,不同公司共用一套业务人员。
业务混同、不同公司共同从事一项业务。
财产混同,不同公司共用一套账目。
住所混同,不同公司在同一个地点办公。
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如果你无法证明几家公司之间是独立运营,被判定为出现了上述“人格混同”,那子公司欠了债,母公司需要帮还。如果母公司没钱,那就兄弟公司帮还。
孩子在外面欠了钱,爸妈不能拍屁股走人,爸妈优先帮还。如果爸妈也没钱,那就兄弟帮还。
对于一些大的集团公司而言,一家公司出了麻烦,整个集团都可能受到影响。
在司法实践中,同样已经出现了“关联公司连带责任第一案”。
那该怎么办呢?常亮律师说,你要格外注意,在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都合法合规,避免出现“人格混同”。
如果你希望它们是不同的公司,那就把各方面都分得清清楚楚。
哪怕你开一家小卖部,从自家店里拿一瓶矿泉水,最好都记个账,不然你的账目一定会乱七八糟。
08
小股东可以查阅
公司的会计凭证了
几个人合伙做生意,难免有纠纷。特别是有的人只出钱,有的人负责公司实际经营,这就更容易产生利益纠葛。
如果你怀疑你的合伙人中饱私囊,侵吞你们共同的公司财产,转移到他自己名下。但你没有证据,怎么办呢?
过去,作为不参与经营的小股东,虽然也有权利查账,但是法律对于是否能够查阅原始会计凭证并没有直接规定,就算打赢了股东知情权的官司,可能也不能直接去查公司的会计凭证,维权的目标就打了折扣。
但新《公司法》第五十七条,就明确规定了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的会计凭证。(不包括上市公司)
常亮律师说,这条规定虽然以前就有,但以前只规定了可以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账簿,也就是说,理论上经营者可以只甩给你一张经过加工处理的总表。没有专业的会计知识,你也很可能看不出问题。
但这次的新法规,还规定了可以查会计凭证。也就是除了可以查到他给你的那个总表,更可以查原始的记录,比如发货单、发票、支票等。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你甚至可以不用亲自去查,而是委托一个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或者律师事务所去查账。在这种级别的调查下,原本那些不容易被发现的小动作,都将无处隐藏。
这是一次中小股东知情权的极大扩张。
09
监事岗位可以取消了
最后,还有一点小变动值得注意。
法定代表人、董事、经理,都是可以一个人担任的。但有一个岗位叫监事,必须要找另一个人担任。
按道理说,他的职责是监督公司管理层,避免管理层侵害股东利益。
但我们都知道,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初创小公司通常都是由同一个人担任董事和管理层。相当于监事既要监督这个人,又要向同一个人汇报。
想想不难明白,这大概率会沦为一个虚职。常亮律师说,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是如此。监事岗位早已形同虚设,通常都是由创始人借一张亲戚的身份证去注册。
因此,这次的新《公司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可以不设监事。这是一条尊重现实的新规定。
10
听完常亮老师的分享,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感悟?
这次的新《公司法》,将此前公司实际运营中的诸多“灰色地带”,给明晰化、制度化。
它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之前的注册资本任你定,定了也可以不缴。现在既然做了承诺,那就必须缴足。
它保障大股东的权益,之前的小股东如果拒绝出钱,大股东短时间内毫无办法。现在可以合理合法的让你失权。
它保障小股东的权益,之前的大股东如果侵吞公司资产,小股东难以发现。现在新法强化了小股东查账权,可以有效制衡。
我感觉,一系列调整,都是为了回归“公司”的本质:
股份可转,但不是随意转让,转让后就拍屁股走人。
经营持续,但不是无序经营,用各种嵌套关系逃脱原本应有的义务。
责任有限,但不是毫无责任,连基础的注册资本都不承担,就想关门重来。
一切权利,都对应着义务。一切义务,都对应着责任。
几方利益平衡之下,就能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营商环境。
感谢常亮律师的分享。
也祝你的经营生活,一切顺利。
参考资料:
1、股份有限责任制的兴起,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THE EN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