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态才60岁,为中国数据库再干20年”,80岁国产数据库“领航人”追梦不止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陆缘
摄影记者 邹斌
视频剪辑 杨月妍 刘博
通讯员 程莹 杨平
上世纪80年代,冯裕才怀着关键技术不能受制于人的念头,敲下国产数据库第一行代码;21世纪初,56岁的他创立我国第一个数据库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破国外数据库垄断;今年,80岁的他带领团队成就了“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虽已步入耄耋之年,却仍然壮心不已,追逐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数据库之梦。他的创新创业经历,被业内所熟知。(详见11月10日极目新闻报道:80岁掌舵“国产数据库第一股”,武汉老教授闯“无人区”46年拼搏达“梦”)
“在核心技术领域不受制于人,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个人奋斗的目标”“我现在心态才60岁,想为中国数据库再干20年……”日前,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梦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退休教授、博导冯裕才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时说。
冯裕才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
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是国家的需要
“这40多年来,达梦始终不忘科技自立的初心,保持着自我突破的勇气,与历史同频,与时代共振,在国产数据库的逐梦之路上砥砺前行。”近日,达梦企业史传记《久久为功:达梦40年科技自立之路》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序言中评论道。该书回溯了达梦数据40多年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在“没有经费,没有设备,没有人员”的困境下,达梦人对自主创新精神的坚守。
记者:《久久为功》里面讲到您所学的专业不是计算机,研发国产数据库是“半路出家”,为什么转行呢?
冯裕才:是的。我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今国防科技大学)导弹工程系,1976年我从长沙工学院(今国防科技大学)调入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担任计算机系助教,后来一直做数据库软件。
为什么要转行呢?我觉得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当时就预判,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计算机管理软件的需要会越来越多。自己希望在这个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方向上实现突破。
记者:1978年,在武钢调研日企包建的热轧工程,看到他们在竣工时当场销毁了所有资料。这是您决心做软件并坚持一直深耕这个领域的直接原因吗?
冯裕才:当时这个场景深深刺激了在场的所有人,算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我搞数据库的唯一原因。
我反复提到过的观点: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像一个人没有脊梁、没有灵魂一样,是会被别人瞧不起的。在核心技术领域不受制于人,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奋斗的目标。这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而且达梦将一直在独立自主研发之路上走下去。
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已经诞生了几家如今赫赫有名的数据库领域巨头,而国内却连数据库相关的文献资料都寥寥无几,这个“无人区”您怎么闯进去的?
冯裕才:在当时,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研究开发分支很多,不少方向都有国内科技人员在做。我就想闯闯“无人区”,比如国外刚开始研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个领域的空间很大。
上世纪80年代,我克服“没有经费、没有设备、没有人员”的三无状态,写出国产数据库软件第一行代码、第一款产品。2000年,我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数据库公司。
我将公司命名为“达梦”,因为想实现自主数据库技术的中国梦。今天的达梦小有成绩,但我们没有躺在功劳簿里,我们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还在继续努力。
如今的国产数据库领域已成一片蓝海,有280多家企业在这领域深耕。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局面。我希望有更多像达梦一样的“国家队”成员,随时为国家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冯裕才伏案工作中
武汉是达梦数据的根基,将持续往下扎根
冯裕才40多年来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情:做研究、写论文、教课、申报项目、创业等全部围绕数据库。他觉得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生在一个地方,能够把一件事搞懂弄透、做成功,就不错了。他的生活习惯跟他的工作风格类似,坚持着自认为最合适的方式。
记者:从调入高校工作到现在,您在武汉工作、生活了40多年,保持有什么习惯?
冯裕才:我是江苏靖江人,在饮食生活习惯上,喜欢吃阳春面等汤汤水水的东西。我吃不习惯热干面,倒是喜欢豆皮。
在读中学和大学期间,我养成了长跑和洗冷水澡的习惯。这让我身体比较健康,几乎没有感冒过,成了更好工作的基础。现在我不洗冷水澡了,把长跑换成了散步。每次出差时,我会在行李箱里放一双运动鞋,一定要抽空散散步。
因为散步对我来讲很合适,可以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思考问题,想到一些事儿就可能给公司员工打电话沟通。
冯裕才喜欢一边散步一边思考问题
记者:从一个人的奋斗,到一个企业的发展,良好的大环境非常重要。武汉的创新创业环境,给您和达梦数据带来了什么?
冯裕才:华中科技大学给了我很多空间,我十分感恩,学校提供的平台能让我很自由地做数据库研究。
武汉和华中科技大学是达梦数据的根基,给了梦想成真的土壤、阳光。现在达梦数据总部在中国光谷,“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自主创新环境,也是公司成长的营养剂。计划明年投用的达梦数据新总部大楼,也还是建在光谷,我们扎下根了。
在成长路上,达梦和我个人都曾经拒绝过不少诱惑。比如,公司被资本控股、个人实现财务自由、调入上海工作、去深圳拿高薪、到美国高校发展等。现在回过头看,我们坚持的事情,都做对了。
记者:从勇闯国产数据库“无人区”到如今领航发展,达梦一路发展中,最难闯的关是什么?
冯裕才:一帆风顺的事情基本不存在。实际上,创新难,自主创新更难,坚持自主创新难上加难。最开始研究时面对“无人区”的一脸茫然,遭遇国外数据库开源技术竞争时的一时挫败,公司成立初期发不出工资的一度窘迫……我们都经历过。
2000年,达梦数据正式成立,开始市场化运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路上,困难与机遇并存。最难的时候,公司账户上没有钱发工资,谈好的资本迟迟不到位,说是同意控股要求才给钱。怎么办?我带头集资、到处借钱,终于渡过了这道难关。
过程虽然艰辛,但是我跟核心团队有个特点:一旦下定决心做什么就会坚持努力到底,终究会发现所有困难是暂时的。
上市是追梦之路新的起点,人才是达梦最宝贵的资产
今年6月,达梦数据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同月,达梦数据交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半年报,营收和净利双增长。10月29日,达梦发布2024年三季报,营收利润持续超预期。
记者:达梦奋斗了40多年,今年终于上市了。这成功背后藏着哪些密码?
冯裕才:我觉得,创新是企业发展并成功的唯一途径。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机制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我总结为创新五要素:技术是创新的根基,人才是创新的保障,需求是创新的源动力,资本是创新的杠杆,生态环境是企业创新的使命。
我特别想说人才要素,人才是达梦数据最宝贵的资产。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自主研发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达梦公司80%以上的中层管理人员都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当然,人才的培养需要积累和沉淀,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育苗。
正是对持续创新的坚持,让公司不管是面对需求关、技术关、人才关还是资本关,都能一次次闯关成功。未来几年,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会有可能倒下。
冯老师和年轻员工交流
记者:达梦数据的员工告诉我,说冯老师在公司上市后的第二天就召集团队开会,给大家“敲边鼓”“打预防针”。
冯裕才:其实在公司上市前,我就在思考,也有人提醒我:有些员工可能会在上市后丢掉了闯劲,成为躺平族;公司在上市后,有可能因盲目扩张走到了破产边缘。再从我们所属的行业看,对标全球头部企业,达梦数据仍然很渺小。
从上市后的第二天开始,公司召开全体党员、全体董事和全体骨干开会,我领学了《毛泽东选集》,反复告诫大家,我们要戒骄戒躁,不能被“糖衣炮弹”打倒。
企业上市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达梦数据想实现基业长青,就必须守正创新,要聚焦核心业务,保持战略定力。我们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出好的产品、用户喜欢的产品,才能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武汉光谷乃至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中,您应该是年龄最大的创业者之一。很多人在您这个年龄已经颐养天年了,您有退休的打算吗?
冯裕才:我住在公司附近,我坚持在每个工作日的上午9点准时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为达梦数据思考团队想不到的事情,会见他们难以见到的专家、领导,发表他们不方便说的观点……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感觉很充实。
我现在是达梦数据的“船长”。今年有次参加活动,有领导嘉宾过来跟我握手说,冯老师,80岁还在干,了不起。我说,我现在心态才60岁,想为中国数据库再干20年。
当下,国产数据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数据库品牌,是我和团队如今最感兴趣的、最想追求的新目标。这个梦想是有希望实现的,因为达梦的文化精神是一个温暖的家庭、一所成长的学校、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我们追梦人有共同的远方。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